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振兴吉林经济,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机遇,紧紧抓住市场对加工农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努力做大做强以玉米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农业资源大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新路。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立农产品加工业战略地位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近几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02年以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2006年预计增长30%。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全省…  相似文献   

2.
在中部崛起的大局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如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积累经验,不仅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而且将影响整个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河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立足省情,开拓创新,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经济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迅速打开中原崛起新局面,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转变,河南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河南这个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意义尤为重大。围绕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丁作。目前,全省上下已形成一个关心、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农业和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良好趋势,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也确实暴露出一些方向性、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急、偏、虚、冒”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方略和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付新 《学习论坛》2006,22(10):51-53
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为农业大省河南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的省情决定了河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六个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农民行动,让农民获得公平利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振兴吉林经济,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机遇,紧紧抓住市场对加工农产品需求旺盛的机遇,努力做大做强以玉米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农业资源大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7.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品种齐全,总量较大。粮、棉、油、肉、水产品、水果、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的常年产量为2700万吨、35万吨、280万吨、 347万吨、163万吨、174万吨和4.8万吨,居全国第6、4、8、4、16和7位。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低效、农民增收艰难的新局面,面对中国加入 WTO以后.国际市场对农业提出的新挑战,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大省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使农业大省由大变强.如何使农产品的市场由小变大。如何使农业的综合效益由低变高?只有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8-59
15件实事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06年为农民办15件实事。其中包括:1.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2.培育20万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综合收入比前3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示范户单位农产品产量节本100k以上。3.以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产粮大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为重点,实现3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培养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就对我省明确提出"农业强省"的目标定位。从大农业角度看,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后,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充分发挥湖北资源优势、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宋晓丹 《奋斗》2020,(3):31-33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农村、农民和工业、城市、市民的一个大产业,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黑龙江省计划到2022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成黑龙江第一支柱产业。五大理念的提出,消费结构升级,高新技术的不断变革等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重点、难点在农村,潜力、优势更在农村。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倾力打造“千企帮千村”活动,构架全省农村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结合枝江实际来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五种理念,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抓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水平越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就越高,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就越强。因此,要通过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一、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育龙头,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把工业理念导入…  相似文献   

13.
传媒看点     
[贵州日报]围绕“三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省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增”目标,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实现粮食总产1160万吨、油料85万吨、肉类206 万吨、禽蛋11.5万吨、牛奶4万吨、水产品9.7万吨。省地县要分步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村寨建设、人居环境治理规划,同时抓好100个左右建制村的试点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广安在壮大强势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多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支撑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快速提升,立足工业反哺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快速壮大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0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24.7亿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业人口超百万的榆树市,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做文章,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农产品加工业上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科学定位 狠抓项目 作为农业大市,榆树市的粮食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一直名列前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农业大省,有7000万农民、5.7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171万名农村党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对于河南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7.
戴贵洲 《学习月刊》2013,(14):30-31
一、发展基础:湖北农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1、农业大省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实现了"九年增",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产量稳居全国前列。2012年年全省粮食总产488.36亿斤,比上年增加10.66亿斤。油菜、淡水产品总产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位。水稻、生猪、柑橘、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生猪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数量全国第一。2、农业效益大幅提升。板块基地的覆盖率达到了45%,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坚持不懈、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新农村建设这件大事办实办好。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正视并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三化之间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是关系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子的关键性难题,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攻方向。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作为中国的缩影,解决好三化协调问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把新农村建设这件大事办实办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部署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坚持不懈、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新农村建设这件大事办实办好。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