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处于全盛时期的资本主义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危机过后,西方学者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围绕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现状及其前景两大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特征论"、资本主义"改造论"、资本主义"崩溃论"、资本主义"替代论"等不同论调。显然,西方学者的这些论调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所作的现实分析,因此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化。无论如何,这些反思为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地位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对中国的指责主要有两种论调:其一,中国正在走西方殖民大国的旧路,在非洲大量攫取资源和能源;其二,不附加条件的中国投资与援助助长或支持了非洲国家的腐败和暴政,不利于或扰乱了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两种论调显示出对中非关系进行政治化操作和将其"妖魔化"的倾向。对中非关系近年来的实际发展进行考察,就能很容易地驳斥这两种不实论调。实际上,中国不仅推动了非洲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维护非洲社会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于2005年10月10日由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发布。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保守派中国军事专家,曾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担任亚洲研究主任,目前是美国政府智囊团——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副主任。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文中充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还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5.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1):12-12
在大规模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的描述已经沦为意识形态化的建构,那些不考虑现实的约束而空谈市场对自由的保障的论调,彻头彻尾就是在为资本和权贵辩护。  相似文献   

6.
石勇 《南风窗》2013,(12):8-8
美国的"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历史这个游戏的玩家一般都是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只有站在台下看戏的份。"虽然如此放言,和"中产阶层社会"的主流论调不太合拍,但放在世界历史,以及过去、现在的中国看,确是事实。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引发海内外广泛热议,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随着这一理念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外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动机、意涵、前景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错误论调,如认为这一理念是所谓的国际修正主义、地缘政治挑战、中国霸权工程或出口中国模式的政治工具等谬论.批驳这些错误论调、回应争议与误解,对把握国际话语权,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法的作用日益为人所重视,法治的进程得到大大推进,但无可否认的是由于对法律的认识、执行尚没有取得较为普遍的更高程度的统一,各种对法的怀疑乃至否定的提法层出不穷,其中无法可依论调的甚嚣尘上是其中集大成者,对其加以厘清和驳斥对于推进前述统一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编译自美国《大西洋月刊》2005年6月号。本文作者系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也是数年来美国“中国威胁论”的大力鼓吹者。面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势,美国部分右翼战略学者出于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思维,总是一再翻新中国军事威胁的论调。他们把中国的崛起与十九世纪德国的崛起不加比较地盲目相提并论,从而得出中国将威胁美国利益的结论。由于近年来中美关系在诸多领域有很大改善,两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体认,但此文还是在美国及大洋两岸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热心中美友好的学者纷纷撰文批驳作者的论调。本刊不同意原文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为让更多国际关系专业工作者和中国公众了解美国右翼人士的冷战思维,本刊特编译发表此文,请广大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10.
陈文茜 《法制博览》2011,(10):45-45
在我人生前五十年,短短的五十年里,已听到两次全球经济中心由西半球向东移的大趋势论调。两次之间事隔25年,两次发声皆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11.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4):13-13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目前国内民众普遍感觉食品很不安全,但食品生产企业感觉自己更不安全,前有冠生园、三鹿等奶制品企业,后有"全球第一大屠夫"双汇,都是一个不小心,上百亿资产灰飞烟灭,甚至企业倒闭,连命都没了。因此现在食品企业的老总们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科索沃宣布独立、美国金融危机、俄格冲突等重大国际事件持续牵动国际体系的演变和国际秩序的调整,带动国际政治思潮风生水起,一些有关全球发展模式、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等方面的新主张、新论调相继出笼,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石破 《南风窗》2011,(14):13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目前国内民众普遍感觉食品很不安全,但食品生产企业感觉自己更不安全,前有冠生园、三鹿等奶制品企业,后有"全球第一大屠夫"双汇,都是一个不小心,上百亿资产灰飞烟灭,甚至企业倒闭,连命都没了。因此现在食品企业的老总们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人·声     
《南风窗》2008,(14):13-13
从历史长河看,谁封闭,谁就落后。——王岐山副总理在访美演讲中暗批美国国会当前正时髦的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年龄是个宝,关系很重要,能力作参考。——网民总结眼下官场唯年轻化盛行,许多人不是把心思放在努力工作上,而是抓紧找关系获得提拔,以免错过年龄时机。从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节译自美国哈德逊研究机构近期出台的《中国的新跨越式发展》报告第一部分,该部分由美国战略研究学者欧内斯特·普里格执笔。作者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得出了中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潜在对手的结论。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只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到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文中有着很强的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太平洋的转移,美国国内对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愈加关注。本文编译自2005年11月18日发布的美国国会研究署报告。作者罗纳德·奥若克系美国国会研究署外交事务、国防和贸易小组防务专家。原作者依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以及众多美国评论人士的报道评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前景。需要注意的是,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明显的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海军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以及技术发展都被其作为宣扬中国海军威胁太平洋地区安全的论据。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援 《当代世界》2015,(10):16-17
<正>9月3日是中国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中国用举行大阅兵的形式来纪念3500万同胞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抗战胜利,这一举动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意愿和意志,本身合情、合理、合法。然而,国际舆论却出现了某些杂音和不和谐的论调,"秀肌肉"、"中国在威胁邻国"等声音不绝于耳。有些国家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以致无法客观看待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6):39-39
颁奖词:金融危机以来,他多次提醒要注意政府"假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实际上等于复辟命令经济"。认为这会加剧腐败和寻租。他也质疑"中国模式",认为所谓的"高铁奇迹"和"医改奇迹"论调缺乏支撑。多年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公共领域发出批判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大陆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与两岸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部分美国学者、前官员重新评估美国对台政策问题。在这场围绕对台政策的辩论中,一批重量级智囊和学者从美国根本利益和美中关系大局出发,提出要求减少乃至放弃对台军售、从台海争端脱身的“弃台”论调,在国际社会和海峡两岸引发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眼     
《南风窗》2006,(18)
一个公司如何成为赢家?近日发生的富士康集团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案,从沸沸扬扬的开头到莫名其妙的收尾,似已经盖棺,不过论调还未定。必须要警醒的是,这次事件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示范,富士康公司开创了“合法”利用法律为武器,成功对于普通公民进行“报复”的先河。首先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