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璋 《学理论》2011,(20):49-50
粮食安全问题是牵涉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条件,而耕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和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长此以往,粮食安全必将受到威胁。因此,保护耕地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7,(4)
正在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套用美国学者提出的"斯密斯政策执行模型"来寻找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便完善政策,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一、政策存在的缺陷政策合理性的缺失:中国自1997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至今已经20年,该政策对耕地的保护取得了巨大成效。但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和矛盾。特别是近几年,一些省、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难以推进,经常引起争议或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50)
<正> 为解决建设用地不足及坚守耕地红线,有关部门推出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按现行耕地保护制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各地政府应开垦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然而,耕地占补平衡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占优补劣"  相似文献   

4.
2011年开始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后,云南实施了包括补贴、耕地、技术发展支持等一系列粮食问题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保持了粮食生产和供给的稳定。但随着情势的变迁,一些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逐渐弱化、耕地的藏粮能力仍然不足、科技方面的进步已难保证“藏粮于技”、一些新情况没有配套政策加以应对等问题也突出出来。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云南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实现粮食生产补贴的合理化,厚植耕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克服粮食技术支持上的短板,积极应对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配套性,使云南粮食生产始终能承担起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方乡村振兴中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土地整理,在耕地保护指标之外整治出剩余土地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同时放宽耕地保护指标,通过农地整理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既保障粮食安全又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这是我国对城市化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命题。而成都市在推进“三个集中”探索中的有益经验对我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6.
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宏观上的反映。随着部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枯竭,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单位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似乎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亟待开展跨省域的占补平衡。同时,业已开展的耕地占补平衡省内指标交易在指标属性、指标权属、指标交易规则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理论表达不清的问题,需要予以研究和澄清。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敏 《理论视野》2011,(11):32-35
尽管我国近几年粮食连年丰收,但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粮食安全面临许多困境。突出地表现在区域利益不协调、粮食比较利益低、耕地保有量不断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需求的不断攀升、农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能源"的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七个方面,为此作者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突破困境的九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突破《土地管理法》中强调的省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管理制度,首次提出"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同时强调"实行跨地区补充耕地的利益调节",而2018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在表明,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尝试以高标准的农田建设等方式增加耕地指标以及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现跨省域调剂机制,以此取得的获益将以支出预算的形式再落实到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中,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步骤,可以为乡村振兴的落实提供资金筹集渠道。  相似文献   

9.
粮食总产量紧平衡及产销分布不均,使得高效的物流体系成为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近期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粮食总产量目前已不是制约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如何建立连接产区与销区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粮食物流体系,对于国家有效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5,(7)
<正>近年来,各地严格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夯实农业基础,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一)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较快。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化肥、种子、农药、农膜、农用柴油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种植成本。另外,涉农补贴标准偏低,如山西晋北农民以玉米种植为主,而玉米粮种补贴仅10元,粮食直补5元,农资综合补贴55元,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49)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棉花稳定增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陈益群 《民主》2004,(4):13-14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和《决定》中,都有这样一句话:“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出现过一个变化的过程。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1998年每年我国净进口粮食500亿斤,导致粮食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一些地方一度有卖粮难的状况,出现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岩燕  申静 《学理论》2012,(23):137-138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需要易地占补平衡,如何保证两地公平,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内外耕地占补平衡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以天津市某区为例采用成本———收益方法测算占用方和补充方的成本收益,比较占补双方的净收益,提出调整耕地易地占补平衡利益分配交易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攸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在拥有13亿人口、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的我国,粮食安全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20多年的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粮食和主要食物发展的广阔前景,创造出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的好时期。总体看,全国粮食供给量仍然大于需求量,供给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稳定 ,没有粮食的安全就没有国家的安全。而我国农业保护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 ,如缺乏稳定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实施农业保护的方法过于简单化、缺乏合理的农业保护政策载体、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利益上的不平衡等等。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才能真正做到对农业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实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可以说土地功不可没,特别是大量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为各类建设提供了平台,为地方财政增加了收益。但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紧缺的基本国情考虑,又必须严加保护耕地。耕地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耕地保护工作尤其重要。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明确提出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十分…  相似文献   

17.
张丽华  姜鹏 《理论探讨》2012,(5):141-144
地缘环境变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观念转变有着重大影响,并进而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与粮食安全政策的基本走向。地缘环境的复杂现状和大陆型地缘类属身份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战略选择路径,决定了我国仍需坚守高自给率的粮食战略选择路径。但随着东北亚地缘环境的变迁,中国也需要在具体策略及战术层面上相应调整粮食安全的评估机制,构建东北亚地区粮食安全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国家发展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效用之间最佳的平衡,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减产,粮食消费逐年增大,供需缺口扩大,粮食总量平衡靠动用库存和进口来保持,粮价也已出现恢复性上涨。 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这项工作有几点十分关键。 一是保持安全合理的粮食库存。 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是指一个粮食年度结束  相似文献   

19.
(接续上期) 三、坚持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把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一)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关措施的落实经济要发展,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是必然的.总原则应是允许占,关键要做到补.  相似文献   

20.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新挑战,而中国粮食安全中也存在着隐患,即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的难度加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问题,粮食危机进一步加深。化解我国粮食危机应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总体产量;增加粮食供给,缓和粮食供需矛盾;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