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关于义利关系的几点思考□葛洪泽众所周知,“义利之辩”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老问题。关于义利关系,在孔子之前,古人还没有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国语·晋语一》上说:“义以生利”;《易·文言》中也说:“利者义之和也”。但是,到了孔子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问题追溯中国早在尧、舜、禹的时代,就有了伦理思想的萌芽。西周时就初步形成一套伦理思想。到春秋末年,儒家创始人──孔丘开始讲授伦理学,其代表著作就是《伦语》。《伦语》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也可以说是第一部伦理学著作,随之而来的是《大学》、《中庸》。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大师苏格拉底首先阐述了当时社会流行的道德规范,后来有其儿子著成的《尼可马克伦理学》。这是西方最早的伦理学著作。在中国,一谈起伦理道德,我们便自然的想起那几千年来为中国人奉行为经典的,在封建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对中国社会和文…  相似文献   

3.
金邦秋 《学习论坛》2006,22(10):28-30
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义利之辨"的讨论,从春秋时代至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今天,义利关系问题仍然是在现实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义利问题不仅属于伦理学的范围,而且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科学义利观,对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加以正确引导.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试论“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义利问题,不仅属于伦理学的范围,而且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不仅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争辩不休,而且在当代中国仍应予以重视。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义利问题的看法,关系到为社会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导向,而这直接体现着一定社会的性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的科学义利观,需要对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加以正确引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一、义利关系问题至今不可回避 我们应当站在历史观的高度来考察义利  相似文献   

5.
义与利的问题是伦理学范畴中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义利现,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存的先秦文献中,《左传》对于《诗经》的引用无疑是最多的。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的论断更是明确指出了《春秋》及三传与《诗经》在思想、义理、方法和价值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左传》诗学从思想方法和精神价值两个层面对于后世,尤其是先秦汉初诗学的发展以及《诗经》的经典化都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构成了诗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卢运山 《理论学刊》2007,3(8):107-110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以义克利的观点,其基本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但并不反对求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批判地把握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弘扬其积极因素,对促进新型义利观的形成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伦理学大致可划分为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和形式主义伦理学两大基本对立的流派,其起因是非理性主义和形式主义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非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伦理学,形式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是新实证主义伦理学.对于前者,笔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第3期上撰文作过一些介绍和评析.今天,笔者愿再将后者即新实证主义伦理学作些初步探析请有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呼唤正义     
呼唤正义秦雪,锦春亚圣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崇高源于正义,正义产生壮举。自古以来,崇高正义,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尽管在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曾有过多次"义利之争"的大辩论.但是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凯麟教授的专著《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以其全新的理论框架、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充满新意的研究。在伦理学的研究上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理论创新与服务现实相统一。   一、全新的理论框架。该书谋篇布局独到、新颖。全书共分四大编, 14章。第一编为构建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应有视域,第二编为构建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基本条件,第三编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伦理体系构建的价值选择,第四编为新的伦理体…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13,(22):63-63
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今天来看,他的学说虽然有许多已经过时,但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具体的学说都更为重要的是他研究问题的理性主义方法,作廿叩中所包含的态度、观念、信仰和信心,对西方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作品数目大得惊人,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沦》《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首先提出“义”的概念。《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里对“义”字有很多的论述,我们今天所谓“义”即源于此。那么,儒家的“义”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3.
吕秋薇 《世纪桥》2008,(12):72-74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从经济伦理学角度,企业道德资本的生成逻辑包括:道德资本的理论演绎形成逻辑、义利博弈生成逻辑、道德制裁建设逻辑。意在促使企业道德资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企业道德资本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程立显:北京大学德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留学英国,专攻西方社会公正思想史,获得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最能代表其学术取向和学术观点的论著有:《试论道德权利》、《马克思论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等论文和《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等专著。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等历史阶段,、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漫漫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先秦文化,其中堪称辉煌的当属《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至轩辕,下至汉武,记载了大约三千年的历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6,(6):52-52
戴铮在4月26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介绍:战后的日本人几乎不读《论语》,但近来,《论语》在日本的人气重新高涨。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他认为,对任何事情的判断标准只有“信、义、仁”三个字,通过《论语》提高自身修养尤为重要。日本学者安陪隆明也指出,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最为缺失的恰是“自省”二字。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伦理学     
新闻伦理学是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科学,它在我国是一新兴的边缘科学,形成于90年代。新闻伦理学,是新闻学和伦理学嫁接的结果。关于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见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余家宏等编写的《新闻学简明词典》和199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该包括新闻媒体的道德功能(见中国新闻学院周鸿书教授在1995年出版的《新闻伦理学纲要》)。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与短处是一个同生共在的整体,观其长能知其短,观其短亦能知其长,以义利观为例说,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命题。朱子曰:“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与延平李先生书》)。程明道曰:“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语录》十一)。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这里“义”指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义利之辨○路德斌一、儒家传统义利观之检讨义利之说,在历史上一向被视为儒家哲学的第一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义利之辨一直是近代以前中国人营其社会生活的价值坐标,即便在今天,其影响依然存在。儒家在义利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是从人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