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是具有丰富资源、广阔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国际格局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处境艰难,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拉大了它们经济上的差距。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重视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依托,中国同它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视发展中国家为外交基石和战略依托,十分重视加强和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自1956年5月同埃及建交起,至1990年7月同沙特建交止,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阿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中阿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双方的经济发展依存度不断提高,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彼此的需要;第三,双方都重视维护这一关系,不断化解一些小矛盾,从而把这一关系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宣布: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将从友好合作提升到战略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美国而言,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使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在美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及可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正日益引起美国各方的关注,并可能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大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中国和东盟都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主体,是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和活力最强的两大经济实体。因此,进入本世纪的90年代,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如何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界的“热门”话题。一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治关系逐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个国家群体,在冷战时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的界定是帝国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对三个世界划分又提出,苏、美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第二世界。无疑后一种划分强调了反两霸的思想,政治上的针对性更强。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人们习惯称这些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则是更多地强调了经济、社会和发展。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国际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冷战结束以后,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本文拟对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它们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和展望中国与智利的双边关系时 ,应该明确以下 1 0个基本因素。第一 ,自 1 949年以来 ,尤其在过去的 2 0年中 ,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二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 ,又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第三 ,在全球化时代 ,南南合作仍然是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中国与智利发展双边关系 ,是南南合作的组成部分。作为发展中国家 ,…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欧盟依据经济全球化进程调整了发展政策的重点和目标,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在其全球化战略中的分量进一步加重,经济关系有了更大的发展。 一、欧盟对其发展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新主题。巩固并推进我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全局的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要完成的基本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需要有新思路。包括利用好新的技术成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视新机制的作用和清醒认识中国新的定位。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应注意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也应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一)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为双方企业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阔的经贸发展空间 中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1993年,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巴西成为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2004年,胡锦涛主席同卢拉总统成功实现互访,两国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现状与前景张森根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双边或多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近一二十年来有较迅猛的发展。1960年9月中国同古巴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拉关系进入了新时期。在中国于1978年全面推行经济改革和逐步调整外交政策之前,中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双方的经贸关系正得到不断加强.与此同肘,由于中国与东盟同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领域的某些方面发展程度相近,在资金引进、获取高新技术和赢得出口市场等方面有着相似的需要,因而相互同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从目前情况看,这种竞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最先进 的发达国家, 恐怕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个经济发展水平有如此代差的国家其经济联 系却又是如此的密切。但是, 现实中两国却在贸易、资本流动、汇率等诸多双边经贸关系上存在着 分歧甚至冲突, 两国的经济关系是和谐的吗? 或者能够向和谐的方面发展吗? 这些问题应该从中 美经济关系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来寻求解答  相似文献   

13.
在2006年巴西大选中,为争夺总统职位而进行的政治较量不仅使各党派的主张得以展示,国家的形势也因此更加明朗:政党政策趋同现象明显,劳工党左派特点并不凸显;巴西的反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与此同时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却在下降。卢拉第二任政府的政策走向是:在经济方面将致力于经济快速增长,但对其制约条件难以克服;在对外关系方面将执行既定政策,强调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树立其发展中国家领袖的形象;中国与巴西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一、活跃起来的经济交流进入1984年以后,中国对亚洲各国的外交活跃起来了;1984年2月,吴学谦外长访问了缅甸和马来西亚,接着在3月份,李先念主席又访问了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中国在1982年9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10年,拉美政局趋于稳定,但隐忧仍然存在;经济得到恢复和增长,但经济风险日增;对外政策突出务实原则,靠拢西方和多样化趋势并存.在新的10年,拉美政局有望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继续改善和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在如何纠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上各国仍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在对外政策上,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将继续是拉美国家平衡对欧美关系、寻求创造更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南亚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同南亚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 ,面临发展本国国民经济的共同任务 ,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我国对南亚政策的选择不能离开世界政治秩序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大环境。同时 ,还必须从中国和南亚在世界政治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考虑 ,达到我们对南亚政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双方关系历史性的篇章。近十年来,中欧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双方利益融合日益紧密,各领域合作取得长足进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中欧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政治上更加紧密,迈入了新的伙伴合作阶段。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严峻考验。然而在危机中,中国开创了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的经济增长道路,使对外经济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抓住了机遇,实现了新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难度增大。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始终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今后,中国寻求的仍然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世界共赢。  相似文献   

20.
1990年,巴西的政治、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政治上,自1964年以来巴西第一次实行了民主选举,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外交政策上,巴西一改萨尔内政府时期既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传统关系,又加强和扩大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多元化方针,转而实行更加务实、更具有选择性的“在优先发展同邻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将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西方发达国家”的亲西方政策。在经济上,巴西实施了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其主要体现是新的稳定经济政策和新的工业政策。面对1990年末1150.96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和1764.87%四位数的高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