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学术界认为“台湾佛教是中国传统佛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日台湾佛教已成为一个拥有4000多座寺庙,数千小佛堂精舍,485万名信徒,3万名僧尼”的岛内影响最大的宗教。2006年5月,台湾500余名僧人跨过海峡,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参拜台湾佛教人士心仪已久的佛学圣殿。鼓山涌泉寺初名华严寺,  相似文献   

2.
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肇始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佛教复兴运动,并随着台湾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快速发展。特别是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以佛光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中台山为代表的“四大道场”,在“人间佛教”理念影响下对佛教的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大大加速了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在海峡两岸及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虽日趋成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台湾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佛教为台湾最流行的宗教之一。2001年台湾出版的《世界年鉴》称,根据非正式的统计,估算台闽地区的佛教徒大约800万人左右,几乎占了总人口的1/3强。1999年台湾当局还将释迦牟尼佛祖诞辰定为“佛诞节”。2000年在台湾各地、金马地区佛教徒举行了浴佛大会等活动。佛教对台湾现代生活影响很大,有人说,21世纪是“台湾佛教的世纪”,此话当然言之过甚,但却在一度程度上反映出台湾佛教在多元社会、多元文化的现实社会中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杨磊 《台湾研究》2014,(5):72-80
台湾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时期佛教随大陆移民传入台湾以来,两岸佛教一直保持着割舍不断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两岸大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岸佛教通过双向互动交流,层次日渐深入,范围日渐广泛,开启了两岸佛教交流的新高潮,创造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宗教交流模式。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佛教的差异性也为两岸佛教间的交流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0,(6):4-4
去年初,台湾人间佛教代表人物圣严法师过世。法鼓山上,法师骨灰以自然葬的方式举行,马英九亲为下葬并覆土,他感性地说:“台湾有您,真好!师父一路好走。”  相似文献   

6.
法鼓山的兴起与发展显然受到台湾自由民主化的直接影响。创始人圣严法师有十余部英文著作,并被译成十多种语言,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出席"联合国世界宗教及精神领袖高峰会议",自主兴办佛教教育,把台湾佛教从民间性的宗教提升到学术性、教育性、文化性的层面,使其具有国际力量。而大陆的佛教组织新近推向国际并赢得好评的是被称为"功夫舞蹈剧"的武术表演。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佛教与祖国大陆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渊源关系,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重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两晋时期开始,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根据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相应对佛教采取或扶植或限制的政策。随着佛教僧侣人数的增加,经济势力的增强,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力的扩大,也会与封建国家、世俗地主阶级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9.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李红梅几十年来,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岛内经济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80年代以来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台湾中小企业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为使广大读者对台湾中小企业有所了解,本文就台湾...  相似文献   

10.
证严法师及其慈济功德会欧焕文在台湾宗教界,证严法师是著名佛教领袖之一。她一手创办和领导的慈济功德会,不计报酬,不辞劳苦,救危济贫,扶残治病,经历数十年的辛勤,功德昭于台湾社会。证严法师由此获得了很高的声望,慈济功德会亦鹊誉高杨,善果累累。台湾舆论界称...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由派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的嬗变王其水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时,中国自由派代表人物胡适及其追随者殷海光等离开大陆。胡适、雷震、傅斯年等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鼓吹自由民主理念,反省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谈论“今日的问题”,批评当局对出版法...  相似文献   

12.
“吾民今日赋同仇”——记同盟会员罗福星刘经发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传播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把这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和台湾同胞的抗日复台斗争联系起来,并为台湾脱离日本殖民地统治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一直受到台湾人民的热爱和尊敬。一罗福星...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09,(19):49-49
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女大十八变”是形容女孩长大之后容貌的巨大变化,多用于赞美女孩越变越美,所以这句话后面紧跟着“越变越好看”。但这个俗语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原始含义是什么,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女大十八变”本来是一个佛教用语。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有一位女尼准备开堂说法,去向谭空和尚询问,谭空和尚说:“你是女尼,女人是五障之身,不能开堂说法。”  相似文献   

14.
宗教既是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又是体制性的上层建筑;既可以作为思想理论去影响群众,又可以组织制度去统辖群众。故以社会实体形式存在于台湾社会中的佛教,不可避免地要与政治生活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反之,台湾现实社会中的一切政治力量——无论是政党、政治集团,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脱殖民”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举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表明了日本对台湾文化的长期暴力扭曲正是造成今日台湾文化“脱殖民”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长治之道,还是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上、信仰基础上,不应该建立在一种简单的政治经济基础上。政治经济没有文化作为根基,就容易形成一种临时措施、短暂措施。就汉藏而言,从唐朝以来的,实际上是通过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的支撑,维系了上千年的汉藏关系的大统一大融合。"——圆持法师  相似文献   

17.
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岛内持续兴起了一场“客家运动”。这场运动由小而大,由弱变强,日渐火炽,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学术界很早就有人关注这场运动,并从运动、族群、政治、语言等多方面为基点展开论述,甚至还出现专门探讨这场运动的博士论文^①。但在大陆学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因此,本文试图就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与表现、思想政治倾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深入了解台湾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朱双一 《台湾研究》2004,(6):41-45,51
乙未割台之后,海峡两岸之间的声息来往并未断绝,但由于祖国大陆自身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有一段时间对于台湾的关注、报导偏少,致使大陆民众对于台湾情况了解不多,包括大文豪鲁迅、郭沫若等,对此都曾有过深深的叹喟。但到了二战末期,战争形势以及台湾回归的大势已经明朗,祖国大陆掀起了关注台湾、了解台湾的热潮,并在台湾光复初期达到顶点。除了大量的《台湾要览》、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53-53
有一件张大千的《天女散花》。这是他尺幅最大的佛教人物作品(167×72cm),画中的天女,其实是他的异国恋人——朝鲜少女池春红。  相似文献   

20.
台湾公民社会印象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受台湾法鼓山人文基金会的邀请,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代表团一行12人先后参观和访问了台湾的法鼓山佛教基地、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文化机构。作为代表团的一员,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我最感振奋和难忘的是台湾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