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迹就有足迹的形象特征。有时只要能把握足迹的形象特征,就能认定留痕客体甚至直接破案,从而大大节省破案成本。  相似文献   

2.
足迹是案件现场出现率最高的物证,但其运用被不断弱化,原因主要在于现场足迹提取合格率不高、样本足迹制作不规范、鉴定方法未被广大技术员所掌握、足迹档案管理方式老化等方面。足迹检验鉴定如果能与压力分布系统、运动捕捉系统等科技有效结合,将使鉴定范围更宽广,结论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不同个体不同的踮脚高度的足迹实验样本的测量,发现足宽由于踮起会偏小、足掌压力会增大、趾节与足掌的距离会减小、足趾痕大小会增大、足趾间距大小会减小、足掌痕前缘形态会逐渐平缓;踮起高度对于压力面中心横向变化虽不能确定固定的趋势,但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足迹检验中常常会出现误差,以至于影响了案件侦破工作。应当科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以便寻找对策,防止出现不正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5.
该文指出了利用软胶底平面足迹推算身高所产生的误差的原因,提出了修改的方法,使推算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6.
在现场勘查中,很多技术人员往往忽视足迹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凶杀案的侦破中,对现场条件差、排查难度大的灰尘足迹更是不愿保护、显现和提取。而这种灰尘足迹很可能成为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影响足迹变化的天气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其影响足迹变化的规律,从而大致推断足迹的遗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足迹是刑事案件现场中出现率最高的一种痕迹,对于案件的侦破工作而言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其中,残缺足迹和足迹现场平面分布图的利用对于正确分析案情,迅速查找犯罪嫌疑人,快速引导破案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准确稳定地实现对人体运动留下足迹进行分析与识别,以压力传感器捕捉得到的累积足底压力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图像中肉眼可观察的轮廓、形状特征并加以运用,实现对体重、年龄和性别等人体生理特征的区分和对不同个体差异区分。对一些不易观察的足迹图像局部区域位置结构特征,加以运用实现对不同生理特征和不同个体的区分实验。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27个不同测试个体按每人5次行走状态采集数据,获取得到了大约400张单足的累积足底压力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整体足部周长、足长、足宽和结构化特征等对于个体的生理区分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刘慧  唐健 《外交评论》2010,27(3):123-132
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说明发达国家的足迹转移来揭示世界体系的生态不平等交换。发达国家对全球生态系统恶化负有重要责任,生态状况的改善有赖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应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对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简单模仿,并且增强环保立法,提高发达国家足迹转移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侦查人员依据发案现场所留足迹,对足迹进行鞋袜分析、人身特征分析以及案情分析,并利用足迹分析结果,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进而发现、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但是,由于足迹分析技术的起步较晚,理论薄弱、分析方法落后以及提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足迹分析技术不能普及,应用甚微。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犯罪现场遗留足迹的性别。方法:选取足迹长、足迹掌宽和足迹跟宽特征作为自变量,性别作为因变量,建立左、右足logistic回归模型。样本:410名男女左、右赤足迹样本(其中男性207名,女性203名),测量了足迹长、足迹掌宽和足迹跟宽等特征。结论:所获取的模型对左足赤足迹的性别预测正确率为88.8%,对右足赤足迹的性别预测正确率为90.0%,均具有较高的性别预测准确率。在一定条件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为现场勘验人员对赤足迹的性别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灰尘中主要成分CaCO3在水中水解后能使pH指示剂变色,进而使潜在灰尘平面足迹显色。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利用pH指示剂溴甲酚蓝、溴甲酚绿显现潜在灰尘足迹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足迹检验中,必须认识到足迹是一个"信息系统",充分理解并发挥足迹各子系统在检验中的作用,摒除单一或割裂的检验习惯,变一维式检验为多维式的系统检验,从而实现足迹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赤足足迹足型整体特征为依据,选取7个长度、宽度特征为查询条件,运用MSVisual FoxPro软件编写了足迹查询系统,对足迹样本数据库进行检索。当误差阈值设定为3mm时,检索结果唯一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利用足迹查找嫌疑人的效率,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排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手按夺伪装足迹案例,介绍了此类伪足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识别犯罪现场上常见的小脚穿寺,大脚穿小鞋,倒行,倒穿鞋等伪装足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寻找和充分利用足迹蕴藏的相关信息,是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个人特征的关键。调查了1500多个样本,根据足迹学相关知识:基本系数S0=所有人总身高/所有人总脚长,得出:基本系数的值为6.826221。分析可得,鞋码在[25,26.5]段的理论身高≈总体的理论身高=基本系数S0×鞋码。用此法做判断既快又准确。身高分布在[165,171.5]cm之间的人,其实际鞋码与理论鞋码很接近。实际身高与理论身高差值分布区间为[-3,3]cm,且大体呈现正态分布,置信度达到54%。  相似文献   

19.
刑事侦查工作中,对足迹的勘验和利用是关系侦查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率、提取率和利用率都偏低。其原因是,取证意识不强;勘验、检验技术水平低;不注意综合分析和利用;缺乏必要的勘验设备;管理缺乏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足迹分析性别,在侦查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能够反映性别的足迹特征有很多种,各类特征对性别的反映性强弱各不相同。我们在实战中大多依靠经验来把握特征的重要程度,对性别的分析常出现较大争议,令人难以信服。对此,本文选用H学院学员完整的赤足足迹,对样本足迹的常用特征进行测量,将其进一步转化为数值分类指标。采用星座图法对这些指标充分分析,以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二次规划模型,量化分类指标权值,最后依据此权值对检材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