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只小羊要独自穿越沙漠到很远的地方去。羊妈妈说,孩子,沙漠里有一条小路,路边零零碎碎长了一些草,这些草足能维持你去远方的。小羊要出发的时候,羊妈妈又嘱咐说,孩子,挨点饿不算什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去超市购物,看到有鲜活的大螃蟹,就想买两只。她对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说,想不到这位小姑娘看了她一眼,说:“这个,你别买。”小姑娘解释说:“你头上受了伤,不宜吃螃蟹。可以买别的东西,质量也很好的。”原来这位朋友确实刚摔了一跤,跌破了头,缝了5针,头上还包着纱布。她赶忙解释:我买给女儿吃的。小姑娘售货员这才忙着帮她挑螃蟹。  相似文献   

3.
止损     
<正>很偶然听一个搞金融工作的人谈到,这么多年来,我关于人生一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赢了还是输了,都要学会一个字:认。学会止损是一种能力。我就见过很多不会止损的人。一位朋友听说一个地方搞促销,她大老远倒两趟车去买了一件毛衣,回家后又觉得品质不好,想去退。我说,你跑了这么远的路去买,再说是促销品,,你买了就认了吧。  相似文献   

4.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93年金秋10月的一天,由于中组部一位朋友的帮忙,我得到了曾志同志家里的电话。本来,我想请这位朋友带我去采访曾老,没曾想,他开口就说:“曾老那儿,用不着引荐,你可以直接联系,只要她在,肯定不会拒绝作。”这样,我从内蒙古宾馆所住房间拨通了曾老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她老人家。听我说明身份和采访的内容后,她立刻用带湘味儿的普通话说:“可以,你看明天下午三点怎么样?你坐地铁到万寿路站下车,出站后找万寿路甲15号中组部宿舍,我住X楼X门X号。”放下电话,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此前,我已从报刊…  相似文献   

5.
林革 《廉政瞭望》2011,(12):62-62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件真实的小事。 一天,我碰到朋友小李给母亲修三轮车。修车的师傅把三轮车放炮的前胎扒下来,看了看说:“补一下还能用。”等着小李拿主意。小李却说:“里外全换新的吧,是家里老人骑的,万一在半道上又跑气,就麻烦了。”等修好,小李试骑了一段,很满意。然后,小李把旧车带爆开的口子撕得大大的,装在了车篮里。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拿回去给老妈看看,不然她会心疼钱的!”  相似文献   

6.
陈雄 《廉政瞭望》2010,(13):51-51
和朋友到一家单位办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女领导,精明干练且深谙人情世故。朋友与女领导较熟,办完正事,他们就开始闲扯,年过40的女领导突然来了一句:“我离婚了!”旁边没有别人,朋友和我一下子怔在那里,有点突然和尴尬。但我想女领导既然对我们说她的私事,说明没把我们当外人看的,于是和朋友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7.
生日的纪念     
每个星期天都是盘县县城赶场的日子,那一天盘县县城里热闹非凡,我们几个外乡人在乡下呆得久了,便结伴去盘县赶场。因为要冲洗照片,我离开同伴,独自到县城中心的一间照相馆去。没想到一直等到下午,照片还没有冲洗出来,照相馆老板歉意地赔着笑脸,端茶倒水极为殷勤,反让我觉得给他添了许多麻烦。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乡下女人和她的两个孪生儿子走进照相馆。女人很年轻,脸色黧黑,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上衣,背后背着一只大竹篓,里面装看花花绿绿的日用品,显然她是卖完菜又买了乐西,预备回乡下去的。那一对孪生男孩只有四、五岁的年…  相似文献   

8.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入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与来自家乡的几位作家朋友的聚会中认识孔延利的。朋友们说她是诗人,是近年来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不少实绩的一个青年诗人。于是我请她朗诵一首近作让大家听听,延利沉吟有倾,就站起来朗诵了一首即兴创作的小诗。她的敏捷文思,她的从容淡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延利不时把她写的诗寄给我看。这一来,便让我这个平日读诗不多的人,有幸沐浴诗歌的光芒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当你拿到一本杂志爱不释手、并且期盼早点读到下一期时,你便对其钟情了。我对《当代贵州》就是这样的情结。2005年时,我还在一所山村小学任教,偶然在办公室里发现了《当代贵州》,从此她就像朋友一样伴随着我。后来我成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可以说她既是我工作上的引路人,又是我做好工作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好几年前,我去拜访一个在奢侈品公司上班的朋友,她说她很疲惫。除了没完没了的工作,她说做奢侈品感觉不太好,她说,"只要山西煤矿出安全事故,我们太原店的生意就会大涨。"前些日子,我碰到一个投资人,他投了很多奢侈品公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底,我到湖南长沙板仓去拍电视剧《毛岸英》,拍摄之余得知邵华阿姨和岸青同志就安葬在杨宅(杨开慧)附近的烈士陵园里。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独自登上小山的陵园去拜谒二老合葬墓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墓地,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潸然泪下……2008年6月25日凌晨,我从朋友处得知邵华阿姨去世的消  相似文献   

13.
媒体站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胸怀对待他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里采访一位农村妇女,我问她你平时看电视吗?她说电视很少看,有些节目不敢看。她说,那些节目我看了就活不下去,你看看人家都活成那样,我一看电视就觉得我不配活着。我想,我们的个别媒体怎么会势利到这种程度,让生活中那些有痛苦的人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宣扬虚假的、光鲜夺目的所谓成功,吓坏了老百姓。  相似文献   

14.
初到美国,看见女儿给朋友打电话,一聊就是二三十分钟,很看不惯,觉得她是在浪费电话费。可她却笑着对我说,美国的电话费便宜得很,你看我打了这么长时间,才花不到3美元,美国国内长途,每分钟只要9至10美分,市内电话,交了月费随便打,不限次数和时间。朋友之间,没有时间来往,只有靠电话沟通信息,交流友情。我年收入4.5万美元,花两三块美元打半小时长途,您说,这能算浪费吗?我问她美国电话费为什么这么便宜?她回答:竞争激烈,用户受益。她还说,你看看报纸上的电话广告就明白了。我随即打开一份中文的《世界日报》,上…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2):115-116
国际上,“绿色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答案:不是拥有多大面积的草皮,而是保留了多少乡土植物。几年前,一位来华访问的美国朋友说,虽然她居住的城市位于沙漠中,但与中国的一些城市相比,那里才是绿色城市,因为在那座城市,到处都生长着当地的沙漠植物,景致独特并与自然和谐。她讲这话时,中国的大城市正在大面积地铺设进口草皮。这位美国朋友摇头说:这样下去,这些城市会变得比沙漠城市还要缺水。在她说这话的三年后,中国的不少一二线城市纷纷被列入世界“严重缺水”城市之列。  相似文献   

16.
烟火念珠     
<正>朋友打电话来,说快被烦死了。我问她烦什么?她说,你不知道,烦的事情可多了。老人有病住院了,孩子不好好念书早恋了,工作不顺心被上司找岔了爱人不省心酒驾被抓了,买的股票被套牢了,去早市买菜又涨价了……她啰哩啰嗦说了一大堆,我笑,说,七层锅台八层炕,家家户户都一样,谁家都有这些烦心事儿,生活就是一串沾满烟火的念珠,慢慢数吧!慢慢修炼!她不解其意,大呼小叫地问什么念珠?数什么念珠?生活里,我们从来都是看着别人幸福,看人家衣着光鲜,自  相似文献   

17.
8月13日一早,老伴见杨成甫坐立不安,不停地在屋子里打转转,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无奈地说道:“你是想去北岗吧?唉,想去就去吧。看把你急的,眼瞅就七十的人了。”  相似文献   

18.
闲谈中,一位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朋友告诉我,她在一年中两上五台山,一次是开会顺便许了个愿,一次是专程去还愿。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拜佛,也挺信的。看我一时没反应,她便问:你信吗?我说:“我从来不信神呀鬼的。当了这么多年党员,我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此言过后是片刻尴尬。我猜她当时一定会想: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半间偏房     
“一一”节,三哥娶儿媳妇,请我们去吃喜酒.当时妻子回答不去。三哥赶到县城亲自来请,妻仍然不去。三哥急了。问是不是对他有意见?我赶紧打圆场说:“哪会有呢,主要她这几天身体不适。你家里忙,先回去吧,我们明天就赶到。”其实妻子不愿回老家真的不是对三哥有意见.而是有一件事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周末,朋友带上两瓶龙舌兰酒去参加聚会,每瓶酒净含量为700ml。之前听闻,针对携带含酒精的液体乘坐地铁的行为,当地曾出台相关规定,但携酒当天已记不清规定的上限是多少。虽然心里有些"打怵",可出于"碰碰运气"的想法,她还是带酒走进了地铁站。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地铁站工作人员像检查普通液体一样,只是让朋友把酒从包里拿出,看了看外包装,就放行了,连身份证也没有查。见面后听她说完,我想起大约两周前在同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