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 《瞭望》1992,(18)
深入生活,贴近时代,反映现实,这是陕西文艺界的优良传统,也是几代作家、艺术家坚持不懈的追求。从50年代和80年代陕西两代“作家群”的崛起,到近年来文艺创作的繁荣,都证明了一条真理——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源泉。 适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陕西几位著名中青年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结合自身和本领域  相似文献   

2.
最近党中央明确提出在思想战线上要坚决清除精神污染的问题,我和文艺界许多同志一样,深感中央提得十分及时,十分必要。为了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中央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我们每个有革命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清醒起来,振奋起来,在这场思想战线的重大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认真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从细致地、深入地分析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现象入手,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克服文艺  相似文献   

3.
王丰 《党政论坛》2008,(24):46-46
“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千万别误以为这是情书里的句子,上世纪80年代,这首叫《梅兰梅兰我爱你》的歌曲在台湾大街小巷流行。这首曲子当中的“梅、兰”两字,在岛内暗喻为钱,所以这首曲子也被笑称有“钞票、钞票我爱你”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梅寒 《各界》2011,(5):90-91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4个孩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代:“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要走了,你妈我可就交给你们了。我走之后,你们要把老娘保护起来,不要叫她生气,不要叫她受罪,这就算你们疼爸爸了……”病床边,头发已经花白的常香玉轻轻摩挲着老伴那双瘦弱的手,泣不成声:“你为我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都成这样了,你还操我的心……”  相似文献   

5.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6.
有位老政工讲过这样一则以事寓理的小故事——有一个“饱汉”去做“饿汉”的思想工作,讲了这么几层道理:一是要正确对待“饱”和“饿”,树立以苦为乐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学会忍耐,在困境中要看到希望,面包总会有的;三是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按说,这几条道理讲得都不错,都很动听,可是,想象得出,“饿汉”们一定听不进去,“你说你的,我想我的”,甚至愈听愈腻烦,愈听愈反感。 “饱汉”的说教之所以不  相似文献   

7.
江泽涵 《党政论坛》2014,(22):22-22
初春的一日,一个西安朋友来宁波,我带他去游天童寺。到了大雄宝殿,我看见供桌的右侧置着一个脸盆大的木鱼。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执起槌子敲起来,“笃、笃、笃……”接下来似乎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爱的回音壁     
<正>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  相似文献   

9.
在公众心目中,宋庆龄雍容沉静,"如莲花般圣洁美丽,有一颗爱天下人的心"。美丽、温婉、宁静、传统、洋派、坚韧、果敢、慈爱,都是用来形容她的词语。无论持何种政  相似文献   

10.
露珠     
(一)你熬过了冷落与孤寂,才浓缩成这丰盈饱满的一滴;普普通通一滴水,一首美好的人生诗赋!你承受了漫漫的长夜,凝聚成甘露的晶莹;你默默地净化环境,迎来了清新的黎明;你闪动着透明的眸子,投给绿叶以深情的爱,你凭着一颗纯洁的心,把花木上的灰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4,(16):26-27
我今天站在这儿演讲有点为难。因为我星期六在MIT做了演讲,星期天又在哈佛北大校友会上做了演讲,现在抬头一看,很多面孔都很熟悉,前两次都在场。你知道重复听,会让我的演讲变得多么痛苦,世界上只有一句话是可以反复讲的,就是“我爱你”,但只适合对一个人说。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企业基层车间党支部书记。我们车间有九十多名职工,其中有六十多个小青年。去年,我从机关调到这个车间任职前,一些同志告诉我,那个车间里有“瓦尔特”、有“拉兹”、“冬尼娅”,还有什么“加里森敢死队”……去了够你瞧的。刚来时,那些想不到的事,真搞得我昏了头。比如,我们车间厂房窄,生产设备多,活动面积小,因此,我要求职工上班不要穿喇叭裤,以免发生事故。有一次,“冬尼娅”的喇叭裤挂在了工件上,险些跌破头。我狠狠地批评了她。“冬尼娅”是车间里的时装设计师,不仅长得漂亮,又爱帮助同志,姑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6,(3)
正如果你一生一直去掏自己的心,拿它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来,最后你以为把自己掏空了,可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都跑到你的书里,你的书就是你。我花甲之年写了一首《笔墨歌》,歌曰:笔墨伴我一甲子,谁言劳心又劳神。墨自含情亦含爱,笔乃有骨也有魂。如烟世事笔下挽,似水时光墨中存。我书我画我文章,笔墨处处皆我人。那时,我就想编一部自己的书,不是一般意义的文集,而是通过编这部书梳理和  相似文献   

14.
我的这双手     
刘云 《瞭望》1988,(48)
在我眼里,世间最完美的物体就是一双正常的手,若再是双男人的手而又健壮或是双女性的手而又纤秀,那简直就是精品、绝品了。 1979年1月,我在上海住院。一天,我连夹带捆终于“抓”住笔,划出了歪斜的字后,汗和泪竞相滚落。我用杨万里著名的咏荷诗改了首诗,后两句是:“魂灵仍是无穷碧,肤体却变别样红。”半年前,在单位一场事故中,我全身的94%被严重烧伤。当时,双手皮肤象一对超薄的乳胶手套脱落在我正写字的桌面上。救治时,为提高植皮成活率,不打麻醉药,就把与全身血肉凝结一体的纱布,从头到脚一条条硬撕下来,我痛不欲生。 1979年,我新生儿般地重新学  相似文献   

15.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6.
我在新加坡也曾看到一队队的中学生在星期天走上街头,为公益事业募捐,他们彬彬有礼,谁捐了款,不论多少,都送你一张不干胶的纸徽,并且为你贴在胸前。孩子们在这种为社会出力,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实践中成长起来,他们的爱人之心,爱社会之心,爱国家之心,也就得到了培育,他们对于善恶之分也一定会更加明晰。要给人以奉献的机会。这种  相似文献   

17.
首都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三角地贴出一则8岁女孩因父母是聋哑人急需家庭教师的广告,不久,中文系88级女生吕南歌的课余生活便有了新的内容。她不仅给女孩认真辅导功课,还常为女孩买头花、讲故事。一天,女孩兴冲冲地捧着得到100分的作业,贴着她的耳朵悄声说:“姐姐,我喜欢你。”吕南歌一下子感受到人世间爱与被爱都是那样充实。  相似文献   

18.
八十六岁高龄的夏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当前文艺界争论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关于陈涌和刘再复的争论,他认为,陈涌的文章有一定道理,但有些话说得不够恰当。刘再复的观点也不是没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例如刘再复提出的对文革要“全民忏悔”的口号,就不尽完满。  相似文献   

19.
易杳 《瞭望》2000,(15)
李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减负”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减。  素质教育的涵义比单纯传授知识要大得多。过去提“勇者”存,后来是“智者”存,现在我认为是“适者”存。无论你如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必须适应变化着的现实。  “减负”就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不仅仅教育是系统工程,“减负”本身也是系统工程。教育能否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学校能否接着出无愧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爱学生”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涵,没有爱就没有教…  相似文献   

20.
“既然你们夫妻二人都在这,张校长的病情又稳定下来了.我就先回去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对了,你这几天不用上班了,等你父亲好一些再说.” 于看没什么事了,不想妨碍两人. “谢谢你!”康握着于的手真溅地说. “我送送你.”洁把手里的东西交给康,送于来到住院大楼门口.于对沽说: “好了,天凉别出来了.你对人家康好点,夫妻俩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谈呢?记住别太任生.” “这么晚回去,嫂子那边不会怪你吧?” “不会的.好,我走了,有事打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