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有“善始”而没有“善终”的故事: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只得答应,但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在盖房过程中,大家都看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他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计也全无往日水准。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同样,他的后悔与羞愧大家也都看出来了。他这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类似这位老木匠的,在…  相似文献   

2.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做得一手好活计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老木匠走,再三挽留,老木匠决心已下,不为所动。老板无奈,只得答应,但问他是否可以继续负责,帮忙再建一座别墅,老木匠答应了。在盖别墅的过程中,大家都看得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计也全无往日水准,有时还往自己的家里带些贵重物品。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别墅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已是你自己的别墅。”老板说,“很早以前,我就决定在你退休前送给…  相似文献   

3.
《干部人事月报》2009,(1):78-79
有位平常工作勤恳的老木匠,告诉老板想退休,要与家人共享晚年的天伦之乐。老板答应了他,但提出一个条件:造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想到反正是最后一份活了,老木匠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马马虎虎就将房子建好了。在他向老板交差时,老板将房子的一串钥匙递给他,说:“你在我这里工作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4.
很偶然看到了老木匠差别墅的故事。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老板舍不得做得一手好活计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老木匠走,再三挽留。老木匠决心已下,老板只得答应。但问他是否可以继续负责再建一座别墅,老木匠答应了。 在盖别墅的过程中,大家都看得出来,老木匠的心思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计也全无往日水准,有时还往自己的家里带些贵重物品。老板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别墅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 “这已是你自己的别墅。”老板说,“很早以前,我就决定在你退休前送给你一件礼物,也就是你退休前建的这幢别墅。” 老…  相似文献   

5.
记得,曾经读过一个关于木匠盖房的故事。它说的是有一位木匠手艺高超,为公司盖了很多好房子,深受老板赞赏。一天,木匠觉得盖了多年房子,不想再这么辛苦,想退休与家人过轻松生活,因此向老板提出了退休请求。老板自然十分舍不得这样的好木匠离去,可无奈老木匠去意已决,只好同意他退休,但请求木匠退休前再盖一栋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房子。木匠虽然答应了,但已经心不在焉,不论是选料还是做工,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房子盖好后,老板来了,但他不是来验收房子的,而是把房子钥匙交给了木匠。他说:“这栋房子是你的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感谢你多年来为…  相似文献   

6.
途中即景     
很小的时候,有个游走四方的湘南龙姓木匠在我家做了几件小家具。时隔十年后,又有一个年轻的龙姓木匠来到我家,为长兄做了几件精致的结婚家具,家人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走时,年轻的木匠才自报家门,原来他是那个龙木匠的儿子,说外出务工的头一站,离开老家就直奔我家而来。父亲很惊讶,说:“钻进大山半天就能找到我家,你又不是轻车熟路?”  相似文献   

7.
打一口深井     
孙轶 《就业与保障》2007,(11):24-24
哥哥到城市闯荡好些年了。和周围的多数孩子一样,他初中一毕业就下了学,先在农村游荡了两年,随后跟着爸爸学木匠。木匠是个对体力要求比较高的技术活,不消说哥哥吃不了这份苦,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的木匠活也越来越没有市场,因此时间不长他就失去了兴趣。爸爸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8.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在于他会什么乐器、他有多么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在于他有完善的人格和一颗美丽的爱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在他七岁生日宴会上,恰好与另外两个过生日的孩子在一家酒店的餐厅相遇。偶遇让孩子们快乐无比,父母们也高兴地让三个小寿星坐到了一起。酒店的老板兴致勃勃地提出要给他们赠送生日礼物,但前提是孩子们必须展现自己的才华。酒店老板拿出了礼物,其中一支漂亮的玩具枪吸引着三个孩子的目光。老板提出,他要问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孩子将优先挑选礼物,因为三个礼物中那…  相似文献   

9.
郝志强 《今日广西》2007,(14):66-66
什么是老板?老板是资本的所有者,或是资本的代言人,这是常规的定义。此外,还有一个另类定义:老板是老拍板的人,老叫板的人,老板着脸的人。  相似文献   

10.
伯言 《今日广西》2007,(22):66-66
民工们还在忙.他却走来走去的没啥事做。想走,又没走,想再盯会儿.毕竟老板出了钱,他是老板下面管事的.他的职责就是;监督民工干活。  相似文献   

11.
邓海清,是上海海关现场业务二处的“老海关”。今年59岁,是一位默默无闻干好事,勤勤恳恳为群众的热心人。老邓是个业余木匠,在他干海关工作40年的生涯中,无论是他认识的还是别人介绍来的,也不管是海关的还是关外的,他总是有求必应。帮忙搞装修,少说也有数十户人家。老邓又是个义务理发师,在他所在的街道里弄,只要是休息日,或者里弄组织“学雷锋”活动,他的身影就活跃在为民服务的摊位上,这些年究竟为多少人义务理发,在同一个人身上理过几次发,都是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紧要处,只有几步。抓住机遇,对这几步作出明智的选择,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路,就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棋达公司总经理陈秉达,从昔日的打工仔到如今的总经理,铸就了淇达公司的辉煌。他身后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则是~个很好的证明。八十年代初,离开中江县这块放上,外出当过木匠、砖工、钢筋工,修过铁路。公路的打工仔陈秉达,面对农村改革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初露端倪的历史大变革和社会大变化,禁不住热血沸腾,毅然作出了人生转折的重大选择:时年21岁的裁剪缝纫个体户彭家…  相似文献   

13.
贺龙还蒸钵     
《传承》2013,(4):147-147
红军即将离开湘鄂川省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塔卧,开赴前线迎接新的战斗。贺龙带着几个干部挨家挨户检查红军执行纪律的情况。走到一家低矮的铺子前,贺龙问旁边一个干部:“这是张老板的家吧!”干部回答:“是的。”贺龙问道:“过年的时候不是借了他十几个蒸钵,还了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个体经营的路。“当自己的老板”成为时尚。而做这个“老板”,念这本“生意经”实在不易!让我们听听长沙正宗老帝豪酒家老板陈小树和他的家人的诉说。  相似文献   

15.
即使艰难,我们依然前行湖北人小梁,看起来一脸老实,他的性格就像他的外表一样,对生活没有太多欲望。在广东一次"罢工"的经历算是他由史以来最"壮烈"的一次了,那是四、五年前他第一次离开家乡,随老乡们"漂"到广东,到一家小电子厂打工。老板是个黑心的家伙,经常叫大伙加班,但加完班却理直气壮不给钱,由于广东外来打工者多,工作又不好找,  相似文献   

16.
她叫崔正梅,是吉林省通化市某综合服务公司拥有几百万资产的老板,全国“三八”红旗手;他是曾经四进宫的老囚犯。最后一次刑满释放后流浪在外。受尽世间的冷眼,在走投无路时,偶然与这位女老板相识。从此,他的生活变了样。  相似文献   

17.
年轻的金鑫是过客酒吧的老板,他歪头说话的神态透露着洒脱无拘的气质,正如酒吧内的氛围,他的酒吧是南锣鼓巷最早的商铺。从1999年到现在,北京的南锣鼓巷已经由一条杂乱的胡同演变成了经营老北京特色文化产品的集中区。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南京有家鹤鸣鞋店,牌子虽老,却少人问津。老板发现许多商社和名牌店登广告推销商品。他也想做广告宣传一下。  相似文献   

19.
一把一利索     
有这样一个故事:锁匠老了,准备将一身的技艺传给两个徒弟中的一个。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于是,他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分别去打开。结果,大徒弟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问了二徒弟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又一年     
前段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老部队,遍寻当年的“遗址”不见,满眼是崭新的营房、现代化的设施和青春的面庞.看到连队俱乐部的投影仪上显示着“欢迎老兵回家”字样,我的心头一热.新兵们都是90后,他们说,“首长”(他们这样称呼老兵)离开部队时,我们都还没有出生呢.我们几个老兵轮流坐在团电视台演播室的主播台前,面对着摄像机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难忘当兵的岁月,祝福老部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