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求是》2010,(21)
<正>钱学森同志踏雪归去一周年,我们对钱老的思念愈加浓烈,对钱老的爱戴愈加深切,对钱老的品格愈加敬仰。作为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精神集中体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在很多人心中,钱学森是一个神话。在钱老自己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10,(5):51-51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钱学森这个名字太过于熟悉了。除了科学上的巨大成就,钱老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懂得拒绝”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4.
刘延东 《求是》2012,(2):11-14
201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钱学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作为科技、教育界的一面光辉旗帜,钱老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斯人已逝,风范永存,钱老不仅为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更给后人留下了无  相似文献   

5.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逝世后.一时好评如潮。但有一点.似乎鲜有提及.即他首先是一位“优秀党员”。是党员.就该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员标准。要言之,就是爱国爱人民,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钱老能力大,贡献也大.自不待言。只要看看他的高尚品德。就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党员。据有关资料介绍.钱老平生有三个“不在意”。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钱学森,他的鼎鼎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可以说尽人皆知;而提起钱学森博学多才、品格高洁的父亲钱均夫,就鲜为人知了。在钱学森成长之路上,钱均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钱学森称"父亲是第一位老师"。新知启蒙,求学日本钱均夫(1880-1969),名家治,生于杭州。钱均夫早年在上海和杭州两地接受新学,后求学东瀛,与鲁迅、许寿裳、经亨颐、厉绥之是至交。1908年,钱均夫回国。此  相似文献   

7.
楚楚 《党史文苑》2005,(12):38-39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 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和其导师冯·卡门一起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相似文献   

8.
唐宋 《新湘评论》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9.
<正>钱学森同志逝世后,他的感人事迹纷纷见诸媒体。但有一点鲜有提及,即他首先是一位"优秀党员"。从钱学森的三个"不在意",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作为一名党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唐宋 《学习导报》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逝世。这位98岁的老人,经历了留美、回国、筹建中国航天事业等多个历史时期,在拼搏奋斗中推动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巨大转变。钱老的离世令天地动容,人民哀痛。11月1日这天北京迎来了2009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寒冷的空气弥漫着凝重与伤感。人们冒着风雪来到钱学森的住所,悼念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徐恒足 《前线》2012,(1):59-59
日前,在钱学森100周年诞辰之际,为缅怀这位伟人、奇人,我认真阅读了《钱学森书信》和《钱学森故事》,从一件件往事烟云中,看到了他是怎样做人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科学家的楷模钱学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爱的祖国,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出生。1934年,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于1935年8月,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深造。黄浦江浪涛滚滚,望着渐行渐远的祖国,钱学森暗暗发誓:“亲爱的祖国,今天我去美国学习,他日归来后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06,(4):53
1991年10月16日,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10周年,10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共同主办"钱学森与当代中国"第二届论坛暨"钱学森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  相似文献   

16.
徐娜  张现民 《党史文苑》2013,(11):47-49
1935年。钱学森抱着科技救围的梦想负笈游学,后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从事航空前沿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美国航空界翘楚。1950年,受“麦卡锡主义”影响。钱学森经历了行李被查扣、人身被拘捕被软禁等曲折遭遇。  相似文献   

17.
①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②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工程控制论》,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参与美国第一代火箭的设计③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待遇十分丰厚,工作条件也非常理想,但他总是思念着自己的祖国④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传到美国,钱学森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决意回国奉献自己的才智⑤钱学森找到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要求辞职回国:“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⑥海军次长非常震惊,对人说:“钱学森有超人的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北京逝世。11月9日,《中国人事报》刊登了钱老在2005年3月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谈话。钱老认为,科技人才培养问题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来推动科技发展。钱老通过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经历,说明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钱老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但感觉没学到什么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荣正通  汪长明 《理论建设》2012,(3):101-104,55
钱学森从小接受西方式教育,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对手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本文运用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求异比较等研究方法,剖析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后者的核心理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涂元季、刘莹撰写的《钱学森故事》(以下简称《故事》),生动记述了钱学森这位科学巨擘的精彩人生,它把钱学森化作质感英雄,让更多追求高尚的人从中获得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不仅在为英雄立传,更是在为民族铸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