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此后,由于时事变换,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叹。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确了日本赔偿的原则,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可以用来赔偿。战后初期,美国…  相似文献   

2.
谢茜 《学习月刊》2009,(10):9-10
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开始提起,到1976年赔偿支付完毕,历经30余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后史。战争赔偿问题以冷战为分水岭,基本上分为两大阶段,即从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美国占领军宣布中止赔偿为第一时期,也就是我们统称的拆迁赔偿时期;第二时期,从1951年《旧金山和约》缔结之后到1976年,日本对东南亚各国赔偿完毕,我们统称为协议赔偿时期。  相似文献   

3.
战争赔偿是战争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政策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变化。战后初期,国民党在对日索赔问题上,还是能够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的,想通过对日索赔来达到削弱日本赖以发动战争的经济能力,同时也想通过此举来增强中国工业的复兴能力。国民政府在对日索赔问题上确定了如下几项重要方针:日本的重工业应保留在1914年的生产水平;轻工业,尤其是纺织工业必须列入赔偿范围,由中国予以拆迁当战争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即着手进行战争损失的调查,以备在战后作为对日索赔之依据。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此后,由于时事变换,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叹.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国当时人口约3000万,这笔赔款相当于它几十年的财政总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然而,时过境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以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时,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此后,由于时事变换,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叹。美国违背诺言,从中作梗1945年8月…  相似文献   

6.
王先勇 《党建文汇》2002,(18):33-3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却没有从日本得到应有的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此后,由于世事变幻,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叹!  相似文献   

7.
杨光 《党史博览》2011,(5):25-29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其中规定日本战后仅“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货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从而确立了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抗战胜利后,中共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区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国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造成我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O多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妇女惨遭兽性蹂躏……然而,作了侵略者的战败国日本向我国作了哪些战争赔偿呢? 据有关专家估算,日本对我国的战争赔偿应不少于3000亿美元,其中政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是人们最熟悉的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条款,它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责任"。但在其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本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虽然大部分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都程度不同地表示了抗议和反对,但是,却只有中国和韩国表现得比较激烈,而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则表现得较为平淡。那么,同为在战争中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为什么表现得却如此不一样呢?朝鲜至今与日本还没有正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一时期来,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接连制造障碍,使两国关系受到损害,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诚然,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是,日本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方放弃了战争赔偿要求,接受了日方关于战争的“深刻的反省”;日方在谈判中则明确表示“对台湾不抱任何野心”、“毫无支援台湾独立的意图”、“也不设想将来台湾具有中华…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站在抗战最前线的东北人民不屈不挠地同日本侵略者奋战6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14年反法西斯战争。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及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一、“九一八”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40年鸦片战争中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纷纷侵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3.
1995年6月28日,“花冈暴动”事件的幸存者耿谆等及死难者家属代表向日本地方法院提出起诉,状告日本鹿岛建设公司在战争期间,虐待、残杀中国劳工,要求赔偿。“花冈暴动”事件及这场官司,再次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一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国内  相似文献   

14.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思想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是半殖民地大国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举行的解放战争的特殊形态。”①用日本历史学家的话说,中国的抗日战争则是“政治和军事搅在一起的战争。”②笔者认为,就中国的抗战能力形成而言,其中政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武器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日本军国主义,除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最终没有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外,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领导的宣传思想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遏制与反遏制:日内瓦会议上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战略是随着两国在朝鲜的军事冲突而展开的,却没有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而终止。反之,朝鲜战争后,孤立与遏制中国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主要目标,作为美国对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而确定下来。在政治方面,美国继续运用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力,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把中国长期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在经济方面,美国竭力对西方盟国和日本施加压力,继续把对中国的禁运保持在比对苏联更严厉的水平上;在战略方面,美国通过发展与南朝鲜、台湾、日本、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关系,加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  相似文献   

16.
董武 《新视野》2002,(5):75-77
冷战后日本的动向十分令人关注。一方面是经济的长期低迷,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暴露无遗;另一方面日本的防卫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军事大录,日本军事动向的每一步都会刺激亚洲国家的神经,其防卫政策的任何变化也必然引起各国的关注和警惕。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战后影响和决定日本防卫政策的两安保体制”。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美安保体制”则要求日本协9条是明确日本”、“无核三原则”“日美…  相似文献   

17.
从1931年“9·18”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对我们国家民族和整个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本文仅就日军侵华期间对大同煤炭资源的野蛮掠夺,作些简要的论述。然而就是这种局部和侧面,也足以说明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掠夺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05,(1):28-29
1894年是清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虽然由于俄、德、法等国的干涉,日本谋取辽东半岛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但其他条件足以使清帝国这个“天朝大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并由此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出动的军队最多,达2.2万人。为谋取在中国东北的利益,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发动了对俄战争,居然要求清政…  相似文献   

19.
我的报告想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中战争,论述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太平洋战争与日中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性,是日中战争的延伸。第二,在日本的战争指导者的意识中,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依然存在着解决日中战争的重大课题。作为实例,举出1942年进攻重庆作战的设想。第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中国的战争依然在日本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实例,举出1944、1945年的打通大陆作战。第四,在中国战场上的体验,是日本人的战场体验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今天,这也是日本人对战争认识上的重要问题。一、作为侵略中国延伸的太平洋战争许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战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41年12月以后,日本同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战争,即太平洋战争。而且认为1931年以侵略中国东北为开端的日本同中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张文木 《学习月刊》2014,(15):20-23
“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1895年的“甲午战争”及其结局,对后来的远东政治影响是深远的。甲午战争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从技术和细节比较中孤立地研究这场战争,而应将这场战争放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大历史中来考虑,因为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是日本,更有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