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这对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重障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需要探索破除制度和经济的"二元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扩大重点项目覆盖面、农民"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等一系列统筹推进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发挥财政政策优势,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统筹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论荟萃     
农村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要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一是坚持不懈地落实好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增加  相似文献   

5.
从国民待遇视角看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要求,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然而,城乡能否协调发展关键却在于城乡公民之间国民待遇公平与否,这就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我国城市和乡村公民国民待遇方面现实存在的不公这一实际状况出发,来寻找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30年农村改革发展经历了光辉的历程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段历程对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的发展,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市场改革的方向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着力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色,贯穿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各个方面。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凸显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需要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完善法律法规、改革政绩评价办法、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成都市以"全域成都"的理念和城乡统筹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开红 《工会论坛》2008,14(2):39-40
科学发展观科学论述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但是在实践上,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却面临许多阻滞性因素,特别是体制、制度的因素。归结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评价体系,改革干部任用制度.建构责任政府,推进政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失衡并没有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遏制,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对中西部四县的实地调研,认为城市偏向的二元经济体制、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的非匹配、政绩导向的考核体制是导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以政府行政主导、城乡二元体制为基础,农地非农化为支撑的传统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人-地"城镇化增长速度、空间结构以及发展质量严重失衡,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性,阻碍社会结构转换。推进"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财税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推动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协同改革,推进职能转型与政绩考核政策再设计,从而回归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加快促进领导干部政绩观转变,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实践难题。当前我国领导干部政绩观转变难的原因在于现行体制束缚政绩观转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惯性干扰政绩观转变;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妨碍政绩观转变;社会大环境的浮躁影响政绩观转变。要通过优化领导干部从政的政治生态环境,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三观教育,改革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改进政绩考核机制,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政绩观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城乡二元分化体制导致农民强烈不满;征地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严重损伤了农民利益;农民增收比较困难,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发展没有享受公平的财政支持。对此,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制度统筹”,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征地制度以保障农民权益,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彻底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供给体制不健全等诸多缺陷,已经严重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应该实行公共产品供给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科学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实行分类分层次供给;拓宽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程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衡量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这是领导工作的导向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要克服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和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之更加完善和科学。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谋划、切实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力度来发展农村经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工、农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问题突出。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倾斜式的发展战略,对农村、农业取多予少、投入不足是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本原因。改革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原有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等问题,原因在于不合理的政绩导向、城乡二元结构、决策体制等因素所致。当前,应从政绩标准、决策体制、权责关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才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  相似文献   

19.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进程;加快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20.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进程;加快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