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09,(8):11-12
省委、省政府最近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的十分重要的部署和动员的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上下必须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抓住文化建设的新机遇,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当前,我省文化建设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又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兴起新一轮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和今后个时期我省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3.
吴体刚 《前进》2008,(4):21-2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就一定要正确认识发展包装印刷产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我省包装印刷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包装印刷产业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建明 《群众》2011,(12):74-7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繁荣发展基层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徐毅英 《群众》2007,(12):35-37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新闻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文化小康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8,(13):10-12
文化发展,势如潮涌。6月27日,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在题为《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我省文化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兴起新一轮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它吹响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给我省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文化再加热再升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以文化建设为主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重视,更说明了文化之于发展和强大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李伟 《传承》2012,(19):27-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浑然天成的文化特性,在以史鉴今、  相似文献   

9.
王生铁 《世纪行》2012,(7):36-40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利: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又将文化建设列为我国现阶段五大建设之一,同时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以推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决定。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  相似文献   

10.
军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角度、辩证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审视和推进军营文化建设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文化强国应发挥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优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连续不断,因其有强大的包容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应发挥这一优势,我国的文化建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结合我国国情;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当代表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具有这种文化自觉,才能引领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人民享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权利,激发人民积极参与文化发展的创造力,共同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在开放中改革,在发展中建设的导向,处理好党的文化领导、政府依法管理文化和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关系,以开放改革促进文化的繁荣,以文化的大发展提升民族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3.
应再泉 《今日浙江》2008,(18):59-59
路桥区全面落实省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战略,自2005年以来,坚持文化惠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文化燎原”计划,着力构建“5分钟文化圈”,不断创新文化载体,搭建工作平台,丰富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进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达到以文化工作引领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工作引领“两个社会”建设,以文化工作引领商贸城市发展,努力做到点燃文化星火,燎原商都大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各种文化交融碰撞所表现出的不良因素带来的挑战。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08,(1):24-28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推进海南文化的发展?2007年12月20日,“海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座谈会“在海口举行。座谈会上,30余名来自全省各宣传文化部门、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的代表,分别就“海南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布局”、“海南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海南基层文化建设”等四大议题进行了研讨,共同为海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12(1):F0002-F0002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宏大背景中,在编辑部体制改革的紧迫形势下,每一个期刊都在思考:我们的方向在哪里、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徐庄 《今日海南》2008,(1):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对文化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曾带来全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持续高潮。这一次,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和国家倡导下兴起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必将掀起全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面对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如果能正确认识,努力建设,科学发展,就能在十七大精神的引领下实现海南文化广电出版体育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铁路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铁路企业义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铁路基层站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大力推进车站和谐文化建设,推动车站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难点在于基层特别是农村。为此,2003年以来,我市从改善文化民生入手,以农村、社区、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三个三”文化计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如何认识文化、发展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从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展现给了我们一个认识文化的视角。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自觉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承担文化建设使命;自信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自强于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打造优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