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举措。福建省作为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于2015年9月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福建省积极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等。福建自开展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司法队伍活力有所增强,办案质量效率稳步提升,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司法体制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司法公正与司法体制、监督制度、司法人员素质、司法机关内部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着重从司法体制改革、完善监督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素质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要实现司法公正 ,必须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完善司法监督制度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法律严禁刑讯逼供,但刑讯逼供仍然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目前侦查办案取证能力有限,还依赖从供到证的侦查模式,还受侦查技术的限制欠缺证明能力。在司法实践中,要强化审判中的证据意识,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持疑罪从无原则,避免因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的办案过错追究机制存在缺陷,表现在错案标准的行政定量化,一定程度上忽视司法运行规律。不论哪个部门负责羁押必要性审查,都不可回避"错案"追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中"错案"的形成机理,建立健全审查主体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取得全方位成就,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基本到位,司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新型办案机制有效形成[1]。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地方人大监督司法工作应当积极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思维,在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前提下,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督方式和措施,推动司法制度不  相似文献   

6.
骆军 《人民论坛》2012,(17):74-75
司法建议制度自试行以来,在法制宣传、扩大办案效果以及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无论理论或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不仅让司法建议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也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司法权威。深入分析"双重困境"的成因,并提出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对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及全面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程序正义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对防止司法腐败、保障人权、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困难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舆论的误导、政治的介入、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监督 ,使程序正义产生误区 ,客观上给公民个人及家庭造成痛苦和损害 ,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机关的形象 ,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为保证实体的正义与公正 ,必须努力加大司法队伍建设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牢固树立诉讼程序法的权威观念 ,依法办案 ,科学办案 ,实事求是地办案 ,建立健全错案追究制 ,依法保护嫌疑人、被告人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热词     
《今日海南》2015,(3):6-7
<正>司法改革海南率先在全国完成法官选任作为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七个试点省份之一,海南率先在全国完成过渡期法官选任。海南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33人。考核+考试,决定了谁能在海南当法官。海南法院司改试点主要涉及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和省以下法院机构、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等四个方面。其中,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司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将原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后,司法工作人员对本罪的罪过形式从实然或应然角度展开了争论,有的甚至对本罪的刑法条文进行批判。从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分类、行为方式、危害结果和法定刑设置等实然层面看,本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司法人员应以此为依据正确办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刑事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这与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立法缺失不无关系。应从增强可操作性、完善证据标准体系、发挥"疑罪不诉"制度的功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诉证据标准。  相似文献   

11.
近来得以昭雪的冤假错案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存在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拒不遵守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现象。应当努力拓展审判中心主义的第二维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程序法事实裁判和证明制度。遏制办案机关程序性违法行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裁判权的延伸,限制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完善程序法事实裁判和证明的中国制度设计,规范司法人员依法实施诉讼行为,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刑事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这与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立法缺失不无关系。应从增强可操作性、完善证据标准体系、发挥"疑罪不诉"制度的功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诉证据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是发生在执法、司法活动中的严重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渎职犯罪。刑讯逼供的主体多为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多发生在公安基层派出所,案件数量无法准确统计且屡禁不止。刑讯逼供成因主要有:执法、司法人员对口供的极端依赖、特权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检察审判机关查处不力,判刑偏轻等。禁治刑讯逼供的基本策略有:加强对刑讯逼供案件的查处审判力度,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加强执法监督,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教育培训以提高执法、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今年办了首次国家司法考试。测试结果,中国司法队伍的成绩,总体可谓惨不忍睹。有些地区,似乎难以量化表述了。因为,有的法院,全军覆没,通过率为零。为什么落得这样的惨局?不少司法人员对此回答:没时间学习法律。为什么没时间学习法律?再回答:忙于办案,案子太多。按照这样的逻辑,结论便是:办案越多,越不懂法律了。这真是百草园里逮小虫——怪哉!  相似文献   

15.
龙昶  贺志明 《传承》2008,(2):130-131
研究司法伦理,构建司法伦理规范,建立司法伦理机制,重视司法伦理教育,加强司法人员的伦理自律,这对于提高司法队伍整体水平和培育当代合格的司法人员,增强他们的伦理信念,提高司法实践水平,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捕诉一体"刑事办案机制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需要。2019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国务院新闻办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刑事办案机构实行"捕诉一体"办案机制,这意味着"捕诉一体"办案机制正式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通过确立"捕诉一体"刑事办案机制,刑事办案模式又历经了一次从"捕诉分离"到"捕诉一体"的改变。当前,"捕诉一体"刑事办案机制,一方面在提高办案效率、增强办案责任心、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新旧变更适应难、内部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7.
司法人员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局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特别是近年来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有上升趋势,因此,针对个别司法人员的徇私枉法犯罪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从中找出特点和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对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遏制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对策进行分析,论述了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防范机制。从而有效防止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若法院享有退回补充侦查权将会导致破坏"法官中立、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有违疑罪从无原则的要求、有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目的观等弊害,因而不能恢复法院退回补充侦查权。应当针对我国法院在立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等三个层面处理疑罪的三种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举措。自2014年3月中央选择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开展首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逐步推开。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是这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司法伦理,构建司法伦理规范,建立司法伦理机制,重视司法伦理教育,加强司法人员的伦理自律,这对于提高司法队伍整体水平和培育当代合格的司法人员,增强他们的伦理信念,提高司法实践水平,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