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大建设》2010,(5):55-55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刊发汪丁丁的文章认为,“劳动-资本”轴心关系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正以格外强烈的方式呈现为社会关系的轴心。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而应当论证“劳动-资本”关系何以对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了不朽巨著《资本论》。《资本论》论资本 ,既论资本的本质 ,又论资本经营 ,是资本的本质论和经营论的统一。作为资本本质论 ,《资本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作为资本经营论 ,《资本论》研究了在存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投资当作资本经营的必要性 ,揭示了资本经营的一般规律。今天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改革 ,正在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如果我们撇开资本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 ,深入学习马克…  相似文献   

3.
虽价值论战经久不息,但迄今为止《资本论》严密的逻辑体系仍坚不可摧。作为此著展开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其逻辑结构更是无懈可击。本文试图对能够反映其逻辑严密性的三组主要逻辑关系,即:商品———价值———劳动、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资本、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进行分析,以期从逻辑角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无疑占有核心的地位。然而,究竟什么是资本?其本质何在?马克思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基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科学地论述了资本的丰富内涵、历史进步性和残酷剥削性、伟大的文明作用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深刻地指出了资本作为生产关系的本质。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将资本视为一种生产要素,仅从生产力属性的角度论述资本。认真比较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资本的本质和多重属性的认识分歧,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资本,从而更有效地驾驭资本,既充分利用资本的增殖性发展生产力,又能抑制资本的剥削性和破坏性,以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在对《资本论》阐述逻辑的解读中,比岱没有把作为理论开端的商品关系视为某种实在抽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元结构式的现代虚构,并致力于从这个现代虚构之倒置的角度来剖析以剩余价值剥削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阶级关系。这不仅使他获得了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维度的解读视角,而且还使他能从资本的内在异化史中来梳理出其中所蕴含的解放理性。但这种解读方法也使他无法领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贯彻的基于内在矛盾运动的社会批判理论之方法论奥秘,从而使他与马克思在"罗陀斯岛"的"跳跃"节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7.
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双重线索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研究视域与研究水平,对于这两者之辩证关系的阐述都是不同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从资本逻辑对于生产逻辑的统摄意义上来理解资本的辩证发展过程,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理解资本的运行方式。重新梳理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展现过程,不仅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状况,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集中阐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掠夺与剥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危机,并且阐明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的资本逻辑。因此,要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必须打破资本逻辑,实现自然—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对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伦理思想蕴含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伟大构思之中。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视角,以资本为出发点,实现了从劳动正义到劳动自由自觉、从劳动主体伦理关怀到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转化,架构了基于劳动反伦理批判的未来理想社会图景。沿着《资本论》劳动伦理思想的建构逻辑与价值遵循,结合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可从市场经济下劳动与资本辩证统一的生产调节机制入手,推动以重建个人所有制为目的的伦理社会的构建,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大发现”源于对现实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考察,他以“劳动”为切入点,找到了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以“人的逻辑”批判和超越“资本逻辑”,以劳动正义对抗资本主义法权正义,并探究实现劳动正义、劳动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和意义。劳动正义既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核心,又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劳动正义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厘清马克思思想的本真内涵与价值旨趣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秉持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总体性视域,将货币置于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揭示了货币所具有的劳动生成性、关系物化性与主体抽象性三重意蕴。从历史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直接代表与资本增殖中的生产要素构成了货币的生产本源。从结构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物化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物化形式体现了货币的关系本质。从价值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化与资本抽象统治的主体存在蕴含着货币的主体本性。马克思的货币概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哲学或社会学范畴,上升为总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历史范畴,在破解人类历史上的“货币之谜”的同时,也祛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之谜”。  相似文献   

12.
黄玮杰 《求索》2023,(1):66-73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需要引导数字经济中资本的有序发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述了特定历史阶段下,资本在追求价值增殖过程中,合并不同生产要素,推动生产力及财富增长的文明因素。这在数字经济中表现为在推进数字技术升级、数字服务普及,驱动数字劳动扩充,提升数字融资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资本论》所分析的资本消极效应,将可能在数字经济中衍生为数据等要素垄断的加深,虚拟资本投机的加剧,以及再生产结构的进一步失调等。在对待数字经济中的资本问题上,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序引导资本开辟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数字平台监管体系建设,保护劳动者在数字经济中的生产要素所有权,为数字经济中以片面寻求要素垄断和无序投机方式逐利的资本设置“红灯”,为在数字经济中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带动高质量就业方式获利的资本亮“绿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知伟 《求索》2010,(6):59-6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范畴。在对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时,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德国哲学的异化理论,并将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将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黑格尔古典哲学思辨体系的理论批判,也是对资本型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批判。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型社会中,劳动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分隔开的同时,为这种分离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无论是理论批判或是现实批判,异化劳动理论都指向了资本型劳动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特质。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晶,充斥着对蒲鲁东等人国民经济学的严密经济技术批判,更站在社会历史的深度揭露"资本逻辑"。马克思审判"资本",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值《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反驳《资本论》过时的论调,回顾邓小平扬弃"资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有利于不忘初心,跨越"卡夫丁峡谷",更进一步利用"市场"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保护和实现劳动者劳动权是切实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劳动权的实际状况。学习《资本论》中有关劳动权的思想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关系,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实现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的副标题定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表明《资本论》不仅是在经济层面研究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政治经济学说,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域下剖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过程中寻求人类解放道路的新世界观。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四重内涵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对深化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把"商品之谜"的"崭露"与"破解"作为贯穿《资本论》的一条理论线索,不仅为我们"窥探"资本主义社会受抽象统治的人的生存状况提供了一个"视角",而且为人们摆脱这种"奴役"状态提出了一条可能性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商品之谜"的"崭露"形式"拜物教"入手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中所掩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其二,勾画出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分析这种"剥削"何以可能;其三,从破解"商品之谜"的"钥匙"社会关系入手,指出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才能摆脱这种"剥削"关系,从而为人的自由解放开辟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资源。《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能使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原则的阐明,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揭示的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为我们认识和解决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阐述的"属于一切时代"和"几个时代共有"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下催生的新型劳动形态,已成为与传统劳动共在的劳动范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资本逻辑规制下,数字技术被资本逻辑钳制异化为资本逐利工具,资本借由数字化之手继续行剥削之实。数字劳动极易成为奴役、压迫和剥削人的异化劳动形式,人们不可避免地陷入资本所挖设的自由、自控、自主陷阱。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完善公正有序的制度保障,坚守智慧共享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们自觉自愿劳动和全人类解放二者的关联互促,在实现劳动异化消解和人类本质意义复归中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论》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最近20年来世界经济关系发展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要着力于国际关系新变化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经济学手稿”,特别是“六册结构计划”,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结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