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率先披露美军虐俘事件以来,更多黑幕相继被美国媒体抖落出来,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虐俘丑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爆炸,不仅震惊世界,并引起举世公愤。虽然布什总统被迫作了道歉,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面临丢官的压力,虐俘人员将被带上军事法庭,但无论布什政府如何努力“补救”,仍难消阿拉伯人民的怒火,他们的心碎了,伊拉克民众更是义愤填膺,发誓要对美军进行更加残忍的报复。美国在伊拉克漠视和践踏人权丑闻的曝光,成为对这个“人权卫士”和“世界人权法官”的绝妙讽刺。  相似文献   

2.
近日,不断曝光的驻伊美军虐待战俘的丑闻,引起全世界的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国防部长拉姆期菲尔德到处救火,把这些丑闻解释成“一小撮违纪士兵”个人的行径,但调查表明,这种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因虐俘而被起诉的士兵诉冤说他们是上级情报部门的替罪羊,在审讯时所采用的放狗咬人、鸡奸、向裸体战俘身上倒冷水、给裸体战俘带上狗链等手段,是美国情报部门“最人道的心理战”的一部分。美国媒体说,当年美国在关塔那摩关押塔利班战俘时,就有由国防部、司法部最高层同意的“虐俘指南”,以此榨取情报,发生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不过是美军虐俘“传统”…  相似文献   

3.
政经人物     
桑切斯:虐俘事件“最后替罪羊”?最近,美国媒体又接连披露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桑切斯中将曾经多次观瞻阿布格莱布监狱内虐俘细节的证据,使得虐俘事件的“罪魁祸首”即将浮出水面。舆论普遍认为桑切斯将军应该为虐俘事件负全责。种种迹象表明,桑切斯很有可能成为虐俘事件的“最后替罪羊”。  相似文献   

4.
2002年国际形势的发展,在中东地区留下了沉重的印迹,多灾多难的命运压得这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几乎喘不过气来。布什政府把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国家视为恐怖主义根源并施以强力打压,从而把伊拉克推向了战争边缘,使巴勒斯坦处境空前艰难,也把其他阿拉伯国家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9·11”事件注定中东命运多舛海湾战争结束时,美国的中东政策定位为“东遏两伊,西促和谈”。慑于安理会只准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而不准进入伊拉克领土的决议,美国未能摧垮被战争蹂躏得奄奄一息的伊拉克政权,使焦头烂额的萨达姆得以继续执掌政权,…  相似文献   

5.
紧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要求国会授权总统,为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可以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由于美国随时准备武装介入,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当黎巴嫩、伊拉克出现突发事变时,特别是伊拉克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时,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打伊倒萨”之心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视为中东地区反美势力的领头羊,威胁着美国的声誉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特别是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军事打击、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来压垮萨达姆政权,以便在伊拉克扶植一个亲美的政权。  相似文献   

7.
这场战争不仅改写了萨达姆及伊拉克国家的命运与历史,也将改定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美国在开战之前就声称,它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整合整个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为建立一个美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辅路。伊拉克战争轻易取胜,大大地振奋了五角大楼在中东地区推进民主的信心。对此,中东各国各怀心事。中东地区将陷入一种怎样的未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个月,美国媒体不断“泄露”军方针对伊拉克所进行的打击方案;中东地区的美军频频向伊拉克附近地区调动;海湾国家陆续对美国可能打击伊拉克进行表态;伊拉克则从外交和军事两个方面加以应对和防范。海湾地区局势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发动第二次对伊战争似乎已经不可避免。美国为什么要积极谋划攻打伊拉克?对此,布什政府的有关说辞始终都是不能令人信服。而且,除了一贯追随美国对外政策的英国布莱尔政府外,它的西欧盟国非但不积极支持,反而颇有不满。至于阿拉伯国家,更是一片反对之声。既然在对伊拉克用兵的问题上国际…  相似文献   

9.
<正> 日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新闻周刊》对驻伊拉克美军在监狱中虐待伊战俘的情况再次进行曝光。舆论认为,美军虐俘黑幕越揭越黑,而且可以肯定是上级指使。《华盛顿邮报》5月21日在一篇题为“监狱虐待事件的最新详  相似文献   

10.
布什总统等美国政要虽然表示欢迎伊拉克选举的结果,但语气中多透着苦涩与无奈。阿拉伯媒体认为,伊拉克什叶派联盟获得伊拉克过渡议会多数席位,并将在未来的伊政坛中占据主导地位,完全背离了美国要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世俗化政权”的初衷,使美想在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样板”的愿望变得渺茫,甚至会最终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1.
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其首次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邪恶轴心”说,正式表明随着阿富汗反恐战事渐近尾声,伊拉克已经成为美国第二阶段反恐的首要打击目标。3月11日~20日,总统切尼出访英国与中东10国。其目的在于巩固美国和中东各国的反恐联盟,即说服阿拉伯各国支持美针对伊拉克的政策,成立反伊同盟,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创造政治、外交和军事条件。然而,中东各国一致表示反对美对伊进行军事打击,使切尼吃了闭门羹。随后,阿拉伯国家联盟还在第14次首脑会议上推动伊拉克与科威特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迈出和解步伐,由此致使美军事打击伊拉克…  相似文献   

12.
程星原 《半月谈》2005,(4):85-87
伊拉克2005年1月30日举行了“后萨达姆时代”第一届立法会选举。根据伊选举委员会2月13日正式公布的结果.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成为此次选举的赢家。获得的48%的选票,并有可能获得总理职位。什叶派主攻伊拉克是1000多年来什叶派首次在主要阿拉伯国家掌权。什叶派在伊拉克政坛异军突起不仅会导致伊国内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且将对伊拉克与美国关系、中东地区国家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于1月11日公布了“伊拉克新政”,核心是向伊拉克增兵,这与外界对美国可能从伊拉克撤军的猜测大相径庭。增兵计划的出台,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重要表现,让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英国、埃及连遭炸弹袭击,恐怖主义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蔓延。美国人对“9·11”事件至今心有余悸,半数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加剧了在美国境内发生恐怖袭击的危险。在此国际背景下,我们研究以和平、和亲、和谐为主题的“昭君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二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南有大汉、北有强胡”的对峙局面。当时匈奴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东起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和天山、北面囊括了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的广大地区。胡汉之间常有争战,百姓遭受苦难。怨怨相报何时了,和平解决、和谐相处成为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和亲”成为顺应历史潮…  相似文献   

15.
●中东既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中心之一,也是战乱频繁的地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忽视了人类文明交往的整体进程。●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它必然对伊拉克动武。  相似文献   

16.
克鲁格曼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他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本文为其中一篇,发表于2009年4月),为维护美国的建国理想和价值观,锲而不舍地批评一切他认为有悖于此的美国政策,特别是小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虐俘事件首先为美、英媒体披露,使小布什政府十分尴尬,美国形象也大受损伤。另一方面,美国媒体也彰显了新闻道德和责任感,首先披露此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丹·拉瑟获"皮巴迪广播节目奖"。对于刑讯的界限和正当性,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争论。奥巴马本人任参议员时有投票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记录,对刑讯、虐俘更是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7.
新中东计划     
《时事资料手册》2006,(5):45-45
黎以冲突7月爆发以来,布什政府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声称这是“一个新中东诞生前的阵痛”。所谓“新中东”是针对“新中东”而言。“9&#183;11”事件后,美国就在中东地区推出了“大中国民主计划”,其初衷是借“民主”手段来“改造”中东,移植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美国战略态势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对外政策的诸多方向上采取了强硬姿态。主要表现在:   1.不顾俄、中及欧洲盟国反对,执意推进 NMD的研发与部署,以追求美国自身的“绝对安全”;与英合伙拒绝参加由俄倡导在莫斯科召开的防止太空军事化会议。   2.伙同英国两度空袭处于“禁飞区”以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地区,坚持对伊制裁政策并派国务卿鲍威尔出访中东寻求该地区国家对美反伊政策的支持。   3.无视俄罗斯总统普京关于美俄高层接触的多次暗示,扣捕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与俄互曝多起“间谍案”,…  相似文献   

19.
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美伊之战及战后美对伊“改造”将对中东局势、美欧关系和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美伊战争可能是继“9 ·11”事件之后对世界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美以维护自身安全为借口推行的“改造战略”和单边主义,将为世界和平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4月6日,伊拉克过渡国民议会选举出了库尔德领导人、72岁的贾拉勒·塔拉巴尼为伊拉克新总统,原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和财政部长阿卜杜勒·马赫迪为副总统。总统的产生标志着伊拉克组阁危机的结束,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鉴于塔拉巴尼是整个中东地区的第一位库尔德人总统,又是伊拉克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所以,塔拉巴尼在伊拉克政坛的“闪亮登场”,以及由此而牵出的热门话题——库尔德问题,就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