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2,(11):36-37
党的十七大以来,从第九次省党代会到第十次省党代会,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五年,合奏富民强省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最强音,从“一化三基”的大力实施,到“四化两型”的创新探索,发展战略不断调适,更加合乎实情;从坚守粮食生产、保护生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四条底线”,到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四个发展”,发展路径不断明晰,更加鼓舞人心;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三个强省”,到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四个湖南”,发展目标不断明确,更加异彩纷呈;从“弯道超车”的奋力赶超,到“高铁时代”的加速前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好又快疾驶的湘江巨轮,驶入了新的历史航道。  相似文献   

2.
祖伟 《奋斗》2007,(2):32-33
黑龙江省地处北疆,既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畜牧业大省。几年来,着眼于破解“三农”问题,加速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一重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经过5年的持续努力,我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主导产业日渐明晰,产业基础日益雄厚,综合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一些影响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逐渐凸显,其中,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正在成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资源大省的河南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劳动力资源大省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尴尬,既折射了集聚区建设加速发展的可喜变化,也反映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如何破解这一“成长中的烦恼”,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以睢县为例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两位新任领导——栗战书书记和赵克志省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思路,以我这个身在外地的贵州人来看,两位省领导的“贵州新政”可概括为“3211”。即:提出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全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突出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而发展的动力突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我个人认  相似文献   

5.
尹辉 《当代贵州》2011,(9):12-12
调查显示,93%大学生认同“工业强省”、“城镇化”两大战略;“经济”、“民生”、“环境”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时间走进2011年,贵州已经踏上“十二五”征程。在今后的5年,“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转型”成为贵州发展的主基调;在今后的5年,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9,(9):62-64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部六省纷纷提出应对危机的战略新思路,走出了一条化危为机的新路子。其中,湖南省巧妙利用此次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出台了各项体制机制保障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安徽省则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兴皖”、“创新推动”战略,努力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  相似文献   

7.
"十五大"以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引,带领全省人民,坚持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和技术创新,积极实施科教兴皖、大开放、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全省的经济素质和竞争力,加速推进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全省人民正满怀豪情,不断拼搏,把"十五大"以来五年的辉煌以浓墨重彩写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祖伟 《奋斗》2009,(11):41-42
畜牧业是上连种植业,下带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中轴产业,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不仅对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承接富余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意义重大,也是实现由粮食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继续趋于缓和。在过去的一年,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大国着眼于ZI世纪的战略,大幅度调整相互关系,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在加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为驱动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太平,但进步力量也在增长,可以争取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一、“L越多强”相巨制衡,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美…  相似文献   

10.
邵立新 《新长征》2009,(3):17-18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县域突破战略作为富民强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向县(市)下放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极大地激发了县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县域经济焕发了勃勃生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县(市)一级应当以此为契机,主动出击破解当前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机遇,乘势快上,在“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伟大进程中,实现大跨越,施展大作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民和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经济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步子不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村贫困面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按照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西部大开发、民和大发展的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2007,(9)
一、准确把握安徽的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也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经济崛起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加速的过程。推进工业化,对安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加速崛起,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动力作用;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强大的工业支撑;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也要依靠工业提供广阔空间;实现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北部,具有“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的特点。2002年,全省的GDP只有341亿元,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改革30年,安徽三村分别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同发展模式:小井庄村从“包产到户”到打造现代农业;小岗村从“大包干”到发展合作经济;落儿岭村从“搞责任制”到实现乡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张宝顺 《党建》2011,(5):16-17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加快实现安徽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把握难得机遇,进一步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走出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2,(18):10-12
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去冬今春相继召开的省党代会和省人大会提出,就全省经济而言,要按照“呼应‘两东’,开放带动,科教先导,兴工强农”的发展思路来发展。这个发展思路是湖南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一座金色桥梁。它的基本.*,就是要以开放促开发,以科教促经济,主动迎接广东和浦东的经济辐射,抓紧思想观念、经济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的全面对接,加速湖南工业的振兴和传统农业的改造,加速我省经济与沿海地区乃至国际经济的互接互利,加速我省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呼应“两东”:扩大开放的主动行为我们所说的“两东…  相似文献   

18.
扎实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四大跨越”的发展战略,把加快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列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我省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省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20.
陈俊文 《学习月刊》2010,(14):50-50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化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近些年来,安徽在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方面不遗余力,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加快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必须认清、正视、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