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前沿阵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支撑。文章分析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总结梳理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四个典型模式:天津滨海新区模式、石家庄模式、深圳模式和成都模式;探讨了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三条路径,即外部力量推动、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推动;并提出了进一步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体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社会管理专业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哲学层面审思社会管理创新,包括三方面内容:社会管理的主体创新,要由政府主体扩展为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法创新,就是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社会管理的价值创新方面,就是坚持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以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围绕创新问题构建了完整的社会管理理论体系,包含对于一般社会的功能以及知识社会、多元社会和创业社会等社会创新形态的认识和思考。德鲁克的社会管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是确立创新在社会管理中的首要位置,同时"在传统中寻找创新工具";应对多元化社会的社会管理体的转变;打破壁垒,实现社会管理方法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是遇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影响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因此,要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突破社会管理创新瓶颈,打开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管理创新不仅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作用,更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使广大公民有序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文章分析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探讨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政府回应机制、监督机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服务型政府意识,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明确政府角色定位,构建社会管理的多元化主体;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加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化建设等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小军 《理论探索》2011,(6):98-101
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必须实现"四个创新":一是社会管理主体要创新,二是社会管理方式要创新,三是社会管理手段要创新,四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要创新。  相似文献   

7.
微博传播作为一种最新的跨平台复合型传播模式,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议题。微博以其独特的互嵌式传播方式形塑出的网络公共领域,是当前我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最基本场域。从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讲,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说,微博传播在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系列契机的同时,也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挑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给社会管理创新将带来一系列推动力与潜能。微博传播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主体提供学习和创新的动力与机会、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分权化与民主化进程、呼唤和催生灵活高效的社会管理创新方式,并通过微博传播所形构的虚拟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频繁互动,及时发现各种利益冲突与突发事件并迅速处理,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13,(11):68-73
【提要】宁夏石嘴山市在“大维稳、大和谐”理念指导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在社会管理的理念定位、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基础夯实、方法拓展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之路。从石嘴山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的社会管理创新应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将社会管理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增强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保障,提高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朱全宝 《党政论坛》2012,(7):36-38,1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已经引起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有关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学术研讨、实践尝试也正在向多领域、多角度展开.社会管理创新呼唤法治: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坚持法律原则、运用法律手段、完善法律制度、突出法律规制、实施法律救济.唯其如此,社会管理创新才会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党对"三个规律"认识的新升华。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维系虚拟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是适应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是改变虚拟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要求。建立加强党的领导,创新管理理念;加大网络管理立法力度,规范虚拟社会管理秩序;发挥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模式和强化社会协同,引导公众参与综合管理格局是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社会、宪政、法哲学以及学理等多方面的理论依据,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会降低检察权威,也不会损害检察独立,更不会侵蚀社会自治和损害法治的安定性。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检察机关要发挥好保障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多元利益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功能,并建立公共政策检察运用机制、检察工作社会互动机制、法律监督协商机制以及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等检察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结构转型客观上促使社会管理主体进行管理创新,也促使国家和社会对工会组织产生新的期望.依据法团主义理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顺应"强国家-强社会"趋势和工人多元利益诉求的必然结果,其目标应该定位在与政府良性互动和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两个方面.在现有条件下,工会组织可以从工会干部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创新和工会组建形式创新几个方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精细化、责任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主张从四个维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4.
周博文 《求知》2013,(5):19-22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贯穿于整个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在社会管理中贯彻群众路线,既反映了社会管理创新主体的认识论,也充分体现出依靠群众实施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厘清群众路线与社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当前社会管理中贯彻群众路线时存在问题的反思,明确贯彻群众  相似文献   

15.
尚绪芝  王春华 《求知》2014,(5):14-16
<正>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选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准,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发展和完善提供基本的方向和指导,是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价值的内涵十分丰富,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背景,人们会作出不同的价值选择。价值的选择应当综合其所在领域的特征、本质、范畴等多项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胡俊峰 《学理论》2014,(7):85-86
共青团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来推动自身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青年参与社会管理,更能为党构筑牢固青年基础。从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创新三方面论述共青团组织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学理论》2015,(7):109-110
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顺利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内容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吴丹  郝帅 《学理论》2013,(6):241-243
社会管理创新是现阶段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借势而上是民办高校发展的良好机遇。民办高校管理创新具有特殊性,因此要把顶层设计的理念应用于管理创新当中。应充分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将之融入民办高校管理创新思路。积极面对瓶颈问题,通过增长内生动力获得解决途径,使民办高校成为高等教育一种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正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社会公正对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和引领功能;另一方面,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为基本依托和重要条件.当前,社会公正视野下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制度不公、社会权利贫困和公共权力腐败.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从保证社会分配的正义、确保社会制度的公正、保障社会权利的平等和实现公共权力的合法等方面变革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创新社会动员理念、社会矛盾化解和利益调节机制,社会基层组织的管理体系等方式,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社会管理的模范区。这启迪我们,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协调好利益关系,强化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引导,以制度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