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4)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民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调节国家和社会(市民社会)的独立领域。公民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进而和公共权力相抗衡。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公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对公共领域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公共领域要注重通过培育公民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大众媒介组织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2.
公民自治权是当今社会各种自治制度的法权基础,是为个人拥有的一种固有的、体现为公民个人或集体自主、自我统治、自我决定的权利.自治权在生活世界的私人领域,表现为某个人管理其自身并且单独对其行为和命运负责的一种状态;在生活世界的公共领域,表现为社会团体共同享有对公共事物治理并受益的一种状态;而在政治上表现为人民选举官吏、罢免官吏、创制法律和程序执法的权利.公民自治权是政治民主的法权基础,但又依赖于民主政治的实现.由于民主过程存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脱节,也由于民主过程本身具有不完备性,因此,实现公民自治权必然仰仗民主法治的完善以及由法治保障的各种自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表明了一种全新的公民责任、权利以及治理的观念。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对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进而实现其良好的施行效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功能,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是公民参与的载体。公民性是公民参与的内在支持和保证。伴随国家民主化改革的进程,我国应当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性的发展。国家的治理需要有一个讲道德、守法律的公民社会。依靠有良好公民性的公民社会,才能节约治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雷瑛 《学理论》2014,(6):162-163
学校公民教育就是学校通过设置基本的课程和举办相关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的一种教育。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公民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上都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这些给学校公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发展和完善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各个方面,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受教育者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回馈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5.
陈海平 《理论探索》2008,(3):132-134
卢梭认为,"公民性"是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合格公民的实质性要件;"公民性"失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负面效应;参与政治共同体是"公民性"回归的基本途径.卢梭的"公民性"理论为我们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以下启示:应着眼于社会自组织的健康成长,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共同体环境;要建立和完善程序性制度.为公民参政提供法律保障;要扩大人民代表的覆盖面,为公民参政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政府问责制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宪政体制的产物,体现的是责任政府的原则。为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合理行使权力,美国形成了完善的政府问责体系。相比而言,我国政府问责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略显薄弱。健全中国的政府问责体系,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健全问责制、形成专职机构监督和保证问责制的实行、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问责功能、积极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刍论公民的法律至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 《理论导刊》2005,(9):32-33
法律至上观是近现代社会法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律至上观尚未完全确立,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法律至上观成为必然要求。公民法律至上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体现“法律至上”原则的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的特征应是:法律高于任何社会规范、法律高于其他任何社会势力、法律高于权力;同时,为了保证公民的法律至上观的确立和实现,要做到以宪法观念为核心、服从法律、信仰法律、民间规范服从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政府与公民关系应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被授权与授权的关系、以公民意识觉醒为基础的治理与自治的关系、以政民良性沟通为特征的合作性伙伴关系以及以网络监督常态化为特征的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忽视公众需求,过度干预社会;公民意识薄弱,公共利益代表缺位;政民缺乏良好的沟通,政府公信力缺失等.因此,需要从社会、公民与政府三个层面改善政府与公民关系:公民要培育自身的公共精神、理性参与政治生活;社会要大力培育建立社会激励机制、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政府要大力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完善网上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社会安全阀制度.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必需,目前我国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障碍在于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认识不足、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救济的实效性不强。为此,我们要培养维护公民知情权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制度,以及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信息公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频频发生的"非直接利益冲突"凸显了我国公民社会的缺失,因此,着力培育公民社会,提升公民意识,是有效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的治本之策。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公民组织、大力培育公民意识等来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公民就是培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权主体.它代表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身份,使每一个人做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主体.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制约,培育现代公民进而构建公民社会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育现代公民应该从树立公民意识、拓展公共传媒领域、培育企业公民和NGO发展及学校公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的客观条件下,在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吏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公民知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并通过一定方式知悉、获取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种政治活动信息,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公民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保障公民知政权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通过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人民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知政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双重的人性假设、成熟的公民社会、现代的宪政文化、健全的法律制度——来论述宪政法治文明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争取和扩大个人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公民的个人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扩大与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权实现的直接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应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正确认识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性质 ,确立能够充分保护公民该项权利的法律原则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公民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法律体系 ,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 ,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目前尚还存在各种问题 ,亟待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景柱 《理论导刊》2014,(3):47-49,56
自T.H·马歇尔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视为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以来,他的公民身份理论就激发了人们对公民身份问题的浓厚兴趣,并经常在有关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中处于争议的中心。无论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其所开创的公民身份分析框架内开展工作。澄清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批判性解读,有利于深化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串案窝案频发是传统社会"圈子"文化"复兴"的产物。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封闭式运行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各类资源的绝对垄断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奴化与效忠是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传统伦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必须推动实现传统"圈子"文化的现代转型,使其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积极因素。具体措施包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实现依法治国;加强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加快推进社会改革,建立资源公平分享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与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普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田菲菲  李翠 《学理论》2013,(11):59-60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阻滞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因此,培育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培育农民公民意识途径有以下几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奠定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物质基础;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运用多种途径,推动农民参加提升公民意识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