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文灵 《中国民政》2007,(10):51-52
一、开展综合救助工作的动因现行的常规社会救助是一种支流涵盖式救助制度,在一个拥有许多困难群体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支流的能量极其有限,只有把这些"支流"汇集成大江大河,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建设,就是对现有的救助制度、救助项目、救助力量进行整合,把分散的救助集中起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13,(5):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三举措着力提升医疗救助水平。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二是提升救助上线,确保困难群众急难同助:三是健全救助机制,实现救助对象病患同医。  相似文献   

3.
乜琪 《学习与实践》2013,(3):101-107
慈善组织作为救助领域的重要主体,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从救助理念、救助主体、救助资源、救助机制、救助内容等各个救助环节和方面实现了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救助主体有待整合、救助资源尚未实现互补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的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四条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勇 《中国民政》2008,(8):60-61
浙江省玉环县近日在民政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评议会上,喜获优胜奖。从2004年开始,该县先后三次对《玉环县城乡贫困居民医疗救助办法》进行修订,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救助形式多样化,救助程序日益规范。去年,又推出门诊救助、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全额救助等救助措施,让救助对象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5.
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的合作成为现代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机制尚未形成,因而在救助主体、救助功能和救助资源方面呈现出分散化治理的特征。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衔接要以整体性治理为目标导向,通过完善协商对话机制推动主体整合,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功能整合,创新政府购买机制推动资源整合,破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碎片化困境。  相似文献   

6.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7,(5):115-118
我国社会救助覆盖面宽,政府负担重,必须倡导非政府社会救助。单位制解体、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及民间组织有序发展,为非政府社会救助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须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有效经验,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大力培育慈善组织,实现非政府社会救助的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7.
警察救助伴随着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产生,作为一种警察行政行为在实践中广泛存在。警察救助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警察救助范围不明确,救助的程序模糊,救助性强制措施规定不明确,对相关权利人的救济制度有待构建。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警察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根据国家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救助管理工作。从1951年至今,救助管理模式历经:执行救助管理新政策;摸索收容遣送新办法;创新救助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从物质、观念到制度层面的全面创新,成为全国救助管理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征讯     
, 《中国民政》2012,(11):61-63
救助和救灾 ★江苏省金湖县六项救助确保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一是实施生活救助;二是实施教育救助;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四是实施住房救助;五是实施就业救助;六是实施司法救助。(汪建忠)  相似文献   

10.
张翼 《长白学刊》2014,(3):113-118
从我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来看,传统社会救助制度与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不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制度虽然实现了综合救助与专项救助相结合、长期救助与短期临时救助相结合,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努力方向,包括实施积极的救助,树立救助过程中的公民权利观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和水平,提高救助的专业性,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等。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属于资源的叠加还是替代?这一问题是有效衔接二者的基本前提,更是共同富裕建设背景下织密社会救助安全网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相关关系,以及二者的不同组合与困难家庭救助需求的匹配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困难家庭享受政府救助比例较高,享受慈善救助比例较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这种正相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类型学分析进一步表明,二者是一种相交型关系,即对于贫困者而言,政府与慈善两类社会救助资源可能是一种叠加。不过,从综合救助需求与供给匹配来看,这种叠加关系不是一种有机耦合,供需并未完全匹配,存在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矛盾凸现,社会救助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巨大挑战。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帮扶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综合治理和小康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机关作为城市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的重要主体,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配合各部门做好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第一,对接多种救济渠道,统筹运用民间救助资源;第二,明确公安救助责权,促成政府部门联动;第三,依托公安专业优势,构建大数据网络互联;第四,发挥社区警务优势,拓展救助空间;第五,着力关注儿童救助,掌握儿童救助规律。最终为城市综合治理提供新视角,为化解城市流浪乞讨救助难题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4,(2):16-24
<正>导语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在探索中前行。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会议强调,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保  相似文献   

14.
李全彩 《前沿》2011,(10):8-11
无论是作为一种现象或行为的社会救助,还是作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社会救助制度的确立,在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无疑是必须而且是重要的。但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低效率却是制约该项政策发挥应有功能的瓶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新型价值理念和个案、小组的人本特点的工作方法,对于破解当今社会救助工作中瓶颈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会救助效率思考和实践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文章从当前中国社会救助的种种低效率现象入手,在总结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实际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救助效率促进的社会工作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社会救助效率保障的社会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5.
短讯     
《中国民政》2012,(8):62-64
救助和救灾 安徽省砀山县积极探索建立以住院救助为主、门诊救助为辅,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面向不同层次困难群众、相互衔接配套,以参保参合救助、门诊救助、医院减免救助、住院救助、大病救助、关爱救助等"六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王淑君)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2005年,重庆市南川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六年来,该区积极创新救助方式,逐渐扩大救助范围,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了"统筹城乡、政府兜底、全面覆盖、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义马市采取四项措施,不断加大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完善救助体制,主要通过充实决策机构、健全服务网络、打造救助平台,确保救助体系切实发挥作用;二是理顺救助机制,主要通过理顺资金筹措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救助长效机制,确保救助体系健康运转;三是规范救助程序,主要通过规范申报程序、审批程序、发放程序等,确保救助效果公正公平;四是强化救助监督,  相似文献   

18.
改革现行的医疗救助办法,变事后救助为主为事前救助、事中救助、事后救助相结合,确保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医疗救助。日前,泸州市政府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文件里,进一步传达出该市党委、政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东至县民政局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工作,大大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一是对《东至县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出台了《东至县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对救助原则、对象、条件、办法、申请审批程序等作了进一步明确。新方案扩大了医疗救助病种,降低了救助门槛,提高了救助标准,简化了救助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最高救助额达到每人每年6000元;二是严格审核审批。严格按照户申请,乡镇审核公示,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操作,并与县合作医疗办无缝对接;三是突出常规救助和医前、医中救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辽宁省鞍山市救助管理工作着眼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社会化救助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传统救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与长远,把救助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地拓展了救助服务范围,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社会化救助管理机制,使救助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难点、盲点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