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迪 《中国减灾》2008,(5):F0003-F0003
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2007年,气候变化使全球出现的灾害有增无减。暴雨、山体滑波、泥石流等灾害的频繁发生也使我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防御山地灾害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易发生山地灾害的区域面广、量大,防御难度大.山地灾害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中南和东南沿海山区.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44.8%,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治理难度大.其中云南和四川省是我国山地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共有山地灾害威胁点20余万处,全省128个县市绝大部分都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威胁,元阳、镇康、西盟、镇源、怒江等县因山地灾害而搬迁县城,碧江县甚至因山地灾害威胁而撤消.四川省具有一定规模并可能造成危害的滑坡和崩塌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危及120多座县城、800多个乡镇、500多家工厂、矿山企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7-27
台风灾害早期警报系统的工作实际上包括台风资料信息迅速收集、传输和交换系统,台风灾害诊断分析、预报、警报业务系统和台风预报及灾害警报的分发及服务系统等三个部分,我国都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姚润丰 《半月谈》2004,(15):42-42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气象灾害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灾种多.暴雨洪涝、雷雨大风、泥石流和滑坡等频发;二是突发性强,突发性暴雨多,雷阵雨、雷击等突发性强;三是分布广.几乎所有省份都遭受了气象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频次高、范围广、危害大的特点。另外,气象条件的变化还常常引发许多次生灾害。资料统计表明,在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60%以上。从1991年全国自然灾害核定的情况来看,由于暴雨洪涝、干旱以及台风、雷暴和冰雹、冷冻害等造成的损失最大。这些灾害都是因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保护人民,振兴中华,不断提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灾害管理(之一) 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9日到10月15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袁艺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位于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AsianDisasterReductionCenter(ADRC))进行交流、考察。访日期间,她参观访问了一些灾害管理机构和设施,参加了一些防灾活动,同时阅读了大量文献,全面考察了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最近,袁艺博士完成了考察报告《日本的灾害管理》,报告分为“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和防灾计划”、“备灾-救灾-灾后重建”、“防灾研究和防灾宣传、教育”等几部分,本刊将分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日益严峻的灾害应急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家灾害应急体系,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灾害应急理论为基础、作支撑;另一方面,由于灾害应急工作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日益严峻的灾害应急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中国特色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康泰 《中国减灾》2004,(11):42-43
我国一般把自然灾害分为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七类。我国现行的灾害应急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分别针对这七类灾害确立了灾害应急法律制度。灾害应急法律制度,是指国家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引起的紧急情况,制定的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灾害应急法律制度是国家危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及时有效处置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我国灾害应急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从现行的自然灾害应急…  相似文献   

10.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1-21
海洋灾害包括许多种类,其引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导致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海洋灾害。有些具有原生灾害的性质,如台风、海雾、厄尔尼诺现象等;有的则为次生灾害,如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大都是由大风、冷冻、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海洋灾害,主要有赤潮、海水污染等。归纳起来,引发海洋灾害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灾害风险管理与灾害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减轻灾害风险措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等,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也将“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式明确。本刊特开辟“灾害与风险”专栏,向读者介绍灾害风险、灾害风险管理、灾害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推广最前沿的防灾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12.
金磊 《中国减灾》2012,(4):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灾害。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份以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草原发生大面积毒草灾害,致使20多万头牲畜受到威胁,已造成1000多只牲畜死亡。这些毒草主要是变异黄芪(又名“醉马草”)和小花棘豆。由于毒草生命力强、耐旱,种子通过风、洪水、牲畜的粪便等传播,蔓延速度快,从而对牲畜造成威胁,形成灾害。图为内蒙古宗别立格木牧民展示一株“醉马草”。  相似文献   

14.
金磊 《中国减灾》2012,(7):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5.
骆继宾 《中国减灾》1991,1(1):25-27
一、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在我国的所有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种类最多,频率最高,分布最广,许多灾害造成的危害也很严重。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现象所产生的灾害。  相似文献   

16.
杨杰 《中国减灾》1997,7(3):53-55
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事故、灾害的图、文、声像预案资料输入计算机中,建立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事故、灾害预案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设备改造、人员变更便捷地修改预案,使企业的预案工作能够确实起到预案的作用。平时该系统可进行职工抢险救灾的模拟议l练,灾害发生时可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救灾方案。我们自1994年开始研制、设计多媒体事故、灾害预案信息管理系统。1995年起,分别在安庆石化总厂等部分石化企业内推广应用。1系统设计思想事故、灾害预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充分利用了Window…  相似文献   

17.
<正>对中国灾害管理的基本认识灾害问题的全面化、深刻化和全球化是当代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市调研考察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我曾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灾情论》中提出:"灾情作为持久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自然灾害多发,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几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旱灾、风灾、虫灾、雹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给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自2007年起,通榆县在全县各乡镇、村、屯建立了灾害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提高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反馈能力。从实践经验看,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以来,在快速反映灾情、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自然灾害多发,救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几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旱灾、风灾、虫灾、雹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给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自2007年起,通榆县在全县各乡镇、村、屯建立了灾害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提高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反馈能力。从实践经验看,灾害信息员队伍建立以来,在快速反映灾情、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减少灾害损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旱灾、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气象灾害给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气象灾害防治四要素——预防、备灾、响应、恢复澳大利亚政府重视气象灾害造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