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基本政治立场。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关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本政治立场为进路,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人际公平。在此基础上,人均累积消费排放应当作为未来国际社会碳排放空间公平分配的基准。  相似文献   

2.
上一篇文章将碳金融界定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和金融方法的统称,认为其包括银行绿色信贷、低碳项目直接投融资、温室气体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创制和交易等诸多子类型。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又是碳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关键所在。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如  相似文献   

3.
欧盟建立航空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为虽然引起广泛争议,但该行为的实施有其完善的区域法律及欧盟成员国的国内法基础。鉴于航空活动的特殊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应发挥其协调作用,推动航空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多边谈判,通过制定多边协议,既能统一管理航空活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又能同时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切实落实"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
德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是德国气候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履行减排承诺的重要工具。在欧盟指令下,德国颁布了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系列法律法规,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并通过国家间、跨国企业间和国内交易的三种路径对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的排放许可、排放权利、排放权分配和排放权交易等方面进行规制。德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法律规制中的立法思路和技术性操作规范,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框架下“碳标识”认证合法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华 《政法论丛》2011,(6):101-106
碳标识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工具,属于国内单边环境措施。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碳标识认证工作的开展,碳标识认证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际法框架下审视碳标识认证问题,发现,单边推行的碳标识措施有违环境公约在气候变化领域确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而在WTO规则体系下,碳标识的设计与政府推进的"碳关税"相比,前者更容易通过合法性审核。  相似文献   

6.
纪敏  王辉  韩剑锐 《中国律师》2009,(10):48-50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合作以完成其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灵活履约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与不负有量化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从而获得由该项目活动所产生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这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制定了立法案试图对外国产品征收碳关税。按照WTO规则分析立法案,碳关税制度在整体上符合国民待遇原则和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但很可能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从政治角度而言,实施碳关税面临若干现实障碍。从长远来看,建立全球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制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合适方法,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难题,但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冲击和挑战,遭受更为严重的财政后果。国际社会应当在全球应对BEPS行动中给发展中国家以全面参与的机会,并予以特殊考虑。发展中国家则应当坚持国际税收分配公平原则和立足本国现实需求原则,同时从推动以金砖国家为首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税收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一般和特殊反避税立法等方面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9.
郑杰峰  戚昌厚 《法制与社会》2010,(17):184-184,188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开始的早,政策、技术先进,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对发达国家二氧化碳减排经验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巴黎协定》既不能消除碳泄漏,也不能解决碳泄漏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碳泄漏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博弈表现为双方观点的对立.发达国家博弈的目的是阳谋与阴谋并举,名利双收;发展中国家则是为了实现气候正义,维护自由贸易.发达国家博弈的基础相对雄厚,既有道德基础,也有理论支撑,还有实践保证.发展中国家博弈的基础相对薄弱,有法伦理学基础、国际法支持和理论支撑.共同责任将是解决碳泄漏作为环境问题的路径,威胁实施碳关税仍可能是解决碳泄漏作为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路径.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碳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球航空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航空减排方面的立法建设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航空减排立法与举措提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丁晓华  还雪婷 《人民司法》2023,(28):38-42+54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为了增强企业和社会各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意识和自觉性,规制温室气体超量排放行为,行政权需发挥主导作用。在行政权无法对排放单位形成有效威慑和规制的情况下,司法权亦应发挥能动性。在排放单位因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而受到行政处罚,且在行政机关多次督促下仍未作出改善,致使下一履行周期的碳排放配额亦无法按时足额清缴的情况下,此时的排放行为可能对大气环境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损害风险。就此,可探索通过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利用虚拟治理成本法得出与损害后果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损害数额,从而推动温室气体超量排放单位停止侵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公益侵权责任,确保排放单位的减排义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缺陷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  刘最跃 《时代法学》2006,4(2):68-74
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的实施。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国际环境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战略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举措。我国应当按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法律要求,健全和完善气候变化立法以进一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学清  陈冠伶 《河北法学》2011,29(10):41-45
CDM,即清洁发展机制作为《京都议定书》建立的三个主要灵活机制之一,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投资和技术转移,是一种共赢机制。随着CDM交易日渐发展,法律问题凸显,对CDM交易主体的研究密切关系中国利益,具有很强的法律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胡斌 《行政与法》2012,(4):120-123
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底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允许美国对来自没有采取与美国相当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国家的高能耗、初级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对于经济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又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对此,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行动,通过建立南北自由贸易区、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的气候谈判以及积极参与碳标准制定等方式积极寻求对美国"碳关税"壁垒的突破。在减排与贸易、环保与经济增长间寻得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振梁 《法制与社会》2011,(16):254-256
在国际环境法的视角下,气候正义指与气候变化及其解决方案相关的收益和负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气候正义是一种社会正义和法律正义,包含矫正正义和分配正义的内容。气候正义包含共同但有区别责任、风险预防、污染者负担等基本原则。构建符合气候正义的制度体系需要建立新的减排机制,创新发展中国家参与模式,健全国际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船队规模的扩大,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和一些负有减排义务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但由于国际海运未被包括在《京都议定书》中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统一管理,目前,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仍仅停留在纸面上。本文从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形势分析入手,论述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可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并最终对可实施的减排原则和模式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姚莹 《当代法学》2012,(1):54-61
保护气候环境是人类共同关切之事项。海运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构建海运减排法律制度。"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体现了分配正义且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所确认,应为构建海运减排法律制度的基石。国际海事组织依据《京都议定书》授权制定海运减排机制,但在其最新通过的"新船能效设计指数"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两个强制性能效标准中背离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力图在市场机制构建中重回此原则。中国应在海运减排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适应强制性能效标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海运减排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开展CDM项目,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入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既有助于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又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吸引技术含量高、结构更加合理的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利于引进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发展CDM项目既有助于推进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具有开展CDM项目的优势,抓住CDM项目机遇,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方法学》2019,(3):86-96
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属性决定着对其的规制方式以及法律适用,然而关于国际航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否属于海洋污染的问题历来备受争议,并在学界以及实务界引发了激烈争论。为减少分歧,辨清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性质尤为重要。根据国际法对于海洋污染的界定,国际航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理论上可以被认定为是一种"有条件的"海洋污染。这种理论主张为各国在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问题上采取不同的立法选择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且这一问题的讨论对于促进有关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谈判和调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