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敬荣 《世纪桥》2010,(13):40-41,48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的专制统治被推翻。但是盘踞于中东铁路公司的沙俄残余分子仍在作垂死挣扎,企图以此为基地,建立"国中之国",延续其殖民统治。黑龙江及吉林的地方官吏抓住沙俄专制政府垮台及俄国国内陷入内战混乱之机,果断地采取政治、军事等措施,调动各方力量,经过艰苦的努力从沙俄残余分子手中夺回了中东铁路的驻军权、管理权、土地权等部分重要权益,为国家挽回了重大利益,彰显了中国主权的威严,他们的行为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2.
王凤贤 《世纪桥》2003,(1):21-23
中国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的》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一条“丁”字型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  相似文献   

3.
黄澄 《世纪桥》2013,(8):4-5,21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20世纪初,俄国建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在哈尔滨也兴建了附属工厂,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觉醒并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黄澄 《世纪桥》2013,(10):4-5,21
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影响的地方。20世纪初,俄国建筑中东铁路的同时在哈尔滨也兴建了附属工厂,形成了一批产业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觉醒并建立了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苏俄仍然属于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顺应民意,退出战争,保住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苏俄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相似文献   

6.
中东铁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波 《奋斗》2021,(2):68-69
1897年,沙皇俄国在中国境内东北开始修建"丁"字型铁路,铁路由俄境内赤塔到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出境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南线从哈尔滨至大连,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还是苏俄、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人到苏俄学习考察培训,几乎都是通过中东铁路输送的,这条"红色之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青 《世纪桥》2014,(5):62-63
许景澄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曾先后任驻法、德、意、荷、奥、比六国公使和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在多次对外交涉中,他处处据理力争,维护国家权益。1896年他代表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并任中东铁路公司总办。他与俄方经过多次谈判,最后确定了中东铁路的走向,并使中东铁路枢纽总站设在哈尔滨,从而使哈尔滨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1900年,许景澄被慈禧太后处死,1909年又平反。哈尔滨市有关许景澄的纪念建筑和设施有中东铁路督办公署、许公纪念碑、许公路、许公桥和许公实业中学。  相似文献   

8.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沙皇俄国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而修筑的,贯通中国东北三省并与俄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它既是沙皇俄国政府侵略中国的一个结果,更成为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俄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9.
《奋斗》2021,(2):70-71
黑龙江毗邻俄国,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布尔什维克组织和旅俄华工通过中东铁路这条"红色之路",在黑龙江地区进行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黑龙江成为中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和阵地。(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消息最早传到黑龙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随着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东北开辟了“国际地下交通线”,这条线被历史学家称为“红色之路”或“红色通道”。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它以哈尔滨为交通枢纽,东至绥芬河(中俄边境中方口岸),南至大连,西至满洲里,东西两端分别与俄国西伯利亚铁路接轨,成为连接中俄的重要交通要道。共产国际成立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后,  相似文献   

11.
中东铁路是沙俄根据1896年签订的《中低密约》与1898年签订的《旅大租地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其中从满洲里到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到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干支两线构成“丁”字形。中东铁路是当年沙俄控制我国东北与争霸远东的重要工具。1904-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根据《朴获茅斯条约》,沙俄将中东铁路地线的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协定》,同意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12.
70多年前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流血奋战的结果,它也凝集着全世界无产者的支援,其中就有旅俄华工的宝贵贡献.旅俄华工是沙俄侵华政策的产物.19世纪末俄国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从此开始大批  相似文献   

13.
陈玫 《世纪桥》2011,(2):50-55
东北地区工人阶级的形成是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而黑龙江的产业工人则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干线及附属工厂中。1896年,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密约》,从而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工和建设,筑路当局从铁路沿线和外省——主要是直隶和山东招募大量破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主要从事土木、石工和其他繁重的体力劳动。到1900年该条铁路已招募了17万多人。  相似文献   

14.
近80年来,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方向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但是,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究竟从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对中国革命施以影响,是众说不一的问题。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当时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北洋政府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至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个别学者说得更绝对:“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俄交通便陷于完全断绝,两国关系断绝了,两国之间的革命,更不可能有任何联系。”其…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长达15年的侵略战争。这期间,苏联是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最重要的盟友,援助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但是,不能不指出,苏联在对华关系的外交决策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狭隘民族利己倾向。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东铁路主权与曹理权之易手中东铁路系根据1896年《中俄密约》协定建造,是沙俄侵略中国的工具,也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大国争夺的对象。十月革命后,中苏双方在中东铁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交涉,苏联政府采取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力图恢复沙俄时代对中东铁路的特…  相似文献   

16.
李忠义 《奋斗》2014,(2):58-58
正苏俄十月革命之后,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党和宣传马列主义,来中国的路线除了绕道欧亚和由海参崴乘船走海路外,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经过哈尔滨到关内去。同时,中国的一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为了学习俄国革命经验,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哈尔滨,然后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哈尔滨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17.
说到“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来历,就不得不提苏俄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对苏俄的红色政权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干涉。在这种情况下,苏俄党的中央委员会发出了党员必须以革命的精神来支援国家的号召。在这一号召下,党员的工作热情普遍高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团的组织创建于1923年。这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从建立时起.就担负着团结教育青年的光荣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带领广大青年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组织青年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在生产斗争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出队作用;广大团员青年在实际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党和政府输送了大批的党员和干部,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团的组织发展经历了曲折、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通过中东铁路直接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苏联出售中东铁路的动因 1.苏联出售中东铁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重心在西部,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缓和苏日间的紧张关系,苏联遂决定让售中东铁路。从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德日法西斯的兴起,原来就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中的社会主义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化,英法美等国更采取了把德日两股祸水引向苏联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黑龙江建党活动,近几年来学者们虽有些论著,但都说法不一.笔者为此收集了各方面资料,接触了一些档案,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考察和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研究请同志.一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睡,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中东铁路沿线就有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因此,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据当时的《远东报》记载:“莫斯科共产党宣传学校女子部毕业生22人经赤塔来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1905年12月8日.中东铁路工人在哈埠俄国布尔什维克秘密组织下,实行全线大罢工。从《远东报》记载中也反映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在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