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法  赵勇 《青年论坛》2008,(2):66-68
网络文化的普及,使大学生成为网络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根据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种种影响和引发影响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若干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崇高品德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性"真、善、美"的各个方面。它的形成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周恩来刻苦修养、自觉自律的结果。它的形成对当代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很多启示,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作用,重视发挥养成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社会氛围;青少年应主动加强品德修养并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徐进  陈峰 《青年论坛》2000,(4):F003-F003
青少年时期主要在家庭中度过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作用。常言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范是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青少年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的"他律道德"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面对新的挑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拓宽了青少年的生活领域和视野,为青少年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提供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导致了青少年主体性尤其是道德主体性的某种失落,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对一代新人教育与培养的要求。任何忽视青少年道德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行为,都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王炜 《人民论坛》2012,(17):138-139
青少年道德缺失的现象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一些青少年存在信仰危机、诚信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行为失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父母监护责任的履行、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氛围等家庭原因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以便从家庭层面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在谈论加强德育和道德建设时,不少人提出抵制和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话题:因为道德相对主义否认道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的标准,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主观化、情感选择主观化、情感化,全然由个人所处境况和兴趣爱好所决定:这种道德论对于我们引导青少年和干部群众明辩道德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吸收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道德资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9.
提升当代青少年道德能力,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急需实现由教育者强制性道德教育向青少年自主性道德学习的转型。现代社会,虚拟网络情境正在成为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第二空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道德信息,培养青少年对道德信息内容的真伪判断能力、锻炼青少年对道德信息评价的辩证思维方法、引导青少年树立文明健康的网络娱乐生活方式,已成为促进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青少年以其特有的道德意识、规范、心理和行为,生活在“网络社会”,在形成其网络道德的过程中,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因此,如何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网络改变了青少年一代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对青少年影响是深刻的,本文试图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方面的调查数据,来探讨网络时代应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丁榕 《江苏政协》2013,(2):56-56
<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沟通无极限及网络交往双刃剑的特点,使青少年在享受网络快乐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陷入道德错节的误区。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一、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目标,转移到发展个体的道  相似文献   

13.
印丹榕 《人民论坛》2014,(12):161-163
青少年在青春期正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受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双重影响。青少年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进行调查,阐述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寻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渊渤 《前沿》2006,(12):97-99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分析网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引导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网络道德,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人才与罪犯仅隔一“线”——剖析青少年高科技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4日,来自世界最富裕的8国因特网高级专家齐聚柏林,研究如何打击愈演愈烈的网络犯罪。德国外长菲舍尔在会上称,就目前看,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亿德国马克。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亦逐年迅速上升,据对北京、江苏、上海等地调查,此类案件80%为青少年所为。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遏制青少年高科技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彭杰 《前沿》2014,(19):149-151
随着网络的大面积普及,青少年网络语言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我们编制了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并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调查了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基本现状及其基本特点。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性别特征、年龄特征以及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动因特点,并简要的揭示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咏梅 《理论月刊》2003,(5):118-119
网络道德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社会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侧重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从而引证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可行性,呼唤网络道德的时代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青少年网络及由网络引发的各种社会、道德、教育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新时期网络空间中存在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为我国政府、社区和各级学校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在青春期正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受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双重影响。青少年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进行调查,阐述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寻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雯婷 《人民论坛》2014,(7):157-159
文章主要从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互联网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再从心理学角度挖掘网络道德失范的深层根源,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制定与完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一个稳定、健康、有序的网络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