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一双老式皮鞋张秀章那年腊月,我回家探亲。临别时.父亲说:"你也成家了.看家里有什么你觉得有用的东西,只管带走。"母亲在一旁说:"你不是很喜欢你爹的那双皮鞋么,这回就带走吧。"父亲接着又说:"也许你现在不喜欢了.样式陈旧.皮子也打褶了。"我是曾经...  相似文献   

2.
经典台词: 外表看,我是个教养良好的小姐,骨子里,我很反叛。 如果你不违背我,你要什么我就能给你什么,你要什么都可以。把你的心交给我吧。  相似文献   

3.
黄杰: 这里存的衣服太多,啰哩啰嗦,行动甚不方便.我不需要夹衣与衬衣,不知什么人又要给我做,做了又穿不了,不只浪费经济,而且存而不穿,把衣服放在那里,实在不划算.以后我需要什么衣服时,叫做再做,并且每人有每人的供给制度,超过制度亦很不好,故把些不用的衣服与棉衣送回.  相似文献   

4.
刘岩 《党史纵览》2010,(11):43-43
1955年.王金水从南京总高级步校毕业.来到贺龙身边担任副官.不久就碰上部队评衔。王金水原来就是正营级.毕业时学校建议将他调整为准团级,授少校军衔。对此,他心里是很满意的。快到评衔的时候。贺龙找王金水谈话.诚恳而又直率地对他说:“你还年轻,军衔、级别都不宜定高了:定高了容易骄傲.骄傲就会脱离群众。一旦脱离群众.衣服穿不烂.群众就会把你的衣服指烂。我看按正营授大尉衔就行了.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相似文献   

5.
阅读如吃饭,阅读很重要,因为阅读事关国民素质。但要读什么书是个问题,人生有限而知识无涯,我们不可能什么书都读。如果要专家推荐一个书单,也是在难为专家,而且,你也未必就喜欢专家推荐的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的书,不一定你也喜欢。对我有用的书,对你或许毫无用处。在我看来,现在已进入阅读3.0时代,读什么书事关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致读者     
《新湘评论》2006,(1):1-1
亲爱的朋友.无论你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得到了这本刊物.都请你打开,翻阅或者浏览。毛主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刊办得好。  相似文献   

7.
奢华与教养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  相似文献   

8.
自邓丽君在1995年5月魂归离恨天,几乎每年都会有数次关于她的纪念活动。在我们看来,邓丽君是传奇国里的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表面上看来,也的确如此。但当我们真正变成她.我们看到的就是奶酪中的窟窿、不愉快的童年、一个始终哀伤的结。有了财富,却又逢美人迟暮。“你看我风光,你看我要什么有什么,只因为,你不是我”。  相似文献   

9.
姜金叶 《党课》2014,(7):103-105
现在人买衣服都讲究品牌、面料,而那琳琅满目的面料,多得让人无法选择。可在我小的时候,穿的盖的都是母亲从种棉花开始全手工纺线、织布,然后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母亲纺线、织布、做衣服的情景就像是一幅幅画,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10.
孙振会  孙小杰 《实践》2014,(5):35-35
皮鞋、衣服、结婚相册、礼物、旅游……你“私人订制”过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的生活.一家网上订制礼品的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公司已经开了近7年了,生意一直很好,尤其节假日或生礼物卖得最多。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和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相似文献   

12.
说忧患     
西尧 《奋斗》2007,(9):60-60
有一则寓言故事耐人寻味。它说的是三个人早上出门时,一个人带了伞,一个人带了拐杖,第三个人则空着手出去。那天正好下了一场雨.结果晚上回来时.带伞的人反而淋湿了衣服.拿拐杖的人反而跌得全身是泥.唯独空着手的人什么事儿也没有。那两人很奇怪.问第三个人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蓝领王郁之     
祥子 《新湘评论》2004,(6):44-45
白白净净的王郁之,笑起来温文尔雅,尽管穿着套米黄色的工装,却横看竖看像个知识分子。我把这个感觉跟他一说。王郁之就笑了,他说,这话不是你一个人说过,我不知道工人要像个什么样子,但我确实当了30年工人。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12,(18):49-49
每一次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亲人。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内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边的大爱,像亲人一样熟悉、亲切。是母亲,是母亲对他的教诲与叮咛。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2,(18):49-49
每一次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亲人。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内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边的大爱,像亲人一样熟悉、亲切。是母亲,是母亲对他的教诲与叮咛。  相似文献   

16.
李原  戴鸿斌 《求贤》2010,(7):51-51
职场上,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是很敏感的。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躲开这只箭。  相似文献   

17.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魔术     
语言这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门学问。我们天天说话,也天天都在听人说话,可对“语言的魔术”却懂得很少。往往是不经意间,就被人糊弄过去,有时甚至不明白是自己糊涂、别人糊涂、还是那事情本来糊涂。  比如说,你去买皮鞋,旁边有人对你说:“这皮鞋样式虽然一般,但是皮子好嘛!”你就觉得这皮鞋是可以买的。如果旁边又有人向你说:“这皮鞋皮子虽然好,但样式太一般了!”你就觉得这皮鞋似乎不该买。如果你打不定主意,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话有啥不同时,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合乎实际的,只不过那“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19.
信仰的味道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  相似文献   

20.
张志政  马树刚 《党课》2014,(3):41-48
教学对象: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学时间:1.5小时。 【为什么要上这样一节党课】 前几天有位转业战友感叹:“当了十几年兵,转业安家费还不如人家几个月的收入,部队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主持人)反问:“以你的军旅历程,这辈子还有什么苦不能吃、有什么地方倒下来不能睡、有什么难事让你害十白、有什么能让你屈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