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干部的道德考核评价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宝鸡市领导干部"德"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领导干部高度关注道德建设,对"德"的内涵认识明确;领导干部道德水平整体较高,认同道德考评体系和评价机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仍存在道德价值观淡漠,理想信念、自我修养缺失,廉洁从政观念模糊等问题。为此,要以领导干部"德"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客观构建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基本模式,夯实领导干部"德"考核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辞海》中“德”是指道德和品行。而“得”,是指取得、获得,与失相对。古语说:“德者,得也”。“德”和“得”相通,“德”和“得”合一,是中国伦理精神结构的起点;有德才有得,是中国道德精神的精髓。孔子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其中深藏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3.
“平静外交”各方接受,使潘基文又成功连任了联合国秘书长。宣誓就职时.他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一句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说,天道的安排总是有利于万物,而有德之人做事,也总是有所作为义不违背大势。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喜爱自然事物,他晚年写作的大量诗词都说他所居住的履道池台是一个物我相交为友的乐园,表现了其审美活动具有的浓厚生态审美意味。然而,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欣赏是有差别的,他并未充分尊重物性,也未足够重视自然事物的生生之德。履道池台彰显出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圈占,而履道乐园对于自然事物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假相,它的人工布置可能造成对物性的折损,而且它是一个不完整的、不稳定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5.
伦理道德是孔子创建的儒学这条长河里的主流 ,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价值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是孔子道德标准 ,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孔子关于伦理道德的论述 ,发扬儒学中伦理道德观之精华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提高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和"有三层含义:一是关系范畴,"和"表示不同事物或对立物之间的有机统一;二是方法论,"和"表示人们在实践中的一种处事方法和原则;三是价值范畴,"和"是古人一贯追求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7.
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要建立健全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评价机制,确保有“德”可依;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德才兼备;要完善法规制度,制约权力行使;要强化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发挥扬善抑恶功能;要加强学习,学以养德,促进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道、德的互动关系及其意义;先秦至“五·四”运动前夕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旧传统道德体系结构;建国后三十年间建立起的一整套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特质的道德体系结构;改革开放二十年间形成的以邓小平道德思想和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体系结构;民主党派在“以德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讲政治是国家公务员的修身之道、谋事之基、成业之本;理论是道德之魂,文化素质不强化,学养不足,就难以胜任行政工作;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争位、不越位,工作一定要到位;要力戒浮躁,在实践中培育敬业之德、求真之德、实干之德、创新之德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调适能力;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推动工作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希腊文“自然”一词physis本义为“生长”,表动,强调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突出了事物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系动词on本义为“存在”,表静,强调事物的确定性,是思维判断的基础,它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希腊哲学既强调对变动不居的万物自然本性的研究同时又探究世界的理性逻格斯本质的综合特征与此有本质联系。从词源学上讲,英、法、德、拉丁语的系动词的各个变位形式基本上都是印欧语系中bhu-(即physis本根)与es-的结合,它们既具有表动的意义又具有表静和确定性的意义,可以说是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忠实再现。  相似文献   

11.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形态,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根基。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蕴含着丰厚的、朴素的生态智慧。"万物依存"的生态整体观、"万物同一"的生态平等观、"恩泽万物"的生态保护观是传统的生态德育理念,修身养性、道德教化、节欲知止是传统的生态德育方法,传统文化透溢出的丰富的生态德育理念和方法构成现代生态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孕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德、法并举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手段。“以德治国”的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坚持“以德治国”,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方面,当前应抓好党的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汇辑了庄子不同时期的著作,其学以性命说为理论基石。本文从《庄子》文本出发,着重探讨了庄子性命说的理论建构,并对其“以性观物”与“以道观物”的道性二重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庄子的“以性观物论”,试图说明万物差异性的内在根据,并为无为论提供理论前提;他的“以道观物论”,意在揭示万物的差异以及人的似乎绝然对立的种种观念的相对性。庄子并未用“以道观物”来消解从“以性观物”所得出的有关万物差异性的结论,因而不应将庄子归结为相对主义。最后,本文认为,由于中国古代辨证思维的充分拓展,堵塞了形式逻辑的发展道路,这究竟是长处还是不足,不能简单认定。  相似文献   

14.
浅谈老子与孔子的道德概念及其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是指世界在终极意义上的本质和规律。道在自我运动的过程中,整体性地分化为天地万物中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在世界和天地万物中的道,作为它们的内在素质便是德,从而成为道德,即得道之德。在孔子的《论语》中,其最高范畴既不是“仁”,也不是“礼",而是“道”。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人所应当具有的合乎道德要求的博大的爱人之心,他所说的“礼”是指以周礼为最高典范的合乎道德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这方面看,孔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人之道”的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法哲学领域当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乃是核心问题之一。在中国的传统中,由孔孟"德主法(刑)辅"之观念塑造而成的是国人重德轻法、重情轻理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法或刑在孔孟的思想体系中,是一种缺乏道德合法性的、消极无奈的存在。在荀子的观念体系中,孔孟的理论偏差得到了恰当的修正。荀子在"人之性恶"基础上对法律的道德合法性所进行的证定,使德与法之间达成了一种同质、统一的关系形态,德法同行,相辅相成,个体由此可化恶成善,社会据此可正理平治。  相似文献   

16.
论警德建设     
公安队伍教育应与社会教育接轨 ,植入“大建设 ,社会化”观念 ,实行开门管警 ,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构建警德价值体系 ,实施警德教育 ,使民警成为遵守社会道德的模范 ,群众才会真正理解和帮助警察。警德建设是民警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以德治警的核心是对民警表现进行全程的道德考察  相似文献   

17.
“合其志功而观焉”是墨子提出来的。这一道德评价方法本意针对人的某一道德行为,然而,扩展到人出于一定目的而创造的事物也同样可以使用。在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传统上长久共存的伦理学体系间就“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价方法是有共同点的,并且得出当且仅当“志功”都为善时,评价结果为善这一结论。作为中国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内的“共同点”,“合其志功而观焉”的方法论可以运用到人们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论老子道本体的生成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关于道本体的论述,建构了一个宇宙形成的生成论模式。道本体的特性包括道生万物、道超越万物、道在万物。道生万物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发生发展的历程。老子关于道本体的论述,体现了一种以生命起源为本体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养的一个重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记·大学》就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这种“修齐治平”之中,“修身”又是最为关键的,所谓“自天子以至庶人,  相似文献   

20.
诚信之德和法治之道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两种不同的调节范式。通过对诚信之德意蕴的思考与法治之道的追寻,探寻二者的辩证关系:诚信延伸以辅法治,立法先要立信;市民社会的人际诚信,守法先要守信;用法为民提升公信力,执法者必要执信。而法制为诚信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法治诚信为诚信实践提供理念保障,法治之道为诚信践行提供人本保障。二者和谐前行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又需要相互借鉴促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惩罚和激励机制。疏理以明志,诚信与法治的德与道的结合化梦想促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