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张春 《美国研究》2007,21(1):120-135
美国人对国会的支持远不如期待得那么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从国会文化生态与美国文化生态的相互关系中寻找。尽管美国总体的文化生态决定了国会的基本构成,但更大程度上是国会特殊文化生态显示出了强大的能动性。就制度层面而言,国会选区重新划分、国会选举及国会立法过程等都使国会文化生态处于美国文化生态的强势地位;尽管非制度层面的大众传媒和公众认知能发挥一定程度的制衡作用,但国会仍可对此加以控制。因此,国会文化生态不仅促进了近几十年来美国的“杰克逊主义”倾向或新保守主义倾向的发展,还阻碍了自由国际主义在美国的复苏。  相似文献   

2.
国会山庄里的"隐形政府":美国国会助理制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哲  信强 《美国研究》2001,15(4):64-77
随着国会在美国内政、外交领域职权的不断扩大,国会助理队伍也得到了急剧扩充,在国会立法过程中的职能也不断增强,进而在美国国内立法和政策制订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隐形政府"、"影子立法人"等现象.本文探讨了国会助理的类别、职能、历史发展沿革和政治作用等问题,以求对美国国会助理制度的基本架构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公众-国会-政府的研究模式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认为公众与官僚机构的利益诉求一致之处催生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公众的贸易偏好是推崇贸易限制,它的实现有赖于国会立法者谋求连任或竞选成功的利益目标,公众与国会二者之间利益互动的过程孕育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雏芽;国会与政府在美国贸易决策过程中关系特殊,这使国会可以借助快车道授权控制政府贸易权力,政府则须考虑国会的贸易倾向,最终政府输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钱袋权是美国国会最为基础而关键的权力。1789年以来,美国国会拨款制度已经历过三次重大改革与调整,拨款权力从分享到集中再到分享,拨款委员会的政治角色也随之从守财者转变为散财者。拨款制度的变迁与改革顺应了联邦政府的发展需求,也反映出府会间的对峙,以及国会内部党团、委员会等相互博弈的政治进程。美国200多年来的拨款制度演进史虽然集中地反映了分权制衡的宪政理念,但也导致了拨款过程中的一些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5.
美国非法移民问题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70年代中后期后,它成为美国国内的热点问题。美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治理非法移民问题的法律。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和路径游说国会,对相关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提高了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度,为国会立法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一方面因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而严重阻碍了立法进程,降低了国会立法的效率,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导致国会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法律来治理非法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6.
叶凡美 《美国研究》2012,(2):151-156
2009年,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戈登.伍德推出了《自由的帝国:早期共和国历史(1789~1815)》(以下简称《自由的帝国》)一书。①伍德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是美国早期史研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治史成绩斐然。他曾经撰写多部关于美国早期史的优秀著作,其中包括荣获班克罗夫特奖的《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  相似文献   

7.
《美国研究》2014,(美国中)
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是一次针对奥巴马执政绩效的民意公投,也是一次有利于共和党的选举回摆。在中期选举历史惯性、选举议题发散分布、奥巴马民众满意度低迷,以及共和党竞选策略奏效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共和党得以在国会两院占据多数席位,与奥巴马政府形成所谓的"强分立"府会格局。基于这一状况,美国国内政治对峙与极化的态势将会延续下去,新一届国会将继续与奥巴马在内政外交领域展开缠斗,这无疑扭曲着国家利益,令美式民主陷入深深的迷思。就对华政策而言,新一届国会将延续其扰乱中美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的"不和谐背景音"角色:在分立府会下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可能在经贸和军事安全意义上助力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贸、中国周边安全、人权等议题上为中美关系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而关键委员会及其领导层、关键非正式连线组织、关键涉华议员的调整与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会采取消极涉华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是一次针对奥巴马执政绩效的民意公投,也是一次有利于共和党的选举回摆。在中期选举历史惯性、选举议题发散分布、奥巴马民众满意度低迷,以及共和党竞选策略奏效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共和党得以在国会两院占据多数席位,与奥巴马政府形成所谓的"强分立"府会格局。基于这一状况,美国国内政治对峙与极化的态势将会延续下去,新一届国会将继续与奥巴马在内政外交领域展开缠斗,这无疑扭曲着国家利益,令美式民主陷入深深的迷思。就对华政策而言,新一届国会将延续其扰乱中美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的"不和谐背景音"角色:在分立府会下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可能在经贸和军事安全意义上助力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贸、中国周边安全、人权等议题上为中美关系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而关键委员会及其领导层、关键非正式连线组织、关键涉华议员的调整与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会采取消极涉华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孙哲  沈国麟 《美国研究》2002,16(2):64-78
本文通过对美国国会选举中候选人竞选策略和媒体作用的具体描述,分析了媒体作为美国政治的交流工具在国会选举中的作用.作者特别就美国中期选举的一些特点,探讨了候选人与选民沟通的主要途径,揭示了现代国会选举中的"市场化"倾向和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还结合国会选举制度改革与媒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和重重矛盾,阐述了美国政治中媒体"操纵"国会选举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原因,指出了美国国会选举改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金瑛 《当代韩国》2006,(1):48-51
1948年3月17日,韩国颁布了《国会议员选举法》,5月10日,在美国主导的“联合国监督”下,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了制宪国会议员,韩国国会历史便从此开始。在50多年的社会民主化进程中,韩国逐渐地确立了组织体系较完备,职权与职权行使方式多样,运作机制较完整的国会制度。本文着重介绍韩国国会的组织构成、职能及其运作的基本原则。一国会的组织构成50多年来,韩国国会组织体系的变化比较少,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在1948年制定第一部宪法时,采用一院制国会形式。1952年至第一次宪法修改时把一院制国会改为两院制国会。1962年11月宪法修改时,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编后     
《美国研究》2004,18(4)
目前在我国部分省市实行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胡国成研究员的文章 ,中肯地指出了岳麓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部分的论述所出现的错误。这些失误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和审查中的问题 ,同时也反映出中学历史教材美国部分的编写与我国美国研究界相脱节的问题。本期刊发此文 ,以期引起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更多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共同为我们的下一代尽绵薄之力。美国大选 ,尘埃落定。共和党不仅赢得总统选举 ,而且同时赢得国会参众两院的选举。这一选举结果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在…  相似文献   

12.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1,15(2):87-98
美国的州权是美国早期宪政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最集中地体现在联邦法令废止权(nullification)这一州主权论中.联邦法令废止权在1798年的<肯塔基决议案>和<弗吉尼亚决议案>中初露端倪,并在1832年的<南卡罗来纳废止联邦法令公告>中发展成型.前两个决议案和后面的公告所依据的理论根据、所倡导的否决国会立法的方式既存在着联系,又存在着差别.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它们与美国宪法及宪法实践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帷幕。杜鲁门主义成为当时世界舆论的焦点。本文意在把时空往前移至1947年的历史现场,利用亲历、亲见、亲闻的时人评论,探讨当时中国各界人士是如何看待杜鲁门主义、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又如何看待美国的对华政策,使我们后人进一步走近历史,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所引起的反响,了解当时中国民众心里之所想,舆论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编后     
《美国研究》2007,21(4):160
在第3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即将举行之际,本期专论刊发了多篇有关美国贸易政策问题的文章。倪世雄、李淑俊的文章提出了公众-国会-政府的研究模式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作者认为美国公众与官僚机构的利益诉求一致之处催生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公众与国会之间的利益互动过程孕育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雏芽,国会与政府的博弈最终导致美国政府输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屠新泉的文章分析了美国两党政治与贸易政策的关系。他认为,由于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往往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此政府或国会的党派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贸易政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2018,(美国中)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以民主党重掌国会众议院多数、共和党维持并扩大国会参议院多数、两党在州长层次更加平衡的结果落幕。这一基本符合"民意回摆"历史规律的中期选举并不是一次关于经济等国内议题的竞争,而是围绕价值观展开的竞争。选举不但反映出了美国部分选民对特朗普两年执政所表现出的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度不满,也体现出民主党巩固青年人、少数族裔以及其他群体等基本盘并扩展女性选民群体支持的成功。本次中期选举之后形成的"分立政府"将对特朗普政府的国内政策带来较大阻碍,但两党在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上仍存在妥协与合作空间。面对国内压力,特朗普政府可能更加急于寻求在对外政策维度上民众可以满意的进展,但也会遭遇国会民主党人的一定制约。在对华政策上,共和党主导的白宫与民主党主导的国会众议院的共同参与极可能导致当前分歧的复杂化,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编后     
《美国研究》2007,21(3)
美国是世界各国中游说最盛行的国家,国内游说常常对国会立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外来游说未必如此。李庆四先生在对以色列和土耳其在美国国会中的游说活动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外来游说在美国国会中的作用被夸大了,其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美国战略利益;尽管游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起作用,但不能把改善对美关系寄托在对其国会的游说上。邵育群和魏红霞的文章分别讨论了美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以及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和拉美地区出现的反美主义情绪。邵育群认为,美国对上合组织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漠视、怀疑到重视的过程;与上合组织积极接触、…  相似文献   

17.
牛海彬 《美国研究》2006,20(3):144-151
正如书名所显示的,《众院之内:前议员解释国会如何运作》①一书的特色在于它是一本从议员视角解读美国国会运作的文集。该书的主编之一卢·弗雷在参加美国前国会议员协会的“国会到校园项目”时,发现国会研究著作缺乏从议员个人观点看待国会的内部视角,遂精选参加该项目的前众议员演讲稿编成该书,旨在提供关于国会运作的第一手资料。本书收录了34名前众议员、1名前众议员的配偶、1名前议员助手、1名前游说者和1名加拿大学者的文章,内容涉及议员生活的诸多方面。一议员角色及其投票行为本书指出,议员通常具有立法者、社会工作者、教师和政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立法是近年来美国立法领域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美国国会气候变化立法进展,重点分析了本届国会众议院通过的《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及参议院提出的最新匹配法案《2010年美国能源法》。两份法案在发展核电和海上油气开采、碳排放许可分配、维护碳市场稳定等内容上有一些重要差异。与上届国会气候变化相关法案相比,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日益强调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这反映了国际国内形势对美国气候变化立法的影响,以及美国不同政治势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斗争。但是总而言之,美国就温室气体减排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巩固美国在全球的地位服务,而不单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犹太组织与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犹太组织是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认定伊朗发展核武器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以及担忧奥巴马政府改变对伊朗的政策,因此美国犹太组织在国会内外开展游说,促请国会议员提出制裁伊朗的法案。尽管奥巴马阐明美国对伊朗奉行的是原则性接触政策,但不得不在国会的强大压力下签署了《伊朗制裁、问责、撤资综合法》。这一法律的出台结束了奥巴马政府接触伊朗的尝试,制裁和遏制再度成为美国对伊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党派政治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新泉 《美国研究》2007,21(4):67-80
美国两党之间的博弈和竞争贯穿美国贸易政策的整个决策过程,党派政治在美国贸易政策的历史变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贸易政策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往往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而政府或国会的党派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贸易政策的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在贸易政策上的立场也会随着其所代表选区的利益调整而变化。民主党在20世纪70年代从支持自由贸易转向鼓吹贸易保护,而共和党则从贸易保护主义者转变为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产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调整及美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两党在贸易政策上的固有立场有所松动,从而使美国的贸易政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