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参与了全县农村低保调查,现在农村低保存在"分户吃低保、一户保一人、撒胡椒粉"等情况,每户家庭大都是1人或2人享受低保,个别困难特殊的家庭才整户纳入低保,低保对象大多是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其中享受低保的老年人占全县低保对象总数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人情保""关系保"及优亲厚友等问题,河南省民政厅日前下发《关于建立低保相关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的通知》,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两委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情况进行登记备查,进一步完善低保监管机制,让真正生活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低保待遇。按照规定,县(市、区)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受理低保申请、审核、审批事项的  相似文献   

3.
樊文 《中国民政》2024,(3):46-47
<正>2023年12月7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对落实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作出安排部署,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便利可及、增进老年人福祉。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各地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完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配置上,让老年人吃得更安心;在丰富老年助餐形式上,让老年人吃得更暖心;在创新老年助餐服务模式上,让老年人吃得更舒心;在加强老年助餐监管上,让老年人吃得更放心。一项项“有温度”的助餐服务举措,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常山县民政局打破以往低保救助部门各自为政方式,实行部门联办,由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乡镇(街道)审核,部门审批的"三级联动"办理体系,实现"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的新模式。"低保惠民联办"以低保家庭在政策享受上"过程更简单、路程更便捷、覆盖更全面"为目标,通过"精减、精选、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市民政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为老服务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一是"三助"让老有所养。围绕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全面推广多种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围绕失能老年人洗澡难问题,将助浴行动纳入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围绕高龄、独居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开展全面助医,推动社区医养深度融合。二是"三多"让老有所安。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很多人认为依靠商业保险养老不靠谱,尚未将其作为养老保障方式。过去针对三无老人有专门赡养制度,但是现在失独老人、低保老人也被纳入救助对象,在既有五保户和三无老人抚养政策之外的人群还可以延伸吗?对社区失能老人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会组织和机构提供的照护服务信任度较低。受儒家文化影响,老年人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私密照顾,而偏爱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顾。  相似文献   

7.
国策     
《群众》2017,(12)
<正>明确老年人照顾服务重点任务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明确提出20项老年人照顾服务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发展居家养老服务、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愿随子女迁移户口、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内容,涵盖了老年人医、食、住、用、行、娱等民生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重点关注高龄、失能、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养老、医疗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是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老年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对健康需求更高,需要消耗巨大的医疗卫生资源。由此导致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仅以医院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卫生需求。二是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或重大疾病等原因,需要有人陪同照顾。目前“医养结合”下的养老模式普遍以老年人前往医疗机构寻求医养服务为主,这对于失能、半失能、失智以及身体活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存在较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明确了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意见》指出,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天津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一、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从2008年,天津市开始实行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补贴。2011年,《关于对我市困难老年人增加居家养老护理补贴的意见》规定,补贴对象具有本市户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特困救助和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80岁以上独生子  相似文献   

12.
吴国宝 《时事报告》2012,(11):58-59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保障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最低标准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5年来,7500多万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低保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在具体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应该享受低保的对象没有及时纳入低保,同时又有部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在享受低保。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与工作难度有关,也与工作人员少和经费不足等相关。一方面,要及时准确核定一个家庭在某一时期的全部可支配收入,非常费时且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低保对象收入核定、审批和动态管理的工作量大且十分复杂,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3.
"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就开始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9年覆盖了全国城镇。2007年,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据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10月18日表示,到2007年底,全国城乡享受低保人数将达到5000万。  相似文献   

14.
工作动态     
淮北市低保人员由救助走向自立安徽省淮北市制定就业年龄段低保对象渐退管理服务的具体办法,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者,申请低保时要进行求职登记,各乡镇、街道就业服务机构或民政部门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并由职介和培训机构为其提供就业推荐。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后,家庭月人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06,(3):62-62
湖北省大冶市政府明确提出: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后.从低保对象的申请呈报、收入核算.到确定补助金额、公开公示、补助金的发放等工作都交给了城市社区。从2006年起.争取按一定比例把低保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6.
短讯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江苏省常州市在德安医院增挂常州市慈善医院牌子,由德安医院负责常州城市低保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和办理转院手续服务。慈善医院为享受城市居民低保、但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对持有低保医疗救助证的病人,在慈善医院住院治疗,可享受住院诊疗费、床位费减免50%,药品费减免10%等许多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享受低保待遇以来,我们收到了医疗救助金7000多元,大大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7月14日,患有肝水肿的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贵村低保户郑清容谈起农村低保带来的好处,感到十分欣慰。农村低保户在享受应有的低保金后,还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救助,大大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的好事很得人心,这正是蕉城区人大对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8.
鄞州区从2006年1月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老年人生活补助政策,对尚未享受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充分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较好地保障了全区老年人员的晚年生活,有力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因病行动不便,爱人年过60,照顾我比较吃力,多亏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服务。”作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受益者,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九号街坊的沈先生不仅家里得到了适老化改造,还享有助洁、助行等关爱服务。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城乡共享的原则,积极构建“五级四类”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  相似文献   

20.
熊贵彬 《前沿》2014,(19):78-80
刑释人员可以享受低保,体现了我国低保制度的人性化:摒弃道德批判,给予每个人以底线的平等。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该措施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提升帮教效果,反而使刑释人员陷入严重的低保依赖,阻碍其顺利回归社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司法系统经费严重不足,希望以低保来加强帮教工作;但办理低保的基层工作人员,却难以承接这样的职责,甚至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本文建议,应将这笔低保经费划拨给司法系统,由其在帮教期中开展生活救济,同时引入专业矫正社会工作,以提升帮教工作效果,避免低保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