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省是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木雕堪称民族工艺之一绝。《周易·系辞》云:“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古人强调形象符号对于表达含义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形象来传神、达意。在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都极度匮乏的古代,剑川白族木雕图案无疑具有负载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功能,并有劝诫、认知、教化的作用。但在历史长河中,剑川木雕装饰艺术中的很多图案的内涵在不断地传承、流播过程中逐渐嬗变,所蕴涵的社会观念、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等内容越来越模糊,已不能被详细阐释和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调研组 《创造》2004,(11):28-30
滇西因"山"的地理格局而划分出的不同民族的民间工艺以其独有的传承方式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滇西扎染民间手工业较突出的大理白族周城村、民间银铜加工较集中的鹤庆白族新华村、传统木雕加工比较著称的剑川白族狮河村和近些年以旅游经济的活跃而著称的丽江纳西族白沙乡、保山乡及以饮食经营为特色的德钦藏族奔子兰乡和将崎岖难行的山区劣势有机地转化为骑马观光旅游特色从而拉动落后山乡初步脱贫致富的德钦县藏族明永村等村落,典型地反映了近代以来滇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产业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剑川木雕始于汉代,是中国传统木雕八大流派之一。也许云南地处偏僻,而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又一直只局限于剑川一带,使得剑川木雕产品的流传稍逊色于其他流派。1993年初,一班剑川白族子弟来到千里之外的思茅,办起“思茅地区剑川旅游木雕厂”。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把剑川木雕规模化生产移植他乡。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朵远在边疆的移植之花已出墙招人,鲜艳夺目了。李士瑜是这次剑川木雕走出剑川的“始作涌者”,他四十来岁,墩墩实实,从小受家乡精美木雕艺术的熏陶,高中毕业回乡后,凭着对木雕艺术的挚爱,刻苦向老艺人学习技艺,从…  相似文献   

4.
<正>剑川是"白族之乡",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18.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14%,其中白族人口占90.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在这里,包容开放的白族居民创造了本主为主、吸纳多元的剑川文化,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正因为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全县白、汉、彝、傈僳、回、纳西6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间所见的石雕狮子工艺中,剑川白族的石雕狮子较具代表性。云南民族博物馆民间美术馆展出的一组石雕狮子,是滇西北剑川白族地区用于镇守“阴宅”(死者坟墓)的石雕狮子,石狮是动物雕刻中最常见的种类,狮的性情威猛庄严,白族人民认为它能驱秽避邪。这组剑川古墓石狮,是明清时期白族民间艺人雕凿而成的,虽经百年风雨剥蚀,还保存着完整的艺术造型,其轮廓清晰,生动古朴,精巧玲珑。其中一个是用粗石雕琢而成的,整个身子墩实厚重,后腿下蹲,前腿直立,头部光滑扁平,眼睛圆睁而且凸出,鼻翼冲天,嘴巴微闭,似喘粗气状,雕刻出…  相似文献   

6.
饶峻妮  饶峻姝 《前沿》2008,(4):49-51
本文试图将白族歌谣放在民族文化的“多棱镜”下扩视,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化平等的视野对其现照,用心灵去剖判、理解白族之所以成其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定民族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象,努力发掘深埋其中的多重文化解读空间,真实地表达出歌谣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世界。因为大理白族民间歌谣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中展现的活态文化,反映了白族人民田有的思想意识、文化现念、民族风情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3,(9):14-14
剧目以营造《绕山林》独特的意境、呈现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风情风俗,展示白族民间丰富的音乐文化和独特魅力,抒发白族独特的人文情感和民族精神风貌为宗旨。以人声与器乐组曲的形式,分“苍洱花柳”、“神都莲池”、“山野对歌”、“鞭鼓醉乐”、“梦回竹枝”五个乐章,营造了“绕山灵”的各种独特环境,融汇了大理白族典型的多种传统民歌和器乐曲。乐章间加以适当的意境性、导入性的解说,按篇章顺序连续演奏。以器乐曲与声乐曲融合一体的音乐作品形式,力求达到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融合统一,在具较高文化品位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史诗性和艺术欣赏性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霞 《今日民族》2005,(3):50-51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1.69%,是真正的“白族之乡”。境内还有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他们人口虽少,但在这里居住的历史已经很长。长期以来,剑川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民族团结之风盛行。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中小学自1999年开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试点工作,2001年正式全面启动。剑川县也于2001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有剑川一中、弥沙民族小学和剑阳镇双河完小3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10.
大理州洱源县西山地处洱源、剑川、云龙、漾濞四县结合部黑潓江畔,这个被誉为"神奇美丽的地方"、"诗歌王国"、"舞蹈王国"、"仙女撒歌的地方",居住着一个勤劳质朴的民族——白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长期以来却由于自然条件的限  相似文献   

11.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12.
大理,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自古以来,繁衍、生息于洱海地区的白族人民,勤劳朴实,富有极强的创造精神,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而推动了自己的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谐音,在白族民间习俗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人们常常用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意向和举动。这些意向和举动,主要表现在白族民间的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生产劳动、迎来送往等方方面面。其目的主要在于用谐音来图吉利,讨口彩。在大理白族民俗中,婚俗最为重。白族婚礼,大致有订亲、催嫁、迎亲、回门等几个过程。俗语说“盖房子愁…  相似文献   

13.
剑川历史上就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除白族外还有汉、彝、傈僳、回、纳西等5个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612%,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8%。另外,剑川也是多宗教信仰的地区,除了白族特有的本主信仰外,还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因此宗教活动场所较多,管理任务较重。剑川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但与民族宗教工作做得好的县(市)和地区相比,仍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差距和困难。第一,由于财政困难,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硬件、软件…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4月,福建交流干部聂金辉来到云南,担任中共剑川县委书记,从此便扎根这片土地,与18万剑川人民一起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剑川。近3年的时间,聂金辉作为一名汉族干部,用心用情融入"白族之乡",并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举全县之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18年岁末,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聂金辉书记就剑川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极为绚丽的组成部分 ,利用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来作为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 ,将对中国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是一项有效的补救措施 ,也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艺术着重表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场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她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民间绘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同其他民间艺术(如舞蹈、民间  相似文献   

17.
剑川,我国著名的雕刻乡之一,早在元明清时期,其本雕产品就在周边省区及东南亚国家广为流传。改革开放以来,剑川县注重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技艺,木雕产品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远销到东欧、西欧及亚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剑川社会经济的发展,“剑州木雕”还渐成了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剑川县政府把培植优势产业和骨于企业当作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去年,全县的木雕企业得到突破性发展,固定生产厂家由1992年的4个增加到11个从事木雕人员已达5000多人,木雕总产值从1992年的150万元猛增到3000余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  相似文献   

18.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从州首府大理北行125公里即达创川县名城。剑川县是中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占全县人口的92%也是白族文化最为典型的地区。在这里,白族语言。民族风俗保存最为完整并因历史上灿烂的文化而被誉为”文献之邦”。石宝山在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石宝山的石头奇石窟绝风光美歌会令人醉。花开石上”进到山里我们才明白”石头开花”指的是这里的红河石石缝里长出一棵棵大树杜鹃春天一到满山开放红得胜火异常的艳丽动人再就是这一带的红沙石形状如同花瓣故称五头开花。这一奇观曾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许沃伦 《思想战线》2011,(Z1):33-35
大理白族农村地区不断发展的自发性文艺团体,还未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但通过这些文艺团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艺团体对本民族文化和相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文艺队的组织方式及发展模式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程明  万绍芳 《前沿》2012,(9):180-182
傩文化源于群众、源于生活,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民间文化是建设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农村世代传承,渗透于农民的精神世界,构成当地传统文化根基和传统思想道德规范;传承好民间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和谐新农村;通过对赣傩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有力地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的广泛传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特色文化专项骨干队伍的组建,培养文化艺术爱好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极大地繁荣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