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中央全会中突然响起行剌枪声!蒋介石侥幸逃脱,汪精卫代他受过遇剌重伤。主持这一刺杀行动的是一个热血青年华克之。他的刺客生涯后来如何、遭遇如何……  相似文献   

2.
四、两次被捕,坚贞不屈1928年7月,党的六大在莫斯科举行。任弼时虽然因留守中央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没有出席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但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仍被与会代表选为中央委员。同年9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赴安徽省巡视党的工作。就是在这次巡视中,任弼时第一次被捕。这年10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路经张家坊被敌人抓获。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被捕,也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被捕。在被押解的途中,毛泽东急中生智,终于逃出虎口。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生于1879年,卒于1942年。在他坎坷的一生中,曾屡遭反动当局的通缉与迫害,前后五次被捕入狱。这五次被捕均发生在他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期,其前因后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中几个重要时期的斗争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华克之是震惊世界的“刺汪事件”的组织者,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秘密联络工作,周旋于日、美、英和汪伪国民党的豪门大宅,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战胜利时,华克之又导演了一出让驻沪日军为我军“贡献”武器的好戏,推开那些惊险的情节,充分展现了华克之超人的胆识、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孙家坤 《唯实》2014,(6):89-91
有一位老共产党人,他从江西瑞金一个偏僻的农村走来,经历了苏区第一、二、五次反“围剿”斗争的硝烟,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又从延安到皖南、江淮大地,一生四次负伤,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解放后,这位老共产党人先后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纪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常务书记、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他就是陈光同志。  相似文献   

7.
江上青烈士,江苏扬州人,观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叔父。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先后在江苏、上海、安徽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7月下旬,在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江上青烈士既是一位出入于斗争第一线的无畏战士,又是一位以诗歌为“投枪”和“匕首”的诗人。早在学生时代,江上青就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两次被捕入狱。两次入狱时都不超过20岁,两次被捕时间相距不到一年。第一次是在扬州上中学时,第二次是在上海读大学时。在狱中,他以诗歌为武器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位年龄最小的少数民族代表,当时年仅20岁,他便是邓恩铭.1922年,邓恩铭作为中共代表出席莫斯科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任中共青岛支部书记,次年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7年参加中共五大和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12月被捕,1...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被捕 1932年11月间的一天,我任在上海四马路行走时,发现叛徒小施在盯我的梢。小施为化名,真名不知道。他是浙江人、小日脸。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曾任过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或巡视员,在1932年4月前叛变了。他曾领导过我。 12月31日,我在外白渡桥乘小船去浦东。小船划到江心,我突然发现有两只小船尾追而来,船刚靠近,就有两个家伙跳上我乘的小船,二话没讲,就命令小船往回划。这时岸上已聚集着一堆一堆的人,其中有“西捕”(租界  相似文献   

10.
慕安 《党史文汇》2011,(6):45-48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他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从事反蒋活动,并于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蒋介石的事件。1939年他进入潘汉年主持的党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情报工作的得力助手,直到革命胜利。这期间他深入虎穴,出生人死,屡建奇功,对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一年半左右时间里,我省按照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从六个方面坚定地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由于工作力度大、办法措施多、项目上马快,高地建设的战略构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祝彦 《党史文汇》2001,(1):18-20
在五四运动时期 ,陈独秀曾写过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 ,文章不足 1 0 0字 ,但却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鼓舞了当时大批的青年投身于追求民主与科学的进步事业中去。“我们青年总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这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在陈独秀复杂坎坷的一生中 ,曾五次被捕入狱 ,既曾陷于北洋军阀的囹圄 ,也曾两度蹲过法租界的洋牢 ,最后一次则被囚于国民党的监狱 ,从历史意义上实践了他自己五四时期的倡言。一陈独秀的第一次被捕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 1 91 3年。辛亥革命前后 ,陈独秀在安徽积…  相似文献   

13.
李立三一生大起大落,他是一位历尽磨难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中国名也有俄国名,有化名、笔名一大串.他生前曾两次被捕入狱,人们为他开过三次隆重的追悼会.他结过两次婚,有两个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妻子.本文只侧重介绍他与第二个妻子李莎的风雨人生路.  相似文献   

14.
龙起銮从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一步步升至广西贵港市政府副秘书长时,才40出头,前景看好。可他的"家事"接踵而至,"清贫"的他就通过一次又一次受贿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他从青春勃发到两鬓斑白,扎根山沟26年没挪过窝,退休之后仍然坚守岗位,为官兵服务。他就是北京军区某军械仓库退休军医高玉恒。一腔热情,让他毅然选择留在了仓库1986年初,部队精简整编,高玉恒所在医院被撤销,他被确定分流到另外一家部队医院。就在他打背包准备报到时,仓库老主任找到了他,希望他到仓库卫生所工作。原来,老主任的女儿也在这所医院工作过,平时从女儿口中得知高玉恒是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好医生。面对老主任的盛情邀请,高玉恒决定先到仓库看看再作决定。那天,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一辆破旧的"老解放"终于把他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仓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7)
正任作民是我党著名领导人任弼时的堂兄,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他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1月入党,先后在上海、河南、山东、湖南等地担负地下党的领导工作,因叛徒告密两次被捕,长期被关在敌人的监牢里,受尽各种酷刑,但他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而又充满智慧的斗争,从未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在河南不幸第一次被捕  相似文献   

17.
正老家亲戚三哥最近来省城,和我见上一面之后,他匆忙离开,说是要去看望转院来的老领导。从县上的医院转到省城的医院,难道是病情加重了?在我追问之下才得知,这名老领导已临近退休,调岗到较为清闲的职位,平时身体不太好,经常去县医院做理疗,但毕竟还没退休,还得去单位上班。因为女儿在省城,后来他干脆搬了去,向单位请假,长期在省城医院治病。三哥说,老领导身体并无大碍,不过舍近求远换了医院,他就可以"名正言顺"不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18.
凌辉 《湘潮》2006,(4):16-17
一颗留在张震身上的子弹,伴随他度过了整个解放战争1945年2月16日,时任新四军四师第二旅旅长、淮北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四师参谋长的张震,在萧县祖老楼与敌伪军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右臂。这是张震继窦楼战斗负伤后的又一次负伤。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侧翼实施攻击,终于打垮了敌军。受当时条件所限,这颗子弹未能及时取出。1946年2月2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张震抵淮安参加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的高干会议。其时他负伤的右臂仍在隐隐作痛。乘休会之机,他去了一趟淮阴,到这里设备较好的仁慈医院上门求医。医生给他作…  相似文献   

19.
慕安 《党史纵横》2011,(6):33-37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汪精卫的事件。1939年进入潘汉年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斗争数十年,  相似文献   

20.
敢吃螃蟹全国科学大会期间,王同亿成了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一张张善意的笑脸,一双双信任的眼睛,使王同亿感受到了事业上的甜蜜。近几天,他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总在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分组讨论时,一位老教授问他:“小王,下一步你打算搞什么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