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丰镇市新城区街道党组织针对企业转制过程中下岗职工较多的实际,发动居委会党支部积极开展“帮扶工程”,他们通过实施“三扶”之策,即对下岗职工扶“志”,扶“技”,扶“贫”,使85名下岗职工走上了再就业之路,受到了下岗职工的称赞。———思想上扶“志”...  相似文献   

2.
白茹 《支部生活》2005,(9):13-13
党内帮扶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近年来,蒙自县按照“思想上扶志,经营上扶技,生活上扶困”的原则,积极探索关心帮扶困难党员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紫云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理念,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使贫困群众获得更多农业增值. “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不用愁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村民罗慧芬2016年以来,心情十分舒畅.  相似文献   

4.
1948年香港工商界的“反美扶日”运动,是当时全国性的“反美扶日”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行动起来抵制日货,到组织起来“反美扶日”两个发展阶段。由于香港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致使香港与内地的“反美扶日”运动在参与主体、关注领域、领导力量、斗争目标和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面对共同的“反美扶日”主题,香港工商界与内地青年学生的表现又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都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5.
一是生活上扶困。通过成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建立多种活动载体。对困难党员进行生活救助。二是思想上扶志。采取座谈、讲座、现身说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送教上门”和“出门学艺”,激发困难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树立发展信心。三是机制上扶本。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困难党员工作组织协调制度、市县级领导定点帮扶和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逐步形成多样化,各种模式有着各自不同的资助理念和资助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基于工作实践,针对我国高校当前存在的各种学生资助模式,提出构建“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育人型资助模式,以经济扶助为基本,以意志磨砺为支撑,以能力增强为核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资助,做到生活上扶困、精神上励志、实践中强能、效果上育人的目的,多维度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扶困、励志、强能三者有机结合,发挥1+1+1〉3的效应。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中,希望能为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绥阳县紧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一个目标”,认真落实最严格的督查、最严厉的考核、最严肃的问贺“三个最严格”,全力把握年龄界限、后备干部、综合寨质、提拔任用、签责任状“五个要求”,始终坚持暗访督查、问责惩戒、定期调度、宣传氛围、项目争取、政策落实、挂帮扶助“七个常态化”,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强化“四个着力”,真正在“扶持谁”上下功夫,在“谁来扶”上动真格,在“怎么扶”上出实招,在“持续抓”上强保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尽非常之贲、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创非常之绩,苦干实干,攻坚拔寨,全力聚焦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十三师工会在十三师党委和兵团工会坚强领导下,坚持重心下移,以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少数民族职工为重点,以推动服务职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和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为目标,积极拓宽服务职工的有效载体,对职工事业上“扶”、生活上“帮”、权益上“护”、感情上“融”,在完善服务职工体系建设、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推动提高广大职工收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师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积极贡  相似文献   

9.
铁力林业局坚持把真帮实扶困难职工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大事来抓。努力在困难职工、弱势群体“最盼”上做文章,“最急”上见真情,“最想”上求实效,使扶贫解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和谐诚力先     
张真 《党课》2011,(22):65-66
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70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婿却对其恶语相加:“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这个故事真让人感慨。  相似文献   

11.
和谐诚为先     
张真 《当代贵州》2011,(28):7-7
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70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婿却对其恶语相加:“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这个故事真让人感慨。  相似文献   

12.
张俊帧 《党课》2012,(7):55-57
“自从有了‘双贷双扶’。遇到好项目就不愁资金了,不仅贷款方便多了,而且有镇上的干部为我们提供信息和服务,致富也更有信心了”。云南省马龙县马过——河镇上关坝村养鸡户李洪春说起近两年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总是讲“双贷双扶”红色信贷工程(以下简称“双贷双扶”工程)的便利与好处。如今,像李洪春这样的例子在马龙县越来越多,他们都是县委“双贷双扶”工程的受惠者。  相似文献   

13.
蓝芳 《求贤》2012,(12):12-15
“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数、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三支一扶”工作。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轮“三支一扶”计划,仍是5年,每年招募2万人。《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发放工作生活补贴、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农卡寸基层任职、服务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老庄镇凉水泉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27人。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府办工作队确立帮扶工作的重点是实施“三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祖仁 《求贤》2010,(6):37-39
一、什么是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全市每年招募21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2年,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至第三年的8月份结束。  相似文献   

16.
低迷而不沉寂的发达国家工人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薇洲 《党建》2009,(5):61-61
冷战结束后,“扶资本抑劳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发达国家大行其道,加之全球化迅猛发展,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社会内部分化,致使世界范围内“资强劳弱”的态势愈来愈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7.
谭海 《当代贵州》2016,(49):56-57
近年来,赤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33668”和遵义市“35669”攻坚计划,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基本方法,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性问题.“十二五”期间,赤水市实现了全部乡镇“减贫摘帽”,3.17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2,(10):F0002-F0002
榆树市在“三帮扶”活动中,坚持统筹兼顾帮贫、标本兼治扶弱,收到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周鑫  何刚  李静捷 《新长征》2011,(10):30-31
柳河县社区党工委在“三帮扶”工作中,全面实施“五级联动”,即县级领导、局级领导、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和成功人士、先进党组织齐帮共扶,  相似文献   

20.
文雯  晓司 《支部生活》2009,(9):48-49
2006年,中央“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扶贫)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已招募8804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该计划。至2009年6月底,国家继续招募约2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此计划。“三支一扶”这一部署,在后来的运行中催生了大学生“村官”的问世,目前全国已有13万多名大学生村官,分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