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不公正将鼓励人们不进行“生产性努力”而进行“分配性努力”,由此妨碍经济效率。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区别了到底哪种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哪种制度会妨碍经济增长。在此他使用了“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两个概念。他认为,人们认为社会不公平,其实是觉得他们每增加一分投入到生产中去(即“生产性努力”),并没有多得到一点相应的回报;相反,有些人只把精力放在企图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即“分配性努力”)却真的能得逞。这个时候,更多的人将不愿再将自己的努力放在生产性上,转而也放在分配上,经济增长就将陷入停…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金钱”,实质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党的事业。在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周围世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对钱即货币的依赖。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面对金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金钱作为利益的象征物,自然有它进步的一面。但人的利益是多元的,绝非仅仅是物质利益。认为金钱万能,认为只要攫取了金钱,就等于得到一切,连资产阶级有识之士也认为失之偏颇。我们承认,钱是生活的必需,但要钱就得付出劳动,而不…  相似文献   

3.
北风 《侨园》2012,(7):64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一个国家里的一些人有仇富倾向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个别国家也怀有这种心理,那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  相似文献   

4.
要注重协调     
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由于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的发达而产生广泛的联系,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没有减少个人对个人、个人对杜会的相互依赖,而且更加强调了这种“依赖”。因为,人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必须首先谋取与他人、与社会的协调。一个科技工作者是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来表现和实现自己价值的,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社会价值。然而,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成果水平再高,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离不开周围的同事、离不开前人的劳动。因此,一个人只有与他人、与集体协调地相处,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52)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学者商果认为:21世纪的婚姻与家庭将更加理智。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个人的经济独立使人们在情感选择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本身。金钱与“性解放”,都逐渐失去了过多的影响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金钱对于人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金钱毕竟不能代替或买到真实的情感,这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同时,传统农业社会对情感与性的禁铜带来的反叛——性解放,也由于失去了其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对于性普遍已具有的科学认识,性解放不再成为许多人非情感选择的轻率尝试。这样,情感将更加理智地注重个人内心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油田钻井处培训中心徐建华 :现在的理想教育很不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 ,我们的理想教育工作的重心几乎全放在了社会理想方面 ,一味追求全体成员思想的高度统一和同一个社会大理想 ,而在职工个人理想方面则是一带而过 ,所花精力甚少。近些年来 ,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一部分人的个人理想混乱不堪 ,比如在个人生活理想上 ,许多人追求实惠、贪图享受等等 ,这都显示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尤为迫切和重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心人们的个人理想。人们怎样通过正当途径和合理的方法去获取财富、职务、成就…  相似文献   

7.
柳萌 《民主》2007,(4):44-44
何谓财富?按大多数人的共识,如果把财富的概念,分为精神和物质,精神财富就是知识,物质财富就是金钱。在有“真人不露相”之说的过去.这两种财富的拥有者,一般都是不肯显露的,有知识的人尽量装得谦虚,有金钱的人想法扮得寒酸,总之,就是“夹着尾巴”过日子。谁要张扬自己的财富,那可就像犯天大的忌,嫉妒、憎恨都会找上门来,从此就不要想如何消停。  相似文献   

8.
陆璐 《侨园》2003,(1):12-13
目前,对外劳务输出正在作为国际服务贸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出国劳务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劳动力过剩,能够出国做劳务,于个人有利,于国家有利,也确实有很多人因此富了起来。但是,由于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准确,办理劳务输出的机构运作不规范,更有甚者,有的非法中介机构暗箱操作,有的中介个人居心不良,致使出国劳务的人们受骗的事时有发生。这一切都在提醒人们:出国劳务当心受骗。  相似文献   

9.
金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前只能标价商品的金钱货币现在已经成了可以量化社会生活的东西,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占有的欲望十分强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本是可以进行一种自由自觉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人与自身本质的异化,使得人们崇拜金钱,追求物质享受,使金钱成了衡量社会生活的尺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析社会生活的金钱式量化的基础上,指出人们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应该学会马克思的金钱观来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积极扬弃人的异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0.
劳动是增加财富的必要投入要素,一个国家希望加速经济产出,就必须增加就业。就业也是百姓自己最关心的事。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陷入巨大的痛苦,甚至铤而走险,导致犯罪,对个人和社会都极端不利。可是我们发现,增加就业既不能完全靠市场,也不能完全靠政府。或者说,在就业问题上市场和政府都会失灵。政府帮助百姓就业是义不客辞的责任。这个道理虽然完全正确,但是要在政策中贯彻却并不容易。原因是,增加就业需要政府的许多部门配合,包括工商,税务,环保,质检,卫生,扶贫办等等,而税收收入的增加只表现在税务部门。前面那几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类真正的贫困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而导致的。而真正的富有也应该是作为总体的、全面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完全显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贫困同工人异化劳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贫与富真正含义及实现人的真正富有等观点,对当下人们正确对待贫与富以及如何真正的成为一个富有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至社会小到个人,时时处处都在进行着一种独特的意识活动:对面前的人、事、物作出价值(好坏或轻重缓急等)的认定和判断,形成具体的反应(态度),从而采取对策和行动。这种意识活动,叫作评价(评定价值)。评价比认知更接近于人的行为,更深地体现着人的主体性和思维心理特征,因此它同人的言行表现关系更密切、更直接。对重要事情的评价,实际上是人们对关乎自己立场、利益和命运问题的回答与抉择。可以说,几乎没有人不在追求对自己“好”的,排斥对自己“坏”的。然而,结果却常常并非如此。“求福得祸”、“良莠不分”、“南辕北辙”的事是很常见的。这说明,人们“认为好”的  相似文献   

13.
一、公平述略公平是社会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公平问题涉及“应该”和“不应该”等价值判断,因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判断也是随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远古社会.“弱肉强食”被人们普遍接受;在封建社会,财富世袭制被认为理所当然: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导致财富差异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则认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不仅应该鼓励竞争.  相似文献   

14.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人的价值而言的,是人的价值关系中相互对应,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特有的构成部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分析人的价值也必须在这个“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考察。因为人的价值在本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认识上的一种反映和概括,它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只能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把握。所以,就人的价值而言,既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个人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所谓个人价值,就是以个人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为价值客体而言的。在这一价值关系中,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社会对个人多大程度的回  相似文献   

15.
姜尔林 《行政论坛》2012,19(3):41-44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发展主义对公共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发展主义将经济增长视为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不但将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还过分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以市场化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公共政策重经济价值、轻伦理价值,重经济发展、轻收入分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和谐,重物的价值、轻人的价值,这导致公共政策整体功能的偏差与弱化,也使公共政策陷入了价值困境。在价值自觉的基础上,公共政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和谐,以实现公共政策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6.
金钱琐谈     
在当前商品社会中,金钱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工具,是人们生活赖以维持的血脉。没有金钱,人们衣食住行就没有着落,因此就寸步难行。但是,如何对待金钱,又是两种世界观的分水岭,是思想纯洁还是龌龊,品德高尚还是卑鄙的试金石。如何挣钱,如何花钱,大有讲究,大有学问。能挣钱,会花钱,那是真本事,有能耐。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奔小康的宏伟蓝图,因此,不管你是经商、经营企业,不管你是搞科研、搞发明创造,也不管你是搞种植、搞养殖,只要凭自己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出色的工作发家致富,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必像极左时那样谈“钱”而色变。不仅能挣,而且会花,要提高自己物质生活的档次,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品位,使自己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目前  相似文献   

17.
一、价值观的双重表达:社会价值导向和个人价值取向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价值观不是价值关系本身,而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它以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理论形态的思想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传媒而存在。它制约人们对具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追求或排斥、珍视或蔑视、接纳或抗拒。因此,价值观在人们的整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工不愿学习技术、技术绝活失传、技术岗位后继乏人等问题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工学技术积极性为何不高?笔者于去年8月在我矿部分青年技术工人中中做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青工不愿学技术即有青工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不思进取,信奉中庸之道。一部分青工缺乏理想,没有向前奔的劲头,“知足常乐”。他们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追求过多,也容易使自己从希望到失望,最后到绝望。还有一部分青工认为进入企业后就意味着自己终身工作有了保障,满师、晋级将随着时间累计而累进,无需努力、竞争。二、追求实惠,价值观念倾斜。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部分青年社会价值参照系发生变化。他们认为,“技不在提、有钱则行”。他们受社会价值导向不合理的影响,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青工、本职技术不学,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认为:所谓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于人们所具有的益处。而价值观则是人们在进行价值判断时的依据,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对人所具意义的基本看法。由于客观事物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价值的划分也是多方面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将价值划分为六种,而西方有些学者和日本的有些心理学家则提出了相互之间大同小异的五种价值。归纳起来,不外乎达洋六种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西方学者认为,各种价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它自身的作为决定的,还是由它自身性质决定的?全面的说法是,两者都起作用。然而,现在人们往往强调前者,忽视或者不愿讲后者,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也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地位。这就与中央关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相悖,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