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五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她的名字叫谢水莲。一当我们到达兴国县长冈乡这块红色土地时,热心而朴实的村民告知我们:你们来晚了!“怎么回事?请快告诉我们!”“谢老太昨天去她女儿家了,在井冈山。”从村民口中得知:谢水莲已年逾八旬,身体不太好,目前,每月只有“家属生活费”108元、“苏区干部”补助费120元,因而,女儿们经常接她到家中去“保养”一段时间。乘京九列车北上,在井冈山车站下车,驱车4小时,我…  相似文献   

2.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8-7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80多年后的今天,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接待了一批批实地探寻“井冈山精神”的游客。许多人经历了井冈山红色之旅后,在体会文章中感慨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巍巍五百里井冈……”其实,“五百里井冈”用在这里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杨唐达 《党史文苑》2004,(10):30-32
草林圩场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红色圩场创建后,不仅活跃了当地乡村经济,而且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保障,为根据地做好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红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时期领导军民开展的体育实践活动,并发展为最具群众基础的体育形态。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体育的发源地,以现有资料通过文献分析和辩证分析方法,探究井冈山时期红色体育形成的背景及内容,分析井冈山时期红色体育的特征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斌 《世纪桥》2013,(9):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何斌 《世纪桥》2013,(12):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1,(14):46-46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正>从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从检修高铁列车的动车组运用所到指挥1万多公里铁路运输生产的调度所,从乘坐“南湖·1921”红色列车到参观上海铁路博物馆……2023年7月15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举办的“重走一大路、勇当‘火车头’”行走党课落下帷幕。开放式讲课、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总计4期,每期12堂“微党课”,共400名一线党员参加,20多天里,在这片见证建党伟业的红色土地上,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推出了“重走一大路、勇当‘火车头’”行走党课,用红色基因滋养信仰、以发展成就坚定信心,激励一线党员努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3):21-21
革命老区湖南省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六县之一。近年来,炎陵县以新的载体、新的形式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赋予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已成了最受全县党员干部欢迎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20,(1):F0002-F0002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市。“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在脱贫“摘帽”后,井冈山市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正在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奔向高质量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剑 《党史文苑》2008,(6):62-63
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湘赣边界孕育、产生、发展的革命文化。与当时的其他文化相比,井冈山红色文化有着大众性、时代性、战斗性和传承性等四个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认识“井冈山”这三个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后来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知道了井冈山是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心里便有了想看它一眼的念头。在建党80周年前夕,组织上安排我们到井冈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也就有机会实现了这个20多年来的愿望。 乘车来到井冈山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朱德同志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红旗雕塑,上山的路上经常见到“山因革命而高,地因人杰而大”、“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等…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内容,两者都形成和发展于当时特定的革命环境。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的产生,它们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科学内涵、历史作用、时代价值都存在延续性,由此可分析出两者“源”与“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罗彪  彭松 《党史文苑》2023,(S1):31-33
<正>江西吉安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西时提出了“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永新县的贺氏三兄妹贺敏学、贺子珍和贺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乃至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都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们传奇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旅程.激起了无数数后人的研究热情。三兄妹中,贺子珍因为有和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延安的10年婚姻,贺敏学因为有毛泽东称赞的“好人”和“三个第一”的评价,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和量巧研究兴趣.所以关于他俩的传记、编著、文章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新的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一时红遍大江南北。湖北省委对省内的红色文化的资源开发与研究也非常重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也认识到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于今年5月派出8名研究生赴鄂豫皖、湘鄂西两大革命根据地所在中心地区红安、黄麻、洪湖、监利进行红色文化调研。6月15日历史文化学院隆重举行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湖北红色文化调研报告会。今年暑假,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又兵分三路。分赴井冈山、鄂豫皖、湘鄂西三大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月23日至25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井冈山人学举行。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春、副主任卢大有,井冈山大学副校长曾建平、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泰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吉安市及市辖区党史部门负责人,井冈山大学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时期(1927.8—1930.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首先,井冈山时期紧密的党群关系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想信念追求。其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成功经验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创新能力追求。最后,井冈山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经验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人才培养要求。关键是不能套用红色资源,而是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敢闯新路,改革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高校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年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高校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探索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的党建价值和育人价值,指出可通过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开设选修课、创办社团、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等途径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为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形式、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增强师生党员使命感和认同感、传播红色文化、推动党建平台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引兵井冈对中国革命道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开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