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兴华 《当代贵州》2016,(18):42-43
正"十三五"时期,罗甸将加快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大力实施大扶贫、大健康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二五"期末,罗甸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1亿元,年均增长1 5.8 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 1.4亿元,年均增长3 3.9 2%;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22亿元,年均增长2 4.1 2%;财政总收入6.9 8亿元,年均增长1 6.5 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年均增长1 6.5 6%;同步小康实现程度达91.3%,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中游,税收收入增速排位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淮北经济开发区迎难而上、拼搏奋进、创新发展,在巩固发展老区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三项工作",实现"三大突破",三年引进市外资金40.6亿元,年均增长131.6%;区内工业总产值14.23亿元,年均增长43.2%;园区建设规模达到16平方公里,呈现倍增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7,(17)
中共通化市二道江区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在未来5年要把二道江区建设成为全省中等经济强区的目标。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2350万元,年均递增14.9%;财政收入达到45000万元,年均递增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79元,年均递增5.9%。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谋划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在"赶"与"转"的征程中双向发力,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三,向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疾速前行。翻开《贵州统计年鉴(2016)》,一组数据成绩喜人:"十二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409.85亿元,年均增长12.5%,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位;人均产值接近5000美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分别提高了0.3和16.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97.13亿元,年均增速28.6%;财税收入9315.42亿元,年均增速18.8%;社会消费品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9)
<正>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开放、促改革、惠民生,口岸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进出口货运量年均递增8%,全体居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 ,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 ,必须具有世界眼光 ,增强感召力”。以“自强不息 ,坚忍不拔 ,勇于创新 ,讲求实效”为标志的浙江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值得提倡的先进文化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人民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 ,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从1978年到1999年 ,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5350亿元 ,年均递增13 .3 % ,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第12位跃升至第4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1元增长到11993元 ,在全国的…  相似文献   

7.
林明达 《当代贵州》2005,(23):17-18
到2010年,力争全州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总量达到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800美元以上;规模工业总值25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8.
浙江精神与浙江现象的文化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勤劳聪明的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 ,披荆斩棘 ,敢为人先 ,开拓出了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了一系列惊人的奇迹。从1978年到1999年 ,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5350亿元 ,年均递增13.3% ,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第12位跃升至第4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1元增长到11993元 ,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6位跃升至第4位。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1978-199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0):24-26
<正>红寺堡是宁夏生态移民的桥头堡,20多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红寺堡精神,在困难面前,务实进取、不自卑,不退缩,不犹豫,为20多万移民谋福祉,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奇迹。"十一五"末红寺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8%到20.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17%至13.8%;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7,(12)
挣脱了历史包袱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吉林江北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机"),3年来"车速"很快。从总量上看,"江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递增33%。  相似文献   

11.
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如期完成,提前三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任务。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九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8位。全省财政总收入由235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5年累计新增固定资产2400多亿元,比"八五"累计增长2倍。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都上了新台阶,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了“抓住机遇、主动决策、发展自己”的态势。万年县原有的“八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年均递增9.6%。其中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年均递增6.39%,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年均递增13.27%。财政收入4700万元,年均递增11.3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年均递增7.45%。调整后的目标改为:工农业总产值达10亿元,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13.
刚刚闭幕的中共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凝聚全省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开创振兴吉林、富民强省新局面的重要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好九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全省的一件大事。松原作为一个资源大市、农业大市,总体形势和全省一样,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2%;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2.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00亿元,年均增长30%;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4.2:58.3:27.5。实现这个发展目标,我们将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的要求和部署,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新的、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省农村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长,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亿,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加1305元,增长11倍,年均递增12.1%;农村贫困人口由80年代中期的1200万人减至目前的245万,绝大部分农村居民通过收入的持续增长,稳定地越过温饱线开始向小康迈进。但近两年来,伴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民增收趋缓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当前我省农民收入实际?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省农民收入状况是:第一、相对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而言,我省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元,云南为130.6元,比全国少3.6元,低于全国2.7%;而到199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迅猛增加到2210元,云南仅为1435元,比全国少775元,低于全国35.1%;21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4.3%的增速递增,而同期云  相似文献   

15.
<正>云岩区在抢抓机遇中趁势而上,在创新发展中砥砺前行,顺利通过了全省首批全面小康创建验收,开启了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新征程。一、基础条件(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领跑全省,各项指标稳步增长。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9.94亿元,年均增长14.25%;财政总收入达到161.67亿元,年均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洪涝灾害频繁,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省人民不懈努力,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预计, 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 3648. 5亿元,比 1995年的 2151. 4亿元增加 1497. 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 9. 6%。经济总量继续居全国第 1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540元,比 1995年的 3400元增加 2140元,年均递增 8. 9%。在 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基础上, 1999年…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上下呈现出心齐、气顺、业兴的良好局面,初步具备建成贵州经济强县基本条件。2011年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和铜仁市委、市政府"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五县五化"发展战略,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49.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8.6亿元,年均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由2011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14.9亿元,年均增长39.6%;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十三师红山农场党委团结和带领各族干部职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争先进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大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深化改革与创新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3年,该场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4.7亿元,较上年增长54%,三次产业比率达到26:57:17;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递增48%;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5万元,递增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较2012年翻一番半,综合利润实现20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桦甸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探索了一条用机制选人、靠制度管人、凭政绩用人的新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亿元,3年平均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2.5亿元,3年平均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平均递增15.7%。一、抓住关键环节,规范监督书记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时期,毕节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11%;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4820元、11210元,年均增速分别为8.5%、10%;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增幅居全省第二,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五年筚路蓝缕,五年奋楫扬帆。回望"十三五",毕节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怀感恩之心、立奋进之志、聚拼搏之力,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快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