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竹静 《法制与社会》2011,(34):251-252
数字化作品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两种,即传统流通渠道和网络传输渠道。针对两种不同传播渠道下,数字化作品著作权犯罪的定罪标准,相关司法解释先后确定了违法所得额、非法经营额、实际点击数,注册会员量等作为定罪的量化标准。本文对包括上述标准在内的数字化作品著作权犯罪定罪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2.
曾榕 《法学研究》1986,(3):32-36
定罪是在侦查和审判工作中认定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何种罪,以及对犯罪人适用相应的刑事法律规定。正确定罪关系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办案任务的实现;决定对犯罪人判处刑罚,由犯罪人承担因实施犯罪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对实现刑罚目的,教育改造犯罪人,预防犯罪等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定罪情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罪情节初探王世科由于我国法律关于定罪情节的规定不明确。理论界认识又不尽一致;给案件认定和处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定罪情节认真加以研究,不论是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有积极的意义。一、定罪情节的概念与特征所谓定罪情节,是指刑法所确认的犯罪...  相似文献   

4.
单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之一,单位刑事责任的承担是有别于自然人这个犯罪主体的。本文以单位人格的内涵和法律特征为立足点,结合我国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论证了单位人格在单位犯罪中的定罪和处刑功能。单位人格的定罪功能分为消极的定罪功能和积极的定罪功能;单位人格的处刑功能存在着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和三种非典型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以贩卖或吸食、注射为目的而盗窃毒品的犯罪,近年来时有出现,但法律以及有关司法解释却没有对其作出规定或解释,致使实践中对盗窃毒品的犯罪如何定罪处理的问题存在诸多争论.认识上没有统一,造成法律适用的不一致,不利于打击毒品犯罪.本文拟就盗窃毒品犯罪的定性、数额认定以及定罪处理的几种情况作一肤浅的探讨,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对于多次实施同种盗窃的行为,其每一次行为因想象竞合又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对于此类情形该如何定罪,法律并无具体规定。请问:是每一次行为单独定罪还是全部犯罪数额累加后再进行定罪?如果是分次定罪,在最高刑与最低刑相同的情况下,应如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但是,定罪作为确定某行为是否有罪的一种认识活动,却是贯穿于侦查、起诉和审判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之中。深入研究探讨定罪原则.对保证公、检、法机关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新修订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司法车路,试对守罪的几个主要原则作一探讨。一、犯罪构成要件原则审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某种犯罪,其前提条件是构成某种犯罪的法律条件。就定罪而言.其法律条件是由刑事法律规范所决定的犯罪构成要…  相似文献   

8.
1997年2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新刑法第3条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原则的确立,要求我们的刑法价值观念相应地变革或重塑,对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  相似文献   

9.
犯罪数额问题是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许多犯罪行为的定罪与量刑都有着重要意义。从性质上分析,犯罪数额可分为起定罪作用的犯罪数额和起量刑作用的犯罪数额,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应结合刑法的基本理论,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数额进行准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10.
刑法将许多犯罪规定为身份犯,犯罪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身份才能构成这些犯罪。有些身份在刑法中具有定罪作用,这种身份叫做定罪身份。除此之外,有些身份还具有量刑作用,这种身份叫做量刑身份。所以,我们将刑法中所规定的行为人所具有的对定罪量刑有一定影响的特定的个人要素叫做刑法中的身份。有些国家的刑法中还规定某些犯罪只有特定的单位才可以构成,因此,单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身份,也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