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三个维度的批判都超出了政治哲学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一般哲学意义。第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马克思指出头足倒置既是黑格尔法哲学的特征,也是黑格尔全部哲学的特征,进而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展逻辑",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泛逻辑主义方法的缺陷,马克思走向"在事物自身的发展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路;第三,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自由观的批判,得出自由的实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创建新国家的结论,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立场的转变,为自己确立了创立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表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上都已不同于黑格尔思辨、抽象的唯心主义,也显示出其在实践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上与黑格尔哲学具有根本的区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是对社会资本辩证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它深刻把握了无产阶级社会资本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社会资本与资产阶级社会资本的斗争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理论,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重要理论,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理论联系。马克思社会资本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实现和丰富发展的重要理论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袁芳 《前沿》2012,(24)
自由是人类崇高的理想,人类社会向往自由、追求自由.马克思在扬弃前人自由观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理念的转变,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曹萌 《人民论坛》2014,(5):187-189
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关注到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促使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共同促进的动力下,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以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在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准确把握其本真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加快新时期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对异化的理解是积极的.而费尔巴哈时异化的理解则是消极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个从"对异化的彻底否定"到"对异化的积极肯定"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马克思将自己的研究视角从费尔巴哈转向了黑格尔,而且从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史来看.它还意味着马克思由此开始了思想转变,走向了创立唯物史观的征程.  相似文献   

7.
受制于自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认知,早期现代性思想事实上并没有理解人类自由的超越性与社会性维度,对此康德哲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都曾试图作出修正,但是黑格尔决定性地扭转了这一局面。通过将现代经济解释为人类意志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领域,黑格尔重新树立了人类理解、掌控自身社会生活,进而以人类整体的力量实现人之自由的崇高信念。马克思高度重视黑格尔自由观的超越性和社会性维度,但又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唯心论解释,进而从人类实践的现实条件出发,重新阐明了人类自由的丰富内涵和实现方式。马克思将现代自由观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重温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们把握自身时代的处境和前途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起了独特的作用,而后者正是对前者的继承与超越。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是马克思逐步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片面性、对“市民社会”从法哲学分析到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既是起点,又是中心。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历史之迷和理论之迷作出科学解答的开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发源地.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了自己的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主体性思想的批判,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界定了主体和客体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为创立新世界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也是每个人的应有权利。自由具有历史性、阶级性,与人的社会属性密不可分。自由的实现依赖于法律的保障,但是自由并非无所约束,法律保护自由但也是自由的界限。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关于自由与法的思想对于当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即人民自由权利的实现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阶级性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法治建设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过程,考察后我们发现马克思并不是一般地谈论共同体,或是有意要建构一种共同体理论,他的"共同体"思想是在探索人类解放道路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立、运用、验证、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给共同体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在共同体问题上蕴涵着马克思深厚的人文价值关怀,那就是人的自由发展.对马克思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一种共同体到底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条件.这是马克思探索共同体乃至表达"共同体"思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奠基于全面而系统的文本基础之上的研究,最终呈现出一个与以往很不相同的马克思形象,形成对马克思哲学新的理解,把其关乎理解世界的哲学方式的超越、新的世界观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全新把握、社会认识论和历史阐释学的探究和鲜明的哲学归旨与思想特征等方面充分揭示出来。文本研究的最大启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是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在其哲学革命的基础之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劳动解放何以可能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对劳动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必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把人的自由本性内在地植入劳动之中,这是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从劳动的社会本性出发,把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与劳动异化的积极扬弃内在统一起来,理解为一个社会运动或社会生成过程,从而指明了劳动解放的现实路径。自由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劳动的自由本性的真正实现;作为积极扬弃异化劳动或者私有财产的社会运动过程的结果,则是劳动的社会本性的真正实现。劳动解放或自由劳动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楠 《前沿》2013,(9):65-66
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常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对马克思哲学做过于实际的理解,缺乏理论思维和形上性;二是将马克思哲学构建为体系哲学,做实证化和教条化的理解。这两种理解方式都不能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真义。避免将马克思哲学构建成僵化的体系哲学,同时,也要从体系的角度理解马克思哲学。这其中包括对体系问题本身的理解,以及马克思哲学是否有体系及其有怎么样的体系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始终追求人的生存合理性,始终把人的解放作为终极目标,并把社会化了的人类作为其立足点。因此,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是追求全人类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自由解放的哲学,这也是马克思的人本理性哲学理念的总体精神。同时,马克思的人本理性哲学理念在其理论研究的一生中是具有一贯性的。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郑华萍  郭鹏 《前沿》2009,(5):126-12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在实践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明确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以其建构“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努力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楠  高燕宁 《前沿》2010,(7):36-38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凸显马克思实践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确立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扬弃传统实践观,建立科学实践范畴的理论发展过程,阐释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所具有的世俗性、批判性、历史性的理论特点。任何理论的价值都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能够更好地以理论的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苏联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之为把握人类历史最普遍规律的"一般科学"的主导性理解,从而矮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变革的重大意义。固然,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消灭"或"终结""哲学"为前提的,但其并非是在消极意义上执行"消灭哲学"的,并且其所终结的"哲学"乃是开启于柏拉图并集大成于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非哲学之全部。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科学"时,是在相对于"谬误"或"意识的空话"的"真正的知识"的意义上而言的。从其思考的对象、内涵的彻底批判精神以及未来关照来看,马克思的思考方式是"哲学"的,而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的自由精神和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由思想即来源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渊源于西方哲学的自由传统。古希腊哲学的自由理念,近代哲学的政治自由理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自由对马克思都产生直接影响。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在理论上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