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平 《湖北社会科学》2006,1(4):120-122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率先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德语《圣经》,使《圣经》为普通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动摇了教会的权威,推进了宗教改革运动。路德的《圣经》翻译是德国乃至欧洲翻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统一了德国语言,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为翻译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圣经》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伟大巨著。它大致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共 66卷。在这浩瀚恢宏的篇幅中 ,一部宗教的史诗一直从太初写到罗马传教。其中的故事、格言、典故、传说等构成了“圣经文学”,对西方语言文化尤其是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都源自《圣经》 ,现在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探寻《圣经》对现代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源自《圣经》的习语范克 (Funk)在《词源》一书中说 :“词汇常常隐藏着传奇故事 ,它往往把我们引入神话和历史 ,使我们了解伟大的人物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英译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为世界人民熟知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史诗中关于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如何忠实于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是在英译研究中着力研究的重点。从翻译中的文化解读和史诗翻译的历史回顾出发,讨论了《格萨尔》英译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现象,以期对《格萨尔》的翻译传播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越过七十七条江河,30位傈僳族农民从云南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傈僳山寨来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于是,从北京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到长安大戏院,从国家交通部到国家民委,无不飞扬着傈僳族那燃烧的歌声。《摆时》热情奔放,《莫广》古朴粗扩、(优叶)深沉委婉……中国音乐界的艺术家们赞叹演出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给京城的文艺舞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民风。《摆时》奇葩竞艳京城《摆时)是傈僳族民歌曲调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又称“括木热”,即赛歌,是一种演唱比较自由的山歌体。演唱“摆时”,傈僳语叫“摆时摆”,…  相似文献   

5.
朱晓琴  徐李洁 《前沿》2010,(8):163-165
D·H·劳伦斯认为,《圣经》虽然写的是上帝,但它写的却是活生生的人。他认为小说也应该是一本生命之书。其经典小说《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部圣经式的故事。小说中不仅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小说本身也充满了《圣经》末卷中的《启示录》色彩,这表明《恋爱中的女人》与《圣经》存在互文性关系。本文通过对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与《圣经》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该小说深刻的文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刚经》自古有六种汉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版与中土因缘深厚,流行较广。个中原因,除了经文义理的殊胜简约外,更有罗什译法的精湛与巧妙。寻此思路,尝试对其所译《金刚经》中的外来词做一分析和研究发现,梵汉两种截然不同质素的语言系统在汉译佛典的传译过程中,展现出无有穷尽的延展性及容纳性,致使外来词汇在借用汉语及其造词法的同时,既能在不失其自身所承载的原义下脱胎换骨,又能以其丰富底蕴对本土文化进行渗透与借用,诚为异质文化间的适应与融合提供了最好的范本。我们深信,罗什对外来词汇的精妙处理,裨益了《金刚经》在中土的流布,因而对此关键进行研究,将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圣经》英译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强 《思想战线》2000,26(2):96-99
在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从<圣经>翻译的先驱凯德蒙到1973年"新国际版"<圣经>出版,<圣经>翻译经历了1400多年的历史,<圣经>英译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许多优秀版本和翻译巨匠.<圣经>英译不仅是宗教领域的大事,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圣经·旧约》确定作者是件困难的事。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圣经》是上帝创作的,任何试图找出创作《圣经·旧约》凡人作者的举动都是大逆不道的。从历史学的角度讲,要从湮没已久的上古辨认出一位《圣经》的作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圣经学者都同意,目前所看...  相似文献   

9.
滑溜词避免直接陈述,给人以真实、实在的印象,但仔细推敲,却什么也没说,其特点受到商家的青睐。滑溜词有其形成的原因及独特的功能,从而在广告语中频繁地使用。英汉广告中的滑溜词,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个层面对英汉广告中的滑溜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弄清英汉广告中滑溜词的异同点,以此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理想的广告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漠 《小康》2008,(9):76-77
"世界上约有55000间教会在使用中国印刷的《圣经》。""中国工厂将提供世界1/4的圣经"今年5月2日,英国《卫报》报道,"中国工厂将提供世界1/4的圣经",这让许多西方人瞪大了眼睛。  相似文献   

11.
词汇借用是语言文化交流的记录和印证,依据词典信息建成的语料库可为词汇分析提供详实的语言材料。本文参考Cannon(1988)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所作的统计分析,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建成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英源词)语料库,比较汉英词汇互借的异同。本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汉英词汇互借呈现三方面的特征:所借词汇总数悬殊,汉语从英语借用的词汇总数大大超过英语从汉语借用的词汇总数,前者是后者的三倍以上;所借用义项的比例具有相似性,高达93%以上的借词只借用了一个义项;所借用词语的义类有显著差别,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而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来源于食品饮料与生物群两个门类,多为与中国饮食文化和奇异生物有关的词语。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文化强势与弱势造成了所借词汇总数与义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晋 《今日民族》2005,(10):39-40
在2003年举行的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从怒江展台飘出的一曲曲优美动听的傈僳语多声部合唱吸引着过往的游客。展台前,只见一群身着艳丽的傈僳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围在一起,在一位老者的指挥下,合唱出迷人的《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等世界名曲。这是一支来自怒江大峡谷的土生土长的农民合唱队,尽管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演出,但他们的歌声却早已享誉海内外,响彻世界音乐殿堂。怒江大峡谷,山高水长、风景秀丽,勤劳勇敢的傈僳人,面对大山的伟岸、白雪的晶莹,倾听怒江的浪涛、峡谷的回音,产生了与大自然共鸣的音律,于是,傈僳儿女用男女老…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圣经》女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得到突显,越来越多的学者立足文本分析,并充分利用社会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圣经》独特的女性文化现象进行全新的阐释,旨在经由传统智慧,寻求现代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成系统的,其系统性表现在音、形、义三方面及三者的联系上。汉语词义是成系统的,而且它的系统性在形式①方面(包括音和形)有所表现,如同素词、同部首词、同源词、音义词。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有助于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外汉语的词汇习得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宋小英 《前沿》2013,(16):136-137
词汇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因而,在翻译活动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各种各样的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汉维语词汇词义的对应关系,据词义关系,运用补偿手段在词汇翻译中对汉维语词汇进行翻译,以达到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句话无疑已成为2013年最受中国网民热捧的网络流行语之一。而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你的外国朋友用"土豪"(Tuhao)跟你开玩笑,可不要太意外,因为《牛津汉英词典》的编著者目前正在考虑将"土豪"收入其中,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将其收入《牛津英语词典》。据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主管朱莉·克利曼介绍,要将这些词汇收入词典,首先需要考虑它的使用频率、普及程度。除此之外,翻译后的词汇能否达到原有词汇的效果,也是一大考虑因素。比如"土  相似文献   

17.
词汇的发展变化涉及到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历时关联与变化;也涉及词的认识内容结构状况的变化,还涉及词与词之间的历时规约状况的变化。《论语》与其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演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春秋战国到汉魏时期词汇演变的状况,反映了这两个时期词汇语义演变的诸多方面,如“义点的隐没”、“义域的分化”、“义点的重组”、“义位与能指间的关系走向精确化”、“义点上升为义位与义位下降为义点”、“词汇规约系统的调整”等。这些情况能很好地说明词的结构及其演变的基本内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出现在政治文献当中。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翻译必须反映语言的这种变化。如何使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能"与时俱进"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问题。在这些文献的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时要注意译文应作出相应的变化,对一些透射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而产生新含义的词汇的不妥译法应给予及时的纠正。  相似文献   

19.
白雪 《传承》2009,(22):154-155
《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圣经》中命途多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妇女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极度悲惨的命运,也反映了基督教文化对女性的歧视,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2,(10):56-56
“即便是写《圣经》的人也聪明地知道‘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讲述的主题是世上的罪恶,而故事就是诺亚方舟……这就是《圣经》之所以通俗易懂的原因,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