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懂得满文的人越来越少,然而有待翻译、整理的清室档案却是大量的,仅北京就达一百五十万件。靠现有的二十名专家从事翻译整理工作,即使“日夜兼程”,也需四百年时间。为此,北京满文书院院长金宝森呼吁有关部门要重视满文和培养满文人才的工作。 金宝森说,自清太祖努尔哈赤至仁宗嘉庆前期近二百年里,用满文书写的档案极多,大量散存于北京、沈阳、内蒙古、南京和台湾等处。其内容涉及政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2)
家谱在我国存在时间悠久,数量众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从家谱发展历史出发,指出家谱中普遍存在的乱认祖先、滥造世系等造假、作伪现象,提出在使用家谱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地考证,分辨家谱所记述事情真伪的建议,为合理使用家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9年有一句网络流行语——"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真正令人感到惊奇的地方在于,当事者"急"不择言说出来的话,既反映了他本人的内心,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4.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百姓家的称作家谱,也称宗谱、族谱,而皇家家族的家谱则称作玉牒。清代玉牒是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目前我国保存清代玉牒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是辽宁省档案馆。玉牒长啥样?啥规格?为什么把皇室的家谱叫玉牒呢?是取其"金玉之贵"的意思,区别于一般百姓的族谱、家谱。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修玉牒的制  相似文献   

5.
苗连贵 《侨园》2014,(5):43-43
《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很美书。作者文辞清丽,广采博撷,让我们从喝茶、品酒、听琴中感悟生活的情趣,读来赏心悦目。但读到其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发现作者有一点小小的疏漏:误以伯牙为俞伯牙。行文中有时用"伯牙",有时用"俞伯牙",二者混同,反复多次,显然,作者以之为同一人,即以为伯牙姓俞,名伯牙。无独有偶,另一位著名学者,在其讲述古代姓氏起源的专著中,讲到俞姓时居然也将伯牙混同于俞伯牙,并作为俞姓人的例证,赫然列在书中,如"众所周知,‘知音'典故中的俞伯牙"(《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相似文献   

6.
常怀德 《侨园》2014,(11):43-43
2011年,辽阳稠树林子村的常氏家族决定撰修《常氏家谱》,虽然做了大量的收集工作,但对迁徙外地的族人,有的联系不上,有的无从找寻。就拿常守海这一支来说,老人们还能回忆起在清朝末年,因辽阳东部山区连年旱灾,庄家颗粒不收,因此常守海一家三口逃荒去了"边外",究竟落户何地,无人知晓。听常守海的哥哥常守河的后人常君向撰修家谱委员会反映,她儿时曾听父亲讲过,常守海一家逃荒到了老榆树川,但具体什么地方不清楚。为了解开这个疑团,常氏家族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老榆树川",经多方查找,终于打听到,在吉林省的辽源市境内有一个老榆树川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时常浩 《侨园》2014,(7):43-43
时常浩,老先生今年已81岁高龄,他从年轻时就开始迷恋《红楼梦》,并从此研究不辍(本刊上期曾专门介绍过他),如今,他对《红楼梦》中的多数诗句倒背如流,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多有独家见解,并且经常为当地的老干部和"红学"爱好者讲课。目前,时常浩老先生是辽阳县《红楼梦》研究会的会长,他不顾年事已高,每天继续研究,到处传播有关研究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8,(11)
正金色的大连,迎来了风和日丽的好日子。10月13日,"辽宁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文献会走进辽宁活动启动仪式"在滨海大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及辽宁省内的100余名文献会会员、会友齐聚大连。出席会议的有全国集邮联会士、文献会会长葛建亚,国家级邮展评审员、辽宁省集邮协会原专职秘书何乃航,集邮泰斗郭润康老先生的女儿郭其英、郭  相似文献   

9.
森森  汪清 《侨园》2014,(7):65-65
提起李东斌和他的东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新民市政界、商业尽人皆知。李东斌的公司坐落在美丽的蒲河湾畔,紧临四通八达的沈京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公司曾多次被省市政府评为"明星企业"、"乡镇一级企业"、辽宁省"文明工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公司拥有多种类型的挤出机、  相似文献   

10.
家 谱 ,又称族谱、宗谱、家牒等 ,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经历多次政治运动 ,家谱被视作“封资修”的产物 ,遭到大规模毁灭。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5万多种 ,其中流落海外2万多种。上海图书馆是国内藏有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 ,计有1949年前的家谱11700种 ,近10万册。这些家谱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其中浙江、安徽为最多。在这万余种家谱中共有328个姓氏。这些家谱多为清代和民国期间的刊本和木活字本。此外 …  相似文献   

11.
王志东 《党政论坛》2011,(22):53-53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百姓家的称作家谱,也称宗谱、族谱,而皇家家族的家谱则称作玉牒。清代玉牒是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目前我国保存清代玉牒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是辽宁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谱牒(研究家谱)文化爱好者,年轻时对家谱就情有独钟,所收藏的各姓氏家谱中有康熙年间的、嘉庆年间的、光绪年间的,以及康德七年本姓氏的家谱.但这些珍贵的家谱,“文革”期间抄家,被造反派付之一炬. 从1978年起,我在参加鞍山市少数民族志的编写、走访、调研工作的同时,有意对本姓氏的家族史、沿革等历史进行了搜集.我先后找到全国29个省市的本姓族人,并用文字进行了记载,于1995年7月完成编写成册,发给族人千册.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03,(4)
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许多华人的梦想。最近,赫赫有名的犹他州盐湖城家谱图书馆开辟中文制作家谱的网站和中文信息库,不少历史久远的华人族谱、家谱,已经载入这座家谱图书馆,供世界各地的华人寻根问祖。位于盐湖城中心的家谱图书馆总馆,是全球最大的家谱查询中心,每年数以百万的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探询自己的身世和祖先。目前该中心的近4000个家谱图书馆,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地的人士只要上网,就可查找自己的祖先根  相似文献   

14.
徐志江 《学理论》2009,(28):159-160
民国学者张相文个人文集《南园丛稿》中所收录的《与章太炎炳麟论山脉书》一文是章太炎与张相文之间关于"泰山为长白山回脉"说的通信。现代学者在记述此信时有所失误。章太炎《与张蔚西论山脉书》的写作,属于其1924年对明末清初史事考证的一部分,这种考证反映了太炎先生在"反满"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宋立顺 《学理论》2012,(20):24-25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从着重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以期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许平江 《侨园》2015,(Z1):49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生存繁衍发展的史籍,记载着本姓家族的各代先祖的传承历史。水有源,树有根,生活在世的每个人都不能忘记本家的祖先,不能忘记祖先的恩德。生活在鞍山市千山区达道湾村和辽阳县刘二堡小王庄的王氏家族的家谱中记载着本族祖先不姓王,先祖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的后人为何改姓王?小王庄一位七旬老人王绍刚拿着家谱对记者讲述了戚姓改王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正>本刊《家谱上的中国》栏目开办以来,受到社会好评。为进一步增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请有关专家学者、家谱收藏编修人员和广大读者,围绕通过良好家训家规家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一主题,踊跃为本刊赐稿。邮箱:sixiangbjb@163.com  相似文献   

18.
臆想最有害     
臆想最有害胡思勇国人有想当然的毛病。比如阿Q,看见吴妈多看了他一眼,他就想当然,认为吴妈一定有点"那个"的意思,结果吃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近几年来,国门打开,一些人惊奇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摩天大楼林立,街道上汽车如流,好现代化、好气派!于是...  相似文献   

19.
李权弟  邬云  杨军 《民主》2013,(5):39-42
暮春时节,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校区,采访了该校近代力学系教授虞吉林。他作为第三完成人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在今年1月1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次大会上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院士就是虞吉林的导师,虞吉林是郑哲敏的第一个博士生。我们感叹,师生同时获奖,真是名师出高徒。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庆市的一次春节联欢会上,一位从台湾归来的老先生走到话筒前,感情深沉地朗诵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引起了会场上所有人的注意。他是新近回大陆定居的李戮力先生。一九七九年,他安顿好在台湾的儿孙,只身前往美国。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李戮力乘中国民航班机先由洛杉矶到旧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