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 ,而且这种现象还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地自我强化 ,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障碍。要通过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大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熊小伟 《人民论坛》2014,(14):152-154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规模产业向东南沿海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就业,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由于我国产业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引发大量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增加了市民化的成本。文章指出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能够降低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稳定性,进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4.
李占则 《人民论坛》2014,(5):152-154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规模产业向东南沿海集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就业,城市化进程加快。然而,由于我国产业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匹配,引发大量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增加了市民化的成本。文章指出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能够降低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稳定性,进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周东辉 《前沿》2007,(8):193-194
目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由于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整体素质较差,被非农产业吸纳的能力较弱,因而,陷入了转移的困境。笔者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张希君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剩策劳动力已达1亿多,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是一个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1.要大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田之路。在一般意义上,农业...  相似文献   

8.
张志泽 《前沿》2014,(11):121-124
城市化离不开农地非农化和农民非农化。城镇化必然导致大量农业用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与之相伴而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必然会通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无论是政府实务部门,还是学界对农民工的关注更多的是偏重了城市管理便捷性的偏好,而忽视了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的关系协调,以及农民非农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当看到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非农化受阻,也就是城市融人存在梗阻,主要表现在行为特征、价值取向、市民化待遇诉求、政治参与话语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发展小城镇 ,提高城市化水平 ,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影响了消费需求正常增长 ,导致了三次产业结构失衡 ,限制了乡镇工业的发展 ,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小城镇将在我国城市体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小城镇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避免大城市病 ,实现充分就业 ,它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化发展的一条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10.
《江西政报》2006,(5):19-2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