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友》2008,(6)
天下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诸如上不上班、结不结婚、吃什么东西、开不开心、要不要帮助别人……凡是自己能安排的皆属之。一件是"别人的事"。诸如小张好吃懒做、小陈婚姻不幸福、老陈对我很不满意、我帮助了别人,别人却不感激我……凡是由别人主导的事情皆属之。  相似文献   

2.
袁平和 《农村青年》2006,(11):14-16
谁都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然而。谁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且帮助别人改变命运。他就是如此。 由于贫病交加而无法完成高中学业。为此伤心过也苦恼过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在家乡创办起一所学校,让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和致富的农村青年学到知识、掌握技术。实现了脱贫的梦想。 命运就是这样。有苦又有甜。如今的他。正为自己的辛劳和成功绽开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07,(2):43-43
编辑:您好!我是一名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人缘一直不好。我想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为此我特意找来几本交际方面的书,里面说要找自己的缺点,我发现自己有时候的确显得清高、傲慢。以前我不太注重这方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朋友很少.更没有知心朋友。也许是我这个人太满不在乎了,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我也不会伪装自己,别人都说对某个人的厌恶不要表露出来,而我的表情却宣告了一切。  相似文献   

4.
玲瑾 《时代风采》2007,(3):17-19
一无“饰”处的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时尚风潮的不断袭来,风格各异的饰品装点着人们美丽的生活,孕育出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大大小小的饰品店层出不穷。这些美丽饰品的经营者,扮靓别人,也扮靓了自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时下,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逐渐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时间长了,思想上便沾染上了灰尘。如果自己不经常打扫,也不要别人打扫,结果肌体受到了侵蚀,大脑开始犯糊涂,以致理想信念动摇,忘记了党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1991年,我初中毕业回家,和父辈一样下田务农。或许那时是个毛头小子的缘故,总觉得成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太单调枯燥,于是就自己订了几份有关农业方面的报刊,从中学习农业新技术,一来二去地搞起了瓜菜生产,经济上的收入逐渐多起来。那时也向报刊投过稿,因为总看到别人的文章,自己也想试一下。可是,投了几次都是“泥牛入海”,这个想法也淡下来。  相似文献   

7.
篆刻     
牛润科 《中国工运》2013,(11):58-58
每当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爱怀旧的我,就想起昔日那情真意浓的车间“互助会”。那还是上世纪的70年代,我在我们车间里负责工会工作。当时,我在我们车间发起建立车间“互助会”的倡议后,得到了车间领导和全体职工的一致欢迎。一开始的用意是,当时每个职工的工资很低,除了自己一家人的生活支出,每月的工资所剩无几,有的家庭还不够用。如果要是家里遇上个突发事件急需用钱时,  相似文献   

8.
铁放 《工友》2008,(3):60-60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司机被搁浅在郊外,他的汽车坏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骑马的中年男人路过此地,他用自己的马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他表示感谢,这位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相似文献   

9.
蹿红秘诀     
如今的文坛已不是清净之地了,到处都是刀光剑影,一不小心就被别人砍一刀,或是一不小心就砍了别人。要想在文坛迅速蹿红,而且也跻身于名人之列,也得掌握一些诀窍。第一蹿红的方法是骂,而且要骂名人。最好的方法是骂过世的名人,最好是近代的,因为无论学者还是老百姓对这些人都是很熟悉的。当然,骂现在活着的外国名人也是不错的方法,因为没有谁那么老大远地来找你打官司。等你一骂成名之后,你就想骂谁就骂谁了,你骂别人脸上有光,被骂的人脸上也有光,他虽然嘴上说要和你打官司,其实他自己巴不得天天有人骂,媒体上也好天天有他的…  相似文献   

10.
他是千万个打工队伍中的一员,是一个自认为很普通的青年.但是,提起他,又有很多人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能力征服了北京,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打工青年一与许多男孩子不同的是,他觉得爱美不是女人的专利,他也同样喜欢不停地打扮自己,喜欢进商场给自己买衣服,使自己看上去永远是清爽与整洁的,站在别人面前的他,永远是一个清清爽爽和干干净净的大男孩。  相似文献   

11.
向德荣 《工友》2012,(4):57-57
帮助别人 就是帮助自己 一个夜晚,美国一小镇刮着北风,寒冷刺骨,一对老夫妻又冷又饿来到路边小店,店里小伙计充满歉意说:"店里客人都满了,今晚就住我床位,我自己在店堂里打个地铺睡。"第二天,老夫妻说:"只有像你这样品质,才有资格做五星级酒店总经理。"两年后的一天,小伙子收到一封来纽约的信件,邀请他去拜访一对老夫妻。这对老夫妻就是当年睡他床位的那两位老人。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不幸的中国旧社会妇女形象,而在20年前,有一位怀孕的四川农村妇女被拐卖至湖南,被骗成了别人的妻子。她在后夫家里产下了前夫的孩子,她一天也没有忘记与前夫和家人重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她错失良机。然而她比祥林嫂幸运的是,在儿子的帮助下,20年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家人重聚。  相似文献   

13.
《时代风采》2008,(23):31-32
1990年,一脸憨厚的务志明带着父辈的嘱咐,从弥勒西洱山区来到矿山。在师傅的帮助下,他勤学苦练,虚心好问,别人休息他练习,就连下班后也还在认真琢磨……很快,他便掌握了打眼、放炮、翻碴、钉道等一个采掘工人应掌握的一整套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挡一面.  相似文献   

14.
徐文华,这位河北籍的打工仔在异乡打工10多年,凭着艰苦奋斗和执著拼搏的精神,在环卫领域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别人,从而赢得了好的口碑。他不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了光,同时自己也真正扬眉吐气了。今年“五一”,他被光荣地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获得了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天津河北区第一位农民工市级劳模。  相似文献   

15.
李良旭 《工友》2015,(4):47
不让自己成为那种空穴来风的风,也是一种成长和尊严。刚工作的时候,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一旦得知什么消息,马上急切地想对别人说。如果别人对我说了什么事,我也忙不迭地对别人绘声绘色描述一番。久而久之,同事们送给了我一个绰号:小灵通。有一天,老板喊我到办公室交待工作。告辞时,老板突然喊住了我。他望着我,像要说什么,但也好像欲言又止。我看着老板,心里一阵发怵,不知老板想要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老板才说道:  相似文献   

16.
易安 《工友》2013,(1):22-23
留言板职场中的你,会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会不会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行事的风格?会不会将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一言一行的评判标准?太多"别人"的想法,让身在职场中的你终日进退维谷,烦闷得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7.
郭韶明 《工友》2011,(3):45-45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便定了调,别人就会不得不跟着走。所以,有他在的场合,基本冷场。  相似文献   

18.
智者     
叶美娟 《工友》2006,(2):33-33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9.
余华 《工友》2009,(9):60-60
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相似文献   

20.
刘振 《工友》2012,(5):55-55
只有懂得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协作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团队的意义。一个放弃协作的人,也会被成功所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