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党的建设》2009,(8):57-58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  相似文献   

2.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0):62-63
习仲勋的三次致信 1962年8月,康生借小说《刘志丹》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文革”前后,习仲勋遭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4.
14岁参加学生运动,21岁当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平民出身的习仲勋参与创建了陕甘边特区,后长期主持西北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被誉为国务院的“大管家”。“文革”期间,习仲勋蒙冤十余年。改革开放时期,他主政南粤,带领广东“杀出一条血路”。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可以追溯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此后的几十年风雨历程中,习仲勋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从1950年9月起,习仲勋历任圈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副总理兼秘书长等职务,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习仲勋则认为,他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的13年,与其朝夕相处,亲聆教诲,其言行深深感染着他,使他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彭月才 《党史文苑》2013,(11):19-22
1962年,习仲勋因为小说《刘志丹》被打成“彭高习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77年底,中共中央为习仲勋平反,并安排他赴广东工作。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根据广东的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体现了他非凡的魄力和远见卓识,真正“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7.
水君 《世纪风采》2014,(9):20-23
习仲勋是从陕北黄土地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出生地陕西富平已广为人知。而他的祖居地河南邓州(1913—1988年称邓县)则不大为人熟知。1958年6月15日,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随周恩来总理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在休息时他向总理等人谈到:“我的祖籍在河南邓县,那时祖父只有二亩半地,日子过得很苦,加之天灾、匪祸不断,全家逃到了陕西富平。”  相似文献   

8.
齐霁  沈洁 《党史纵横》2010,(8):24-26
习仲勋与周恩来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相识,在此后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和伟大人格的熏陶,十分崇敬热爱周恩来。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他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在他遭受磨难时,周恩来同样对他悉心呵护,倾力相助。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一代"风流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早年投身革命,是刘志丹的亲密战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中,百炼成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习仲勋任西北党政军主要负责人。随后,他到中央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国务院工作的得力助手。从1962年9月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习仲勋被审查、关押、监护、下放。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随时  相似文献   

10.
黄海 《党史文苑》2007,(1):30-34
经受“文革”十年冤屈和磨难的习仲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4月出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已是65岁高龄。习仲勋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新,志在千里”的勃勃雄心.一走马上任,就深人全省农村、厂矿、企业、海港、边境广泛调查研究。根据广东的情况,他第一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周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相似文献   

11.
习仲勋“要权”,经济基础薄弱的广东、福建抢得先机:试办经济特区。人事调动,中央派得力干将坐镇闽粤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79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邓小  相似文献   

12.
1952年,主政西北的习仲勋奉调进京,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文教委副主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等职,辅助周恩来总理治理国事十载. 国务院里的“大管家” 1953年9月,习仲勋接替李维汉担任政务院秘书长.1954年9月,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习仲勋任国务院秘书长.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大会上,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务院秘书长.他与总理周恩来朝夕相处,成为总理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3.
穆欣 《党史文汇》2002,(2):15-20
周恩来是我党我军情报保卫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的统帅,他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半个世纪。早在1927年,周恩来总结了我党领导机关屡受敌探军警打击和破坏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建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防敌探特务的破坏,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从中央特科的筹建开始,直到周恩来于1931年底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的时候为止,党在白区进行的隐蔽斗争始终在他领导下胜利开展。在此期间,中央特科对于保卫党的中央机关、获取情报、惩处叛徒、建立无线电通讯联络、巩…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5.
悦读时间     
《习仲勋传》作者:《习仲勋传》编辑委员会编荐言:一代政治家习仲勋的奋斗传奇!最权威、最详实、最全面,编撰历时20年、长达94万字、150幅珍贵照片。年仅20岁的习仲勋为何被陕甘边区的人民称为“群众领袖”?毛泽东为何夸奖主持中央西北局工作的习仲勋“年轻有为”、“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天地》2008,(12):25-30
庐山会议后不久,张春桥和姚文元都有“喜事”。张春桥的“喜事”,是他得知周恩来患上了癌症。他知道,癌症是不治之症,周恩来将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他把眼睛盯上了总理的位置.做起了“总理梦”。姚文元的“喜事”,是他得到毛泽东的信任,把全国思想文化理论出版新闻全部管了起来,有望再进一步,成为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17.
吴江 《党史文苑》2008,(3):27-29
习仲勋是老一辈革命家,他主政广东是在1978年春至1980年底。时间虽然不长。却正处在历史大转折时期。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可以说大事、难事、突发事件不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顺应和引领历史潮流,是对高级领导干部能否称得上是政治家的一种考验。最近出版的《习仲勋主政广东》一书,披露了一些习仲勋处理突发事件的案例。在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他带领全省人民,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基本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允许试办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4):25-25
周恩来将《养蜂促农》赠藏胞 周恩来一生虽未能到西藏。但他对台胞、对藏胞一直十分关心,并且一直不放过去西藏的机会。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他就曾提出率团赴藏,后因高原气候、身体等原因未能成行。197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周恩来为了圆自己去一趟西藏的梦,再次提出由他率中央代表团进藏。医疗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就此询问医疗组组长吴阶平大夫,吴阶平作了回答:“总理目前病势很沉,根本适应不了高原缺氧等高山反应。”  相似文献   

19.
习仲勋一生没有犯“左”的错误,始终坚持并倡导实事求是,他在陕北土改期间给毛泽东连发三封反“左”电报的故事广为流传。毛泽东曾称赞他“能实事求是,是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是习仲勋一生的做人原则,也是贯穿他革命生涯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20.
习仲勋“要权“,经济基础薄弱的广东、福建抢得先机:试办经济特区.人事调动,中央派得力干将镇闽粤.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79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邓小平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会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