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台声》2014,(5):43-44
<正>自3月18日以来,岛内社会历经多次震撼:30秒审议闯关、学生攻占台"立法院"议场、警方强行驱离占领台"行政院"的学生引发流血冲突、与台当局对话破局、学运团体号召近50万民众走上街头、中华统一党总裁张安乐(即白狼)与占领议场的学生们互呛、台"立法院长"王金平进入议场承诺"先立法、再审议",这一连串政治戏码,其铺陈与张力堪称高潮迭起,岛内民众虽感意外,却并不陌生。如同岛内很多人士指  相似文献   

2.
苏进强 《台声》2014,(4):52-52
<正>自3月18日,学生占领台"立法院"及后被驱离台"行政院",这场僵局何时能解、何时能结,尚不得知。但无疑多拖一天,就会让这些年轻学子们和台湾社会承担更多的风险。不论支持或反对服贸协议,都有各自的理念支持,理应静下心来就事论事。服贸协议在"立法院"无休止的拉锯战,国、民两党都给年轻学子们带来了最坏的示范。服贸协议久拖不过,对于台湾是如何的一场噩梦,对于台湾的竞争力是怎样的伤害,试问蓝绿有真正地关心过吗?两党在"立法院"各种程序杯葛破坏,终究毁灭了岛内社会对"立法院"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4)
<正>从3月18日晚,随着学生们冲进台"立法院"议场,占领主席台、高举布条,并用椅子堵住议场所有出入口,这样的场景令人意外。随后各路政治人物见猎心喜,甚者浑水摸鱼,搞得情势一片大乱。一场原本单纯的学生意愿表达,变得混沌不堪。问题在于,从心怀单纯意愿的学生到各路捞取政治利益的人物,有谁真的懂得服贸协议的内容?如果不懂,那反的是什么?当然,不得不说这场青年学子占据台"立法院"议场的风暴,也给台湾社会上了一课。现今的岛内,除了"统独"、蓝绿、贫富加剧的矛盾冲突之外,还存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5)
<正>此次学运缘起自3月17日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议服贸协议过程中,由于审议僵持,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在30秒内宣布服贸协议视为已完成审查从而引起岛内争议。18日晚,岛内民间团体举行抗议"突破警力"占据台"立法院"议场。19日,"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在网络号召购买太阳花为学运加油,至此占领行动被冠以"太阳花学运"。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2016年1月台"立委"选举一役,岛内出现一个全新的"立法院",无论是政党实力对比还是成员构成均呈现迥异于前的局面。2月1日,第九届台"立法院"新会期开议,在蔡英文强势运作下,民进党籍不分区"立委"苏嘉全、蔡其昌当选正、副"立法院长",由此开启民进党全面执政的新阶段。台"立法院"新格局的产生,将给其本身的运作带来新的变化,也会对未来岛内政局及两  相似文献   

6.
人物     
《台声》2014,(5)
<正>张庆忠:审查争议鞠躬致歉3月17日,在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时,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以30秒宣布完成服贸协议委员会审查引起岛内争议。最终引发18日"太阳花学运",参与学生占领台"立法院"议场抗议审查程序。3月31日,张庆忠针对媒体询问是否会为30秒通过服贸协议而道歉时表示,服贸协议审查会时他曾三度上台,但民进党籍"立委"占据主席台,最后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4,(5):43-43
<正>4月10日,在"占领"台"立法院"24天之后,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撤离议场。这场学生运动不管是就此告一段落,或如学生们预告将"遍地开花",总之会在学生们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一个重要注脚。这些年轻人作为"未来的主人翁",不论将来生涯选择如何,都期望这段经历能发挥正面的作用。"太阳花学运"得以"圆满"落幕,各方都表示赞成,显示了台湾社会对于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太阳花学运"爆发一周年之际,岛内多个学运、社运团体再度聚集台"立法院"外举办活动,提出"宪改"等系列诉求。鉴于"太阳花学运"对岛内政局的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蓝营党政系统均对公平分配、世代正义等议题作出积极回应;绿营则抓住时机继续狠批马英九当局、打击国民党。岛内主流舆论对"太阳花学运"的看法则从追捧与热情中消褪,逐渐浮现出反思运动负面效果的理性声音。可以预见,台湾社会很难走出"太阳花学运"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6)
<正>从"太阳花学运"占领台"立法院"议场,到"反核四"民众的街头运动,对比早年的"倒扁红衫军"或是去年"洪仲丘案",台湾的街头运动都没有如今天般失控。岛内政治与社会冲突愈演愈烈,也生发出一个新词汇:"路过"。即民众以刚好路过此地为由,聚集百人或千人,举起牌子、标语、绑上写好字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林建甫 《台声》2014,(5):45-45
<正>占领议场,和平落幕。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从最初的"反黑箱"诉求到"反服贸"、"捍卫民主"……最终还是要把问题交给大人们的世界,俗称"朝野协商"的密室里。这场"太阳花学运"是一个在网络上已进行两年以上的社会运动,学生们藉社交网络互相串联,此前打了好几场"以小博大"的"胜战":大埔强拆、反媒体垄断、文林苑强拆……直至3月18日占领台"立法院"议场,才一"战"成名。严格而言,这些年轻人已练兵许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台声》2014,(5):14-15
<正>龙应台:参与"太阳花学运"的学生们就行动层面而言,组织分工明确、舆论宣传、形象营造令人叹为观止,几乎可以打100分;但就思想层面而言,非常薄弱,诉求充满矛盾,对问题没有想透。——4月2日,台"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在"立法院"备询时针对"太阳花学运"学生占领议场作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3.
月读台湾     
《台声》2014,(6)
<正>人物林义雄:核四停工禁食止步4月30日,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在禁食第9天,发表声明宣布停止禁食。林义雄曾长期投身"反核公投"运动,早在1994年7月,台"立法院"通过第四核电站预算,其随即展开禁食行动,呼应岛内反团体推动"核四公投、十万签名"行动。同年9月,林义雄等人组成"核四公投"促进会,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3日,岛内两项选举结束,民进党虽得以延续执政,却与上届选举相比流失258万余票,得票率仅40.05%,被外界讽为“惨胜”;在台“立委”选举中,民进党从原有的62席锐减至51席,丧失台“立法院”主导权。可见,民进党当局的苟延残喘是违背岛内6成要求“下架民进党”主流民意的,未来台湾社会对民进党从增加两岸关系对抗并从中牟利的担忧将成为现实,民进党当局将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4,(4):51-51
<正>从3月18日,学生们占领台"立法院"及其后意欲占领台"行政院"被驱离,不少参与的学生都承认对服贸协议了解不多,仅有的了解大多是从网络上读了"反服贸懒人包"才对服贸议题有所了解。其中提出台湾弱势产业容易受到市场开放的影响,这是事实。然而,服贸协议对台湾的重要性并不只是把市场向大陆开放,这是多数"反服贸懒人包"没说出的事实,但学生们不能不知道。有人说台湾经济未因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而大好,究其原  相似文献   

16.
张立 《两岸关系》2005,(1):30-31
台第六届"立委"选举以泛蓝势力获得"立法院"过半席位而落下帷幕。民进党企图完全实现"绿色执政"、开创"陈水扁时代"的政治图谋已经破灭,今后台湾政坛仍将维持泛绿主掌"行政权"、泛蓝控制"立法权"的基本格局。台湾"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态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的两岸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选举结果所反映的岛内社会民意对台当局两岸政策走向也将会产生相当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纪焱 《台声》2014,(5):38-38
<正>4月10日,历经3周吵吵闹闹的"太阳花学运"落幕,但台"立法院"的争斗却依旧方兴未艾。自"太阳花学运"提出"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诉求后,已有包括台行政主管机构版"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及监督条例草案"、"反服贸"团体支持的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民进党版"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等7个不同版本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交付岛内相关委员会审查。如果仔细审视"反服贸"团体所支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台湾岛内在政治和社会极其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它经历了“3·20大选”和所谓的“立法院”选举。如果说“3·20选举”是陈水扁当局愚弄和欺骗台湾民众的话,而第二次“立法院”选举则反映了台湾民众求稳定、求安全、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9)
<正>8月8日,台"立法院"本会期第二次临时会结束,备受关注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未能审议仍被卡关,岛内朝野对立有增无减。随着年底岛内"九合一"(亦称"七合一")选举临近,《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及《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否能通过令人忧心。2010年6月,两岸签署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13年元月完成协议早收清单项目零关税。究竟两岸协议对台湾经济效益如何?值得再回头重新检视。依台"财政部"关税总局公布的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台湾岛内在政治和社会极其动荡和混乱的一年。它经历了“3&#183;20大选”和所谓的“立法院”选举。如果说“3&#183;20选举”是陈水扁当局愚弄和欺骗台湾民众的话,而第二次“立法院”选举则反映了台湾民众求稳定、求安全、求发展的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