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位于台湾西部的台中市,人口不足300万,"逢甲"二字频现:有游客们熟知的逢甲夜市,有学子们向往的逢甲大学,有知名的逢甲商圈,还有人们不经意间看到的逢甲小学、逢甲社区、逢甲大桥、逢甲路……"逢甲"是台湾著名抗日志士丘逢甲的学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秋日的台中,每一处仿似都在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23)
正台当局向美国买了两艘护卫舰,分别命名为"铭传"和"逢甲",11月8日在高雄左营军港举行"成军典礼",蔡英文登舰致辞。在讲话中,蔡英文不断挑动两岸对立,鼓噪台军应对大陆"威胁",还妄称要向世界传达台湾民众的讯息。台军方也声称对这款军舰寄予厚望,不仅表示要戮力战备训练,建立可恃战力,还表示自己已经万事具备了。蔡英文和台军的言辞似乎要拉开了架势大干一场。如果真是这样,两艘护卫舰取名"铭传"和"逢甲"便寒了刘铭传和丘逢甲的爱国心。  相似文献   

3.
流动不仅仅影响着流入地城市的治理,也影响着流出地村庄的治理.资源跨村庄边界的流出与流入,直接影响着村庄治理资源的存量和质量.在流动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的乡村社会,双向流动中的乡村治理面临正式资源萎缩、新生资源难以内化,以及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根本性变化等诸多治理困惑,这些流动后的村庄裂变构成了流动村庄"弱治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阮倩 《公安教育》2020,(2):60-65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大学英语也是"一门和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形势密切相关的课程"。笔者所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一所行业引领的警察院校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为提高本校学生的英语技能、提升警务工作者的英语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吴亚明 《台声》2014,(6):47-48
<正>20年前,台湾开始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是"广设大学",台湾的大专院校从最初的130所迅速增加到164所。其中,大学从1994年的23所,增加至如今的120所。"广设大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为台湾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衍生了有私立学校把学生当"摇钱树"、学用严重脱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日益低落  相似文献   

6.
<正>那些从未见过的景象,氤氲成一粒种子,在我心底扎根发芽,无论年岁如何变化,在潮起潮落大海的那边,涌动着蓝天丽日般的青春韶华。在海南省海口市郊外的密林深处,藏着一处秀美的村庄——美梅村。这里古木参天,林深人静,朴拙的民居在林木间静静地铺陈,家家屋后,绿树覆浓荫……惊诧于这里的蓊郁娴静,不由地想起书上的句子:"炊烟是村庄的翅膀,树木是村庄的衣裳",裹着衣裳的村庄果然迷人万分。  相似文献   

7.
‘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願中國有志者再振雄風。’這是丘逢甲為鄭成功廟書寫的一副對聯。寥寥數十字,却充滿着丘逢甲愛國愛鄉的激情。丘逢甲是一位才華横溢,飄逸豪放、热愛祖國的傑出詩人,同時又是一位愛國的軍事家和教育家。他為振興中華、光復台灣,歷盡艱難,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3)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逢甲夜市有摊商指出,台湾经济环境才是让业者咬牙苦撑的最大主因。每年吸引超过千万人次的逢甲商圈,2016年也面临首度衰退,比前年锐减百万余人次,再加上台湾景气不佳,让整体商圈少赚3.3亿元新台币。逢甲夜市有鸡排店老板透露,相较大陆赴台游客减少影响,台湾经济环境不佳,导致民众消费意愿下降,才是逢甲商圈营业额锐减主因。日月潭茶叶蛋生意看似不错,但这仅能算是守住基本盘,因为到这里来的,至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政策为什么没有改变农村妇女公共参与"推而不动"的状态?这与政策运行的村庄社会基础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文考察了一项保护性政策实验中村庄社会的不同反应,发现自上而下的保护性政策在输入到村庄社会的过程中,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对于村庄层级链条中位置不同的妇女,保护性程度不同,其公共参与程度也不同;同时,它并没有改变男性主导村庄权力结构的局势,还加深了两性隔离.为此,制定政策应该充分尊重村庄妇女公共参与三级链分层现状,使政策的保护性力量在这个链条上出现增量式发展;应该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改变"两性场域"不对等分割状况,实现和谐式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设想。宜兴要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既需要山水自然资源的禀赋基础,也离不开广大城乡尤其是农村村庄环境面貌的重要支撑。日前,宜兴市政协围绕"加强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倾力建  相似文献   

11.
鄂璠 《小康》2018,(15)
正吸引产业集聚、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休闲旅游活动、整治生态环境……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每一座中国的村庄都蓄势待飞,每一座乡村的骨子里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振兴方法、模式与路径。1000万元、1.03亿元、5亿元左右——三个可观的数字,显现的是"互联网+大包干"农合组织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一年多来所取得的成效。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中国60多万个村庄中的一个,它普通却不平凡。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  相似文献   

12.
村庄解体是共同体权威基础的解构而造成村庄规则与秩序的散失。缺乏权威基础的村庄权力主体必然得不到成员多数的长久合法性认同,这种权力体系下构建的村庄规则与秩序也将是形同虚设,村庄共同体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解体的威胁。村庄的重新整合需要的是重构与共同体利益相关联的权威基础,也只有这样村庄才能够被整合成一个有秩序的共同体,从而降低国家在村庄治理过程中的成本,提高所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每年新生入校,老生热情相接的很多是老乡;平时互相拜访较多的也是老乡;节假日三五成群会餐、野炊或联欢的十有八九也是老乡;遇到麻烦,不是先找老师组织解决,而是先去找老乡帮忙……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乡友会",即使在有的大学发出禁令后,热度仍未减,只不过将原来的招牌摘下,由公开转为隐蔽或半公开.这些乡友会规模不同,大小不一.一般来说,人少时,以省论;人多一些,以地区论;再多一些,以县论.总之,人越多,分得越具体.同乡会跨度很广,同一所大学里有老乡会,邻近大学的同乡会还搞"横向联合".这些现象,可称为大学校园的"乡友会"热.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一批村庄留守精英和村庄回流精英等乡土内生性精英纷纷走上了规模化农业的创业之路,成为新时期的新土地精英。农地规模经营(或产权关系)与村级治理具有重要关联,但是以往研究多是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进行相关讨论。"资本下乡"所代表的外生精英(或资本)主体与新土地精英所代表的内生精英(或资本)主体对村级治理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而后者还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本研究从"资本-资源"的理论视角,阐释了新土地精英的崛起所导致的村级治理转型,即新土地精英所牵动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变化导致了村庄治理所依托的权威性治理资源、配置性治理资源和规范性治理资源发生了重要变迁。新土地精英的崛起具有增强村庄内源发展动力和加剧村民阶层分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海南》2014,(12):I0004-I0004
<正>什寒村坐落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盆地中,森林茂密,溪流缠绕,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素有"天上什寒"之美誉,也是一个黎苗共居的村庄由于海拔较高,天气寒冷、地理位置封闭,什寒村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中最落后的村庄之一。2013年,什寒村荣获"最美中国乡村"旅游名片,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铭刻     
包利民 《中国减灾》2011,(7X):42-42
<正>1998年夏末的时候,我正在松花江北的一个镇上当教师。小镇距江十多公里,中间是一大片草甸,散落着一些村庄,在离大堤不远处,有一所农业技校,孤孤零零地伴着大江和草地。忽然就涨起了史无前例的大水,沿江的一些村庄全被动员搬走了。那水一天比一天大,以惊人的速度上涨着,此时那所技校还没转移,当时正是暑假期间,校内还有一些留守的  相似文献   

17.
姚军 《今日民族》2014,(2):41-42
<正>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畔金峰乡有个只有百余家农户的小村庄——朱家村,这里民风淳朴,宁静典雅,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有800年历史的习俗——赛猪头,当地人叫"猪头祭祖"。每年的正月初六,是朱家村人最高兴、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全村各家各户用猪头祭拜他们的祖宗朱熹、朱澹,并举行猪头大赛。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的"形式有效性",即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形式"的维度上,新的自治组织、程序、规则等形式,要能够促进村民自治有效运转,动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在"结果"的维度上,这种新的形式要能实现有效治理。近几年,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践正是围绕着"形式有效性"的思路开展的,创造出了新的村民自治形式,带动了村民的参与,促进了村庄发展。在此背景下,村民自治研究的内容和范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研究内容方面,村民自治研究既关注程序民主,也关注治理有效。在研究范式方面,村民自治研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范式,注重村庄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村庄发生原子化的现象,以前的长老统治和礼治秩序不复存在。同时,乡镇政权性质发生改变,从以前的"汲取型"政权变为当前的"悬浮型"政权。这些凸显了目前基层政权所存在的"权力缺失"现象,即在基层政权缺乏基础性权力、权力的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另外,上述问题也凸显了当下上访的结构变迁,从"维权型"上访变为"谋利型"上访,从"依法上访"变为"以法上访"。这种权力缺失与上访的结构转型导致了上访治理策略的非常规化。在上访治理中,基层政权开始使用各种策略替代权力进行上访治理,上访治理成为一种"权力的私性运作";同时,基层政权也开始使用策略对现有权力进行"最大化",利用村庄资源与话语,重构自身在村庄中的制度性能力与权力的权威性资源,为上访治理进行铺垫。权力缺失、上访转型同上访治理策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目前的上访治理不能仅仅围绕治理本身,而应该重建国家在村庄中的存在,重建基层政权的基础性权力,同时,打破权力话语,重建基层政权的权威性资源,以应对目前的上访大潮。  相似文献   

20.
孙世钊 《前进论坛》2008,(11):39-40
至今我都感到遗憾,那时几乎没有回头多看一眼生活了十年的那一个村庄,怀揣着入学通知书,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急迫的步履就像是把贫困远远地抛在身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