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仁爱思想中的精华,弘扬仁爱精神,有助于处理好人的身与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的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其五大特征深刻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富民”“中和”“天人合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价值理念。新征程上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需要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落实这一战略任务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多次强调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民族性、稳定性、统一性等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人民的核心凝聚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筑美好精神家园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肩负的民族复兴使命愈加凸显,地位更加重要,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统一战线的神圣使命。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找到统一战线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坚实的支撑力量和深厚的软实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学习思想精髓,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价值旨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之后他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鲜明提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而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一种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在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时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主题、必须营造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作为根本目标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西南联大不仅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迹,赓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更为我们留下了一座把教育与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丰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弘扬和传承这一重要精神财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着力推进文艺繁荣发展,是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围绕打造“文艺滇军”目标,构建云南文艺升级版谈谈体会和思考。一、要始终胸怀远大的文艺抱负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已经阔步迈进一个圆梦的伟大时代。这个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就是富民强滇的云南梦;这个梦,就是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梦。一切有理想抱负的文艺家,一切有责任担当的文艺组织,都要使自己的思想行动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用我们的文艺创造抒写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高等院校的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影响着中国梦实现的特殊群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拓宽重要渠道。本文笔者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详细论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无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是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厚土壤上生长起来的,都包含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具有悠久的“寓兵于农、屯垦戍边”历史,特别是元明以来,大批湖南、江西等内地的军民“调卫”而来,形成了民族融合、边疆稳固的局面。地处滇西北的永胜县(明朝在此设置“澜沧卫”),至今较为完整的传承、保留了“边屯文化”传统。在永胜县程海镇毛家湾村建设云南边屯文化博物园,对于研究传承开发运用边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系统探究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梳理当代中国文化的演进逻辑,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助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充分展示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13亿人的中国梦里,蕴含着4600万云南各族人民富民强滇、建设美丽云南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建构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必须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力争掌握塑造国家形象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弘扬爱国主义美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实现的时刻代表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同时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魅力的历史性时刻。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国精神的弘扬是不可分割的。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百年凝聚,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