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团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地球上凡有华人社会的地方,就必然会形成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华人社团。起初,华人社团大都是华侨华人赖以生存的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的组织。后来,随着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环境的变迁以及华侨华人自身构成的变化,一些以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为纽带的新型的海外华人社团也应运而生,引起世人的注意,比如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一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最早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中国本土发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各类文学社团风起云涌,这股潮流波及到海外,各华埠的华人文学社团因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萌建。1927年中国的政治动荡及1937年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中国许多文化人纷纷出洋避难,更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团的兴盛。据统计,仅从1937年至1939年间,泰国就出现了40多个由华人组织参与的诗社、读书会、研究社等文学社团,如彷徨学社、椒文学社等。在菲律宾,有1933年由林健民组织的黑影文艺社,1936年由蓝天民领导的新生社。此外,还有由旅美华人组织的美洲华侨青年文艺社等。虽说这些文学社团大都寿命不长,且呈此起彼落之势,但对于团结组织散居各国的华裔文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五四”运动新思想,促进海外华侨华人的...  相似文献   

2.
澳门现有常住人口63万,其中16万为“外劳人员”,澳籍居民中,祖籍江门五邑的约23万人,这样的地缘群体,就形成澳门最大的同乡社团——江门同乡会。  相似文献   

3.
广西海外社团有广西会馆、广西同乡会和广西公所等群众组织,现就会馆和同乡会的历史简况和现在的新情况作粗略的叙述。 一、社团组织简况 海外广西会馆和广西同乡会有39个,其中马来西亚有33个,泰国有3个,新加坡1个,美国纽约1个。在香港地区有2个广西同乡会,台湾有5个。此外,还有一个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  相似文献   

4.
步入20世纪,上海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上海社会处于转型期,上海同乡组织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现代性的同乡会能够为同乡提供更好的服务,因而变得强势,但传统的会馆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它继续履行其服务功能.这反映了那个时代新旧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青田县是我国著名侨乡。截至2006年,已有约23万青田籍的华侨华人分布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移民人口的急剧增加为海外青田侨团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随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海外青田侨团运势而生,其中以同乡会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荷兰青田同乡会创建开始,到目前已成立了约30个同乡会组织。本文试通过对青田移民的概况、同乡会的产生、分布以及同乡会活动等方面的论述,对青田同乡会作一系统分析,以期对海外青田华侨华人发展状况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6.
因反清复明遭镇压的洪门组织成员流亡南洋各地,在东南亚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华侨华人社会和当地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并对一些殖民地政府造成威胁。他们一方面是当地华侨华人的保护者,也存在着协助当地殖民政府管制华人的一面。他们同所在国人民共同反殖民统治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研究近代洪门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还可以追溯当代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及东南亚党派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华侨社团是华侨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居住国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本文对早期美国华侨社团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括,同时也对梁启超在美国华侨社会活动时对华侨社团的考察和利用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福建华侨把祖籍地的音乐传播到海外,他们主要通过劳工的口头传播、酬神仪式的民间传播、职业演艺场所的专业传播和华人社团的有意识传播等渠道,使福建音乐文化在当地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香港现有各类社团数以千计,仅各级同乡会就有数百个。冀鲁同乡会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近年来发展很快,影响日隆,广为社会各方所关注。为此,笔者近日专门走访了冀鲁同乡会第二十五届理事长吕世祥先生。别井离多手牵手"香港所具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联系南洋和海外的枢纽城市。自开埠以来,已有我冀(河北)、鲁(山东)同乡在这里谋生。北方的土特产品、药材以及花边、发网等手工艺品,多数经由香港转销到世界各地,成为我国外贸经济的重要一环。本世纪30年代,有3,000左右冀鲁同乡旅居香港,他们多属于劳动阶层,主要从事贸易、餐馆等生意,尤以当海员和服务警界的为多。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于1941年12月25日侵占了香港,香港同胞从此经历了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我冀鲁同乡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求生的本能使广大同乡认识到:度过难关。自助自救,必须团结互助;成立一个同乡团体势所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制思想的微光——17~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制思想及其启示赵天谋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17~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以其表达形式的独特性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咀嚼不尽的意蕴。从温斯坦莱、到摩莱里、马布利等人,他们抛弃了早期空想社...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各种身份的中国人合计有50~60万人(包括华侨华人约30万,留学生、就学生和研修生10多万,非法居留者约15万人)。历史悠久是东北亚华社的第一大特点。朝鲜和日本,均是中国人抵达并定居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历史延绵两千余年。他们为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增进居住国与中国的多领域友好交往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二大特点是尚未当地化。在数十万东北亚华侨华人中,华人仅占15%,华侨仍占绝大多数。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朝鲜除外)、以华侨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传统的全日制华侨学校依然存在着并很具活力。以华侨为主体的华侨社团依然存在,并在当地华社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三大特点是祖籍地多样。与海外华侨华人80%以上祖籍地为广东、福建的总体情形相比,东北亚地区华侨华人祖籍则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且主要省区籍人士(如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人数比例相当;与台湾岛内联系密切是其第四大特点。日本华侨华人中,祖籍为台湾者占20%。韩国华侨华人,虽90%以上祖籍为山东,但各家各户几乎均与台湾岛内有着血缘、业缘、姻缘等联系。一、日本侨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民国时期刊物和古巴华文报纸等资料,梳理了20世纪上半期古巴侨团概况。20世纪上半期古巴侨团林立的深层次原因是因应和便利华侨在古巴的生存和发展。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基本是一个独立小社会,自行负责侨社内部事务,各类侨团承担着各自的功能。古巴华侨华人主系单个的男性移民,大多数在古巴没有家庭,其空闲时间往往花费在社团,故社团参加者众。  相似文献   

13.
李杰  昆洛 《统一论坛》2014,(5):30-32
李荣郇,祖籍福建晋江池店村,出生于菲律宾,中国全国政协会议海外列席代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中华全国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名誉会长,菲律宾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中国事务首席顾问,菲律宾陇西李氏宗亲总会常务顾问。曾荣获中国政府、菲律宾外交部和教育部、马尼拉扶轮会,嘉南中学及众多菲中社团、组织颁发的优秀和感谢奖章。  相似文献   

14.
中荷交流,侨团贡献多[荷兰]张卓辉前身为浙江瓯海同乡会的旅荷华侨总会于1947年成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是全荷兰最大的华人华侨组织。目前,它在荷兰各地设有12个分会和17所中文学校,拥有集体和个人会员1500多个,在8万施荷华侨及华人中有相当影响力。总...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1月21日到12月2日,以邱国华为团长,李冠华为副团长,刘健、宋挺超、吴金福、黄国雄为团员的广西侨界代表团一行6人,应美国加州首府广西同乡会和纽约美国广西同乡会的邀请,到旧金山、奥克兰、圣荷西、洛杉机、纽约等地访问。 广西首次派出代表团专门访问广西籍乡亲,在美国桂籍华侨华人中引起各方的反响,受到热烈欢迎。加州首府广西同乡会、纽约广西同乡会、北加州广西同乡会、美国海外华人协会、美国加州屋太市越南华裔互相联谊会等社团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代表团,并争当东道主接待,未成立社团的地区桂籍乡亲也纷纷拜访代表团。加州《中华论坛报》两次报导了代表团在加州的活动情况。 我驻旧金山总领事郑万珍、驻纽约代总领事曹丕忠接见了代表团,并派领事陪同参  相似文献   

16.
华人之窗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成立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于五月八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布成立。这是旅欧数十万华侨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他们在争取民族平等权益,提高华侨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地位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来自欧洲十多个国家的近二百位华侨华人代表出席了成立仪式。大会通过了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章程和首届理事会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名单。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迁台的党政军、学生以及文教界人士,先后成立众多大陆同乡会组织。据统计,在迁台的外省人中,山东人为最多。山东素有"礼仪之邦"美誉,台湾地区山东同乡会亦以至圣先师孔子为楷模,发扬孔孟之乡精神,凝聚同乡,促进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社团林立,在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研究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也是研究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一个缩影。 本文利用现有资料,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出发,对19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形成、发展变化、社团类型、功能作用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考察,说明新加坡的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经济意识非常浓厚的团体,它同华侨华人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华人社团既有浓厚的中华文华的烙印,又有鲜明新加坡化的色彩,它们是参加新加坡经济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02年6月8日,在美国纽约,200余位广西籍美国华人华侨济济一堂,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美国广西同乡会2002年年会,会议盛况空前。会议之前,收到了来自故乡广西区政府、人大、政协、统战部、侨办、侨联、广西海外交流协会以及个人名义发来的贺电贺函近百件,给大会增添了隆重的气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侯德彭等应邀出席了大会。此次会议意义深远,她是该会成立16年来的回顾总结,是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盛会。16岁在美国,是个十分吉祥,值得庆祝的标志,凡是年满16岁的年青人,都要隆重庆祝,以示从此步入成年,步入成熟,步入成功。取其含义,美国广西同乡会自1986年成立至今,正是走过了16年光荣的历程,在同乡会领导和众多广西同乡的共同努力下,为增进乡情乡谊,加强与故园故乡的广泛联系,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促进相互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为争取进步团结共同繁荣,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海内海外广西同乡引以为荣的业绩。该会多次组团到中国,特别是到广西实地考察,不遗余力地向旅居美国的广西同乡及各方面人士介绍广西,宣传广西,积极地富有成效地为广西引进外资,投资兴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还先后于19...  相似文献   

20.
正19世纪40年代末起,伴随着美国西海岸"淘金热"(Gold Rush)兴起,大批华人从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华南地区前往美国,拉开了中国人移居美国的大幕。然而,随着流入美国的华侨人数增多,美国各地排华之风开始盛行。鉴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加之白人社会的歧视与压迫,使得华人移民抱团取暖,聚族而居,依照其在故土时的生活经验,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浓郁中国乡土文化色彩的唐人街。华侨也根据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创建了诸如地缘性会馆、血缘性宗族公所、业缘性行会等组织,并将当时中国国内盛行的秘密结社带到美国,建立了兄弟结拜性组织——堂会,以图彼此守望相助,便于在美国谋生。相较于美国华侨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