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于丹 《党政论坛》2011,(14):52-52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  相似文献   

2.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8):50-50
学生问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他让学生们从一个果园中走过,每人挑选一只最大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大家回来后他问:满意吗?学生们说: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我们要么选早了,后面还有更大的;要么选晚了,漏过了最大的。苏格拉底笑了:这就是人生: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选择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妈妈找蝌蚪》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闹海哪吒的故事。”老师叫他坐下,好好想想再回答。第二次问,  相似文献   

4.
种树与吃果     
由甲 《学理论》2008,(17):47-47
有有个叫胡安的老翁,86岁了。他的邻居看见他在地上挖坑,便问他准备做什么。他回答:“种芒果树。”邻居笑道:“难道你还想吃到这些树长出的芒果吗?”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4,(9):39-39
在很久很久以前,母亲抱着儿时的我坐在阳台上,等着父亲回家,母亲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眼神中带着一丝丝不知为何的忧愁,我问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回望我一眼,然后又望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唇齿之间吐出一个宇:“家。”我满脸疑惑:“家不就是这吗?”“不,”母亲摇摇头,指向远方:“家在比那里还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杨家学 《团结》2011,(2):11+16-11,16
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这样问他: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人民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是:“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即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相似文献   

7.
聊“天”     
平白 《瞭望》1999,(31)
咱中国人以吃饭为最大的事,所以“吃”跟“天”比,叫“民以食为天”。过去,人们见了面,头一句是问“吃”:“您吃了吗?”第二句话会说到“天”:“今儿天真不错。”说完之后,如果投机可意,又有点闲功夫,就聊天。──聊天大概是从“吃”和“天”开聊的。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解释很复杂。《说文》:“天,颠也。”“颠”就是头顶,这是“天”的最原始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都是画一个人,突出他的顶部。从古代某些文献中可偶见“天”的本意,如《周易》:“其人天且料”.“鼻*(音。i)是古代割鼻的酷刑;“天”呢,…  相似文献   

8.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9.
本与末     
jlanan 《党政论坛》2012,(8):35-35
有位弟子,总爱在人前炫耀自己。一日,师傅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这棵树的枝头美吗?”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解名     
薛国林 《党政论坛》2012,(16):49-49
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应邀参加漫画家“廖冰兄”的画展,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自称为“兄”?一同出席的版画家王琦抢着代为回答:“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叫冰兄!”。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好人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12.
禅与世俗     
顾随先生说过一个故事,属于禅林妙语,可以让人悟出一些东西.他说曾有一个禅师,听说达官来访,忙不迭的出门去接.之后又来了一位僧人,他却坐在炕头不下来.僧人不解,问他何前恭而后倨也?禅师说:“三等人出门接,二等人下炕接,一等人炕头接.”僧人遂悦.  相似文献   

13.
一口之间,唇、齿、舌紧密相连。有两个成语典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是“齿亡舌存”和“唇亡齿寒”。《说苑.敬慎》里记了一件事:老子的老师常纵有病,老子去看望他。常组以“过故乡下车”、“过乔木而趋”等人生经验教导老子,要他领悟做人的道理。然后,老师又张开口让老子看,问他:“我的牙齿都掉光了,而百头还好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上老子心领神会!回答说:“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就是说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它大刚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尊重的境界     
陈勇 《党政论坛》2011,(16):21-21
一次,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很快将纽扣系好。那位观众走后,他又悄悄把纽扣解开。这一幕正好被一个记者看到,他问卓别林:“您这样做,何苦?”  相似文献   

15.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17.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18.
富翁和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  相似文献   

19.
神交益友     
不久前的一个休息日,在南市老城厢新近修复开放的古城墙上的大境阁内,有沪上著名书画家程十发、曹简楼、林氏明、张森等雅聚,品茗聊天,泼墨挥毫。我有幸被邀,觉得这是陶冶情操、积极休息的好办法,也是向书画名家请教的好机会,欣然前往。这时我自然地想到了“抓斗大王”包起帆,是否让他和书画家们结识一下?于是,我拨通了包起帆家的电话:“喂,小包在家吗?“我就是小包,你是……?”“我是老李。你……”……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一直这样小包、老李地称呼,习惯成自然,随便又亲切,尽管他成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  相似文献   

20.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不堪忍受离婚再娶的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及对同父异母弟弟的溺爱,举刀捅死了7岁的弟弟,他说“我要让爸永远心痛”。在供认之后,他特地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要把他杀人的事告诉妈妈,二是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说完他轻松地问:还有事吗?没事我想回学校了。这个让人既气愤又心酸的少年,竟不知道他已经犯了罪,他也不知道,在他17岁的花季里,等着他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涯。还有两个18岁的高中生,为抢一双“耐克”鞋就对一位行人亮出了凶器,因此被判刑人狱。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