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接班”与“接官”,是干部新老交替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接班”,就是接过党和人民事业的班,重“接班”,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接官”就是瞄准“印把子”,注重在接过官位与权力上,它是把做官当作人生的目标,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的得失,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年轻干部是以“接班”的心态还是以“接官”的心态走上领导岗位,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吴明举(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永茂 《瞭望》1996,(37)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亲属经营酒店、旅店、商店等,被群众称为“官家店”。时下,这种“官家店”逐渐增多,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开店的官把权力当作发财的资本,只是由于中央早有禁令,自己不便亲自出马,便以自己亲属名义开店。亲属则利用官的权力和影响,强行拉客、推销和提供有偿服务。官虽不是名义的老板,但大都在店后弄权策划操纵经营,是实际上的老板。“官家店”是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一种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4.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5.
读《世纪伟人周恩来》,颇有感悟。真诚地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周总理与老百姓心心相连,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爱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伟大人格的重要体现。为什么有的同志不屑当普通人呢?我看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摆不正与群众的位置,潜意识中,封建的“官”意识太浓太重。如此,自然放不下架子,普通不起来。当然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其实,无论平时工作,还是与人相处或是交朋友,缺乏真诚和平等意识,都是难以沟通心灵的,又何谈取得别人的信任呢?如果认为自己特殊,一定要“官”气十足,高高在上,终究将落得个孤家寡…  相似文献   

6.
颜平 《侨园》2014,(10):39-40
课外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美国大学考察学生的一项重要参数。在申请美国大学所要填写的通用申请表(CA)的第四页,留有10处空白部分需要申请学生填写自己从初三到高三参加过的课外活动。那么,你知道美国大学招生官是如何衡量一名学生的课外活动?有什么标准吗?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些指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美国大学招生官考察课外活动的12项指标美国大学招生工作中,大学招生官首先看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接下来就该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了。  相似文献   

7.
也要治治“骗官”江苏茆永茂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除了买官跑官外,还有一种叫骗官,即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组织上的信任,从而达到升官之目的。骗官之术主要有三:一是夸大政绩。。如虚报产值、利税,瞒报出生人口;把欠收报增收以及把计划说成现实、芝麻说成西瓜等等。结...  相似文献   

8.
某人口不足万人之乡,国家干部20人,而乡政府自行招聘的编外干部,却多达70人。这些被群众称为“临时官”的编外干部,每月每人享受固定工资百元以上,再加上各种补助,乡里对这批临时官每月要开支近万元。由于“临时官”在皇粮编制之外,所以这笔开销就只有向农民摊派解决。  相似文献   

9.
日前,回皖南乡下老家,在与几个乡镇干部闲聊中,大家都反映,现在的“官”越来越不好当了。原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那里普遍实行了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干得怎么样,能不能提拔重用,不再是由少数几个人点头说了算,而是要充分尊重民意,由群众参与定夺取舍。干部的群众公认度不高,在民主推  相似文献   

10.
报载,某县委书记为防止部分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之际跑官要官,日前在其休息室大门上张贴了一张“告示”:坦言“要官别找我”。另据报载,某县不久前通知全县干部,今后凡是找县委领导或组织部跑官要官的,一律记录在案,并将其名单在电视台曝光。其实,类似这样的举措现实中还有不少,这既说明了当前一些地方跑官要官现象的严重程度,也反映了各级党组织制止跑官要官现象的坚决态度。跑官要官之风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这些地方干部职务方面的正常晋升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领导干部凭个人好恶、亲疏、恩怨、得失看人用人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正因为在干部任用工作中“人治”因素比较严重,制度和机制性因素作用难以发挥,才使极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 为官要有一个“怕”字,它实 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是一种勤政意识。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职尽责,造成严重损失,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行头”也保不住。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得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能够知错即改,及时洗刷身上的污点,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2.
语丝     
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隔阂虽小,却能容得下所有流言。欲服其口,先服其心。用说服能达到的,用压服也许无能为力。你能与群众对等,群众才不会同你对立。使人信服的功夫,有一半在嘴上。自己不想作适当的改变,必然也难以有效地去改变别人。与喜欢被人称赞相比,人们更希望被人理解。一旦旁观者成了觉悟者,旁观者就会成为参与者。用群众的话同群众说话,群众才最容易听进你的话。语丝@关制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讨论工会干部是不是官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工会主席是不是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其他问题亦不言自明。什么是官?官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当权者的一种称呼。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把一部“官”史描绘得淋漓尽至。官分品、位,等级森严,官制到封建王朝的末期已发展的相当完备,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刚正不阿的清官包拯,不畏权势的七品芝麻官  相似文献   

14.
柳湾 《民主》2002,(11)
近日,在某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讨论妥善解决群体上访问题时,有人建议把带头闹事的抓起来。党委书记掷地有声的要求: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这种群众第一的观念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回归。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理念,所迈出的脚踏实地的一步。这是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汪代华 《民主》2009,(8):51-51
“明明是该办的事不办,把群众的意见当作耳旁风;等到问题反映上来,领导发火了、批示了便立马解决。这不行,要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当作最好的‘批示’。否则,我就会对这样的干部作出批示:目无群众,必须下课!”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一次怒斥,掷地有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发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他们在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往往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自认为做官就是高人一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察民情、问民意,信奉“做官就要有官样儿”,习惯于摆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对群众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7.
"官谣"作为官方对外发布的一种虚假信息,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官谣"的本质是权力任性滥用。在网络谣言泛滥成灾的当下社会,"官谣"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是巨大的,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和政治认同。法治是抑制权力任性和傲慢的一把利剑,建设法治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官谣",才能正本清源,重塑政府取信于民的正向声誉。  相似文献   

18.
新‘官’上任先‘拾柴’江西王水宝领导干部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想把工作干好,并干出政绩来,于是上任伊始便革新图治,方案措施频频出台。这种做法于情于理无可厚非。但也有些新“官”,上任伊始,情况还不熟悉,便盲目地烧起了不切实际的“三把火”,结果适得其反。前段...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红六军团三十一团所属部队的午饭做好了。这是一大锅野菜。团长岳林盛走到饭锅前,说了声“我来尝一尝”,便用勺子舀了几片野菜放到嘴里嚼了起来。这情景被站在一旁的红军女战士、岳林盛的妹妹见到了,便有些责怪地问道:“哥,为什么每次做好了饭都是你先吃呢?”岳林盛并没有急于回答妹妹的问题,而是给妹妹讲起了“侍膳”的故事。“封建社会专门设有伺候皇上吃饭的侍膳官。为了保证皇上的生命安全,每顿饭前,侍膳官都要先用银筷、银勺对汤、菜试毒,然后再尝一尝,确信无毒后才给皇上吃。”说到这里,岳…  相似文献   

20.
曾在浙江瑞安官场红极一时、 被人称为“阿太”(瑞安士话, 对法力无边的神汉的称谓)、“他下组织部长”的陈仕松,终于在今年5月30日被押上审判席。因犯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介绍贿赂罪、行贿罪4项罪行,数罪并罚,被法庭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这起轰动全国的“阿太倒官”大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然而“阿太倒官”一案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警示。 警示一:只要干部不被自己的贪欲打倒,就绝不会被阿太之流“泡倒” 一个小小的瑞安市,被“阿太”陈仕松泡倒的官大大小小有30多名,这不能不令人震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