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理论文章,只有把握了该文章中心论点,才能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才能理解论点、论据、论证的相互关系,领会本质和语言。因此学习理论文章,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该文章中心论点。本文从文章的审题、结构的划分、论点的区分诸方面,结合经典作家和典型文章分析来谈理论文章中心论的区分和把握,力求帮助党校学员和读者在学习中掌握这一要领。  相似文献   

2.
田惠 《党史纵横》2005,(12):15-17
今年12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5周年,本期选登了部分当年赴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的口述文章以志纪念。这些文章主要回忆了亲历者们在那场战争中与中共老一代领导者的接触片断与感想。文章整理者田惠同志原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沈阳第一干休所政委。  相似文献   

3.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要努力做好夯实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文章,做好拓展党执政的绩效基础文章,做好构建党执政的法理基础文章,做好坚持执政为民和密切党群关系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多地选用了李大钊的相关文章。教科书之所以选用李大钊的文章,既是因为其文章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推广白话文的时代潮流,也在于李大钊思想的前沿性。李大钊文章入选教科书,既传播了李大钊的先进思想,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青年学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由“短缺型”向“过剩型”的转变过程之中。文章指出生产过剩现象在我国存在具有必然性,传统理论之所以把生产过剩的危机视为资本主义独有,是出于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错觉或误解。文章分析了生产过剩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风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端正文风。当前,文风不正的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注水文章、包装文章、热点文章、克隆文章、关门文章、表态文章、经验文章、过年文章、谄谀文章、加密文章、暮气文章等令人生厌,端正文风已成为党风建设的当务之急。全党全社会必须提高认识、改进学风,大力弘扬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3)
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延安时期延安的知识分子概况,随后阐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再之后,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现实意义。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文章,新中国成立前,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丢了不少,有的至今下落不明。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会议上,专门讲了丢失文章的事,他说:"别的文章丢了,我不伤心,也不记得了,这两篇文章我总是记得的。忽然找出一篇来了,我是高兴的。"哪篇文章找到了,毛泽东高兴呢?这就是《调查工作》。哪篇文章丢了,毛泽东伤心呢?这就是《反对本本主义》。1961年毛泽东回忆说:"写这篇文章(指《调查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 ,在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地区城市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概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不要辜负我们的时代》开始,周小平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思考自己、时代和中国的命运。这些文章引发了互联网上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对中国的认同,这也是引起诸多年轻人共鸣的最关键方面。他其实是找到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共同情感和选择。这种认同是文化和情感的归属,但更是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文章与外界事物的关联一、名词解释写作P12文章P13语言P13二、问题解答●怎样理解文章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产物?1.文章来源于客观事物。大块的小块的、各式各样的文章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而只能是客观事物反映的产物。从本源上讲,文章只能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又用文字表达了出来。2.文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文章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了人的头脑。反映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政治文明的内涵,指出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三大构成要素。文章分析了政治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性质,指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以往社会政治文明无以相比的先进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与众不同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了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几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读者评刊     
“战略与管理”值得珍视读了贵刊“战略与管理”的文章,有一个最直观的感觉——这是一个高端栏目。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干部,读了这组文章, 受益匪浅。这个栏目的文章,主要反映了我省企业领导人对企业发展、管理等内容的思考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与体会,篇篇文章都闪烁着真知灼见,既具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文章与外界事物的关联一、名词解释写作P12文章P13语言P13二、问题解答怎样理解文章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产物? 1.文章来源于客观事物。大块的小块的、各式各样的文章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而只能是客观事物反映的产物。从本源上讲,文章只能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人脑中,经过加工又用文字表达了出来。2.文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文章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了人的头脑。反映什么,怎样反映,人的主观作用很大;人的思想感情决定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文章还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结合乐山实际,文章概述了繁荣乐山旅游文化事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老年问题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南京鼓楼区老年群体现状调查为基础,探讨了老龄化带来的城市老年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文章认为,解决中国城市养老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全面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文风无小事,为了倡导清新文风,人民网观点频道7月2日起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文章不会写了吗》《中国人不自信了吗》《文风是小事吗》。文章说,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内容水平却了无新意。文风折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梁衡 《当代贵州》2013,(8):64-64
中国是个文章的国度,青史不绝,文章不绝。向来说文章有汉司马、唐韩柳、宋东坡、清康梁,群峰逶迤,连绵不绝。毛泽东算得一个,也是文章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险峰。思想与气势毛泽东文章的特点首在磅礴凌厉的气势。毛泽东是政治家、思想家,不同于文人雕虫画景,对月说愁,他是将政见、思想发之于文章,又借文章来平天下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文章之势是文章之外的功夫,是作者的胸中之气、行事之势。势是不能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商报》2003年1月16日二版刊登了记者雪莹写的题为《中北寻呼拿什么回报用户?》的文章,揭露批评了中北寻呼台做出承诺而不履行承诺的事情。文章写得不错,可是文章中莫明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0月定价:58.00元书中描写的开国元勋习仲勋,使我们领略到这位伟人的气魄和超人的智慧和水平。这是一本具有新颖创意的回忆纪实精作,文章字里行间充满深情,以生动精炼的语句娓娓道来,看了此书如春风拂面,也有一种强大力量感染、打动人们。文章里还配上各个时期的照片,让我们目睹了伟人的风采,有的图片与文章两者合一,使之增强了文章的效果。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全篇没有干巴巴的文字,每章每节都有生动的事例,有大事也有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