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资源配置手段,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要求我们基于互联网的精神和规则,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与创新工会传播工作。相比以前,工会传播体系在目前所处的媒介环境和现实处境有了很大变化,工会成员的信息需求也有了很大变化。工会组织作为"脱媒主体",需要摆脱过去的宣传思维,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增加传播的吸引力,重塑工会传播体系,全面提高工会传播力。为此,工会需要适应互联网传播新阶段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建立一个有广大工会成员参与的信息传播平台。同时利用社交媒体信息互动和情感互动特点,建立职工新媒体社区,取得工会成员的内心认同。在具体宣传和舆论引导中,注意运用大数据和培养新媒体意见领袖。在工会外部,联合社会各界媒体,多渠道联动,塑造好工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工会是调节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媒介,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工会发挥平衡劳资关系的博弈组织职能缺失。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应发挥好对利益最大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发挥好维权职能,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3.
1988年工会十一大报告指出,工会自身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并提出了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标志。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又进一步强调了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这一问题。本文仅对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外内因问题作些探讨。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就外因来看,需要解决好三个关系:基层工会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基层工会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关系,基层工会与上级工会的关系。(一)基层工会要主动争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工会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工会新闻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工会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宣传党对工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更好地宣传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激励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必须有“度”、有“力”地加强和改进工会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工会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搞好工会的宣传工作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会要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畅通信息传递渠道,统一职工思想,营造出奋力团结实干、全面完成企业各项任务目标的舆论氛围。工会要通过报纸、期刊、网络、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工会依法维权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会在企业职工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李红兵 《中国工运》2007,(10):33-35
近年来,深圳市总工会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产业工会的领导,通过引导市各产业工会正确处理与上级工会、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之间三个方面的关系,全市产业工会工作较好地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关系深刻变革的形势,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工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对于各级工会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手段,更是一座沟通各级工会与社会各界和广大工会会员的桥梁。从世界范围看,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工会上网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政府上网的有益补充,必将对丰富网上中文信息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各级工会在网上树立崭新的形象。目前,大量有价值的工会信息资源掌握在各级工会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媒介而得不到充分的利用Z同时,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8.
基层动态     
襄铁分局工会用邓小平理论推动工作襄樊铁路分局工会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中,密切联系铁路和工会工作实际,以邓小平理论指导和推动工会整体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各级工会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采取报告会、演讲会及知识竞赛等形式,形成宣...  相似文献   

9.
《工会法》是调整工会与国家、工会与行政机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会法》进行了两次修改,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了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规定了工会的任务、组织原则、工会的权利义务、工会与国家的关系、工会与企业的关系、工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关、工会经费的来源等。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工会与下属子公司工会的关系及工会经费拨缴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 ,工会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必须相应改革。要坚持工会组织的性质不变 ,集团公司工会与子公司工会的隶属关系不变 ,及“把握共性 ,体现个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重视薪酬分配,理顺分配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合同法》的宗旨是着重保护劳方利益,兼顾资方利益,实现和维持劳资双方利益平衡。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首先要重构工会理论体系,构建和谐工会。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又能够造福于社会,使社会诸方面都成为企业发展的受益者。创新企业工会领导体制是实现企业工会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工会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组织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是加大工会维权工作力度的制度保障,只有健全工会组织,才能培育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的劳权主体;培训工会干部,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做好这方面工作是工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从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问题,由于受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劳动关系、会籍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必须突破工运理论、劳动经济理论及用工制度的束缚,创新工会组织形式,最广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使之成为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新的增长点,从整体上推进全国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应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围绕中心促进发展,要在不断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上下功夫;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在不断夯实和谐社会基础上下功夫;围绕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在不断提高工会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工会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在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维护政治稳定;参与公共治理,推动政府善政;扩展劳动者实质自由,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转型期的诉求责难与制度救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法定"代言人",基本职责是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但在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改革中,其"代言人"资格却饱受职工权益诉求的责难,并不得不接受职工群体性的民意检验.从中国工会独有的责任属性分析,工会虽然成为职工诉求责难的直接对象,但问题的本身仍在国家.所以,基于工会责任属性的多维目标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救济对现实中的中国工会重塑和拓展职工民意基础、巩固国家的执政基础是重要的.但长远看,国家主导下的制度供给,尤其是劳动者权利的完善才是消除职工诉求责难、实现劳动关系和谐、提升工会形象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工会社会公信力是指工会组织信守承诺而对社会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工会组织通过开展活动、履行社会职能及其取得的实际效果而体现出的、并被社会积极认同和信赖的、维护公平正义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工会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形成是以劳动者结社所体现的契约精神为基础,是通过工会对会员维权承诺及其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价值判断,因而具有强烈的契约精神和社会伦理意义。提高工会社会公信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其实现路径就是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按照工会工作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好和实现好职工的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以实际作为在社会上树立起工会组织的崭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利益一体和公私兼顾的劳动关系理论,是依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特点而形成和发展的劳动关系理论。它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下劳动关系双方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双方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即公私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公私矛盾的存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会存在的客观基础。工会在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正确调解和处理公私矛盾,把党对工会的要求与工人群众对工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 ,是加强和改善工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 ,必须消灭空白点 ,努力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 ,建立健全工会的基层组织 ;继续探索工会工作的新内容和新方法 ,切实提高工会工作的有效性 ;着眼于长远 ,建章立制 ,形成工会工作的新机制 ;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企业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主题.工会组织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做好凝聚力量的思想工作,畅通内部和谐的民主渠道,促进劳资双方的双赢发展,发挥调节、黏合、稳定、推动作用,为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的利益搭建好企业与职工有效沟通的桥梁,提升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